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落式水稻栽秧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1:11:56 2
專利名稱:自落式水稻栽秧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農業機械,尤其是一種自落式水稻栽秧機。
水稻旱育稀播帶土移栽是我國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水稻秧苗栽種的先進工藝。為適應這種工藝,人們採用了拋秧移栽法。手工拋秧勞動強度大,且由於秧苗落地點無法控制,給水稻後期管理增加了困難。而目前研製的拋秧機械,又因結構複雜,生產製造費用高,價格貴而難以在廣大農戶中推廣,所以大多數農民仍採用古老的插秧方法,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速度慢、質量差,嚴重影響了栽種水稻的綜合效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適宜帶土或營養缽秧苗移栽的簡單、高效、廉價的自落或水稻栽秧機。
本實用新型的自落式水稻栽秧機包括適於在水稻田間推行的船型底座,設置在底座兩側的葉輪,其特徵在於底座上通過支架設有可擺放秧苗塊的儲秧盤,儲秧盤間設有由皮帶輪傳動的輸送帶,儲秧盤上設有可通過手輪將秧苗塊整排推至輸送帶上的推板。
為保證通過輸送帶送至下落點的秧苗位置準確,輸送帶的出口處設有擋板。
本實用新型的自落式水稻栽秧機的運行方式是將按一定標準育好的帶土秧塊或營養缽置於儲秧盤上,通過手輪將秧苗塊整排推至輸送帶上,然後推動本機前進,本機船型底座在水田上行進的同時,其兩側的葉輪轉動,與葉輪同軸的皮帶輪帶動輸送帶運行,輸送帶上的帶土秧苗塊由輸送帶送至下落口,在限位擋板的限制下,秧苗塊依靠自身的重力自然落至稻田中,實現栽秧之目的。當輸送帶上的秧塊落完時,停機撥動手輪即可將後一行秧苗塊推入輸送帶,繼續重複上述過程,直至儲秧盤內的秧苗塊全部栽完。
本自落式水稻栽秧機可通過選擇適當的轉軸半徑或調整傳動比使栽秧的株距按要求不斷下落,由於本栽秧機打破了模仿手工插秧或手工拋秧動作的傳統設計構思,以其設計合理科學的簡單機械結構實現了秧苗有序栽植。經實踐證明,不僅效率高,而且可使秧苗帶土、帶肥、帶藥淺栽。若與工廠化育秧配合,可實現早移栽,完全符合現代秧苗移栽的工藝要求。是一種適合推廣使用的新型水稻栽秧機。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附圖和實施例詳細給出。
圖1是自落式水稻栽秧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所示自落式水稻栽秧機的俯視示意圖。
實施例從
圖1和圖2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是一臺一次栽秧三行的自落式水稻栽秧機,它有一適於在水田推行的船型底座1,底座1的兩側設有葉輪2,底座1上設有支架3,支架3上設有多層可擺放秧苗塊10的儲秧盤12,與葉輪2同軸裝有傳動輪4,支架3的上平面儲秧盤17間設有三條互為平行的輸送帶9,輸送帶9由設置在支架3兩端的皮帶輪8和16傳動,皮帶輪16同軸的傳動輪5通過傳動帶6與傳動輪4配合傳動。支架3上平面儲秧盤17上垂直於輸送帶9開設供與輸送帶9平行的推板14移動的槽孔15,推板14有設置在支架3一側的帶螺杆的手輪13控制。為保證脫離輸送帶9的秧苗塊10落點準確,輸送帶9的出口處設有檔板11。支架3上可設便於推動栽秧機行進的推桿7。
權利要求1.一種自落式水稻栽秧機,包括適於在水稻田間推行的船型底座(1),設置在底座(1)兩側的葉輪(2),其特徵在於底座(1)上通過支架(3)設有可擺放秧苗塊(10)的儲秧盤(17),儲秧盤(17)間設有由皮帶輪(8)、(16)傳動的輸送帶(9),儲秧盤(17)上設有可通過手輪(13)將秧苗塊(10)整排推至輸送帶(9)上的推板(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落式水稻栽秧機,其特徵在於輸送帶(9)的出口處設有擋板(11)。
專利摘要一種自落式水稻栽秧機,包括適於在水稻田間推行的船型底座,底座兩側的葉輪,其特徵在於底座上設有儲秧盤,儲秧盤間設有可將秧苗塊送至下落口的輸送帶,儲秧盤上設有可將秧苗塊整排推至輸送帶上的推板。本機打破了模仿手工插秧或手工拋秧動作的傳統設計構思,以其設計合理科學的簡單機械結構實現秧苗的有序栽植,經實踐證明,不僅效率高,而且可使秧苗帶土、帶肥、帶藥淺栽,完全符合現代秧苗移栽的工藝要求。是一種適合推廣使用的新型水稻栽秧機。
文檔編號A01C11/02GK2324756SQ972317
公開日1999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1997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1997年12月25日
發明者李家光 申請人:李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