對姜夔的研究現狀(文學常識學習筆記)
2023-04-28 00:58:38 1
對姜夔的研究現狀?江湖詞人群 在南宋末活躍於詞壇,著名的有孫惟信、劉克莊、吳文英、陳人傑等,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對姜夔的研究現狀?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對姜夔的研究現狀
江湖詞人群 在南宋末活躍於詞壇,著名的有孫惟信、劉克莊、吳文英、陳人傑等。
遺民詞人群 是歷經亡國、入元後繼續創作的南宋詞人,成就較高的有劉辰翁、陳允平、周密、文天祥、王沂孫、蔣捷和張炎。
1孫維信、劉克莊、陳人傑和文天祥等,屬於辛派後勁,他們以稼軒為宗,崇尚抒情言志的痛快淋漓,不計較字工句穩,政治批判的鋒芒十分尖銳,不免失之粗豪叫囂。2吳文英和陳允平、周密、王沂孫、張炎等則是姜夔的追隨者,他們以姜夔的「雅詞」為典範,注重鍊字琢句,審音守律,追求高雅脫俗的藝術情趣;詞的題材以詠物為主,講究寄託,但有些詞的意蘊隱晦難解。
第一節 姜夔詞的藝術成就
1對傳統婉約詞的表現藝術進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審美規範。
a戀情詞雅化。用獨特的冷色調處理熾熱的柔情,表現離別後的苦戀相思,情趣高雅,韻味超塵脫俗。
b詠物詞往往別有寄託,常將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對國事的感慨與詠物融為一體,空靈蘊藉,含意深廣。
2移詩法入詞,使詞的語言雅化和剛化,風格清剛醇雅。
3偏愛衰落、枯敗、陰冷的意象群,詞境幽冷悲涼。
4藝術思維方式和表現手法別出心裁。
a利用藝術的通感將不同的生理感受連綴在一起,表現特定的心理感受。
b寫情狀物,側面著筆,虛處傳神。
5形式上,長於創作因詞制曲的自度曲,音節諧婉,節奏體現情感的律動;韻味雋永的小序與歌詞珠聯璧合,相映成趣。
6創作傾向上,力求醇雅,其詞被奉為雅詞的典範,自成一派。
姜夔的羽翼:
史達祖作詞致力於鍊句,幾乎每首詞都有精警之句,如「做冷欺花,將煙困柳」、「斷浦沉雲,空山掛雨」、「畫裡移舟,詩邊就夢」等,屬對精切巧妙。但有些詞作境界不很渾成,有時為求尖新而失於雕琢過甚。高觀國亦善於創造名句警語,如「香心靜,波心冷,琴心怨,客心驚」、「新愁萬斛,為春瘦、卻怕春知」、「開遍西湖春意爛,算群花、正作江山夢」等,都頗為後人傳誦。
第二節 吳文英詞的藝術特色
1藝術思維方面,通過奇特的藝術想像和聯想,轉化虛實,創造出如夢如幻的藝術境界。
2章法結構上,打破時空變化的通常次序,結構突變,情思隱約,意境撲朔迷離。
3語言生新奇異:
a語言搭配與字句組合打破正常語序和邏輯慣例,全憑主觀的心理感受隨意組合。
b富有強烈的色彩感、裝飾性和象徵性。
4字面華麗,意象密集,含意曲折,風格密麗深幽。但雕繪過甚,時有堆砌、晦澀之失。
清人戈載《宋七家詞選》說夢窗詞「以綿麗為尚,運意深遠,用筆幽邃,鍊字鍊句,迥不猶人」;《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九《夢窗稿提要》說「詞家之有文英,亦如詩家之有李商隱」,都是平實公允的評價。
第三節 宋末其他詞人
宋元之際詞壇的特點:
1創作活動的群體性。此期詞人喜歡結社唱和,分題定韻賦詞,詞成後相互審音改字,品評得失;藝術上精雕細刻,音律精嚴,字句高雅,但情感深度不足。
周密、王沂孫、張炎等14人曾五次聚會,分詠龍涎香、白蓮、蓴、蟬、蟹等物,後結集為詞史上第一部詠物詞專集《樂府補題》。
2題材、風格的趨同性。多詠節序和湖山風物,寄託亡國的悲恨;詞法取徑一致,審美趣味相同。
姜派詞人:
周密 與吳文英並稱「二窗」,詞作融匯白石、夢窗兩家之長,詞風典雅清麗。組詞《木蘭花慢》描繪西湖十景,以文筆清麗著稱。代表作《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蒼茫感慨,情見乎詞,當為草窗集中壓卷」。
王沂孫 工於詠物:善於隸事用典,根據主觀意念巧妙地選取有特定含意的典故與所詠之物有機融合,使客觀物象與主觀情意相互生發;擅長用象徵和擬人手法,使所詠之物具有豐富的象徵意蘊,寄託深遠。其詞藝術技巧確實高明,受清常州詞派推崇,但詞境狹窄,詞旨隱晦;情調低沉,情思缺乏深度和力度。
張炎 詞集名《山中白雲詞》,詞風清雅疏朗,與白石並稱「雙白」。作詞取徑較寬,詞境較為豐富明暢,對清初浙西詞派影響甚大。其論樂理和論詞藝詞法的詞話著作《詞源》對後世詞學影響更大:書中的「清空」「騷雅」等概念,成為後世詞學研究中重要的審美範疇;對宋代詞人詞作優劣得失的評論,也往往成為後人對宋代詞人進行評價的基準。
蔣捷 詞風另闢蹊徑,兼融豪放詞的清奇流暢和婉約詞的含蓄蘊藉,既無辛派後勁粗放直率之病,也無姜派末流刻削隱晦之失。有些詞作格調清新,樂觀輕快,極富生活情趣,對清初陽羨派詞人頗有影響。
辛派後勁:
劉克莊 作詞以國家命運為念,詞中充滿強烈的危機感與急切焦灼。藝術視野較為寬闊,在表現社會生活的廣度上較之稼軒又有所拓展,深化和提高了詞的思想境界。風格雄肆疏放,情懷怨憤激切,筆勢縱橫跌宕。但語言有時錘鍊不足,失於粗疏。
陳人傑 現存詞作全用《沁園春》調,呼喚富有進取精神的男子漢雄健氣概的回歸,縱筆揮灑,語言嶄切痛快,政治批判的鋒芒尖銳深刻,《沁園春·丁酉歲感事》是其代表作。
劉辰翁 吸取了杜甫以韻語紀時事的創作精神,用詞來表現亡國的血淚史。具有及時展現時代巨變的「詩史」般的創作精神。
文天祥 以其視死如歸的崇高氣魄、激越雄壯的歌喉,高昂地唱出了民族的尊嚴和志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