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香港叱吒風雲人物(香港文化教父榮念曾)
2023-04-28 00:53:10 2
本期看點
本期《香港故事》主要講述香港「文化教父」、戲劇界的哲學大師榮念曾的成長背景與個人生平經歷,以及他如何用實驗劇和漫畫對香港當代文化進行詮釋。在他的漫畫作品中,他如何以港人獨特的視角反映香港複雜的文化交融;在他的戲劇中,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如何與當下的社會政治問題緊密結合,以及他創立實驗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背後的故事。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觀看本期《香港故事》
榮念曾,香港文化界的先鋒。他出身於書香世家,創作卻離經叛道,他設計的動物園,把人放進籠子,卻讓野獸自由;畫漫畫,讀者只見對話的氣泡,卻不見對話。當年創作實驗劇場,有感評論不多,他化名寫評論,把自己的劇作痛罵一通。他形容「假想另一種人的價值觀,是很好的智力鍛鍊」 。
探尋舞臺表演的「留白」
榮念曾的戲劇古為今用 以史為鑑
對話當代藝術家
拓展香港文化藝術新領域
他的創作不為市場 沒有邊界
一位男演員走上臺來擺椅子,他開始化妝、扮戲,穿上一件外套,還有幾粒紐扣沒有扣,就對著自己的影子舞起來。整部戲沒有臺詞,只有一句唱腔「誰來救我」,不斷地被重複了七分半鐘。
《夜奔》劇照
這是榮念曾與柯軍合作的《夜奔》裡的場景,柯軍飾演的正是林衝。它給觀眾帶來全新體驗的同時,也將一連串的問題拋了出來:柯軍與椅子是什麼關係?柯軍與影子是什麼關係?柯軍與林衝是什麼關係?……戲怎麼可以這樣演?而觀眾的不斷發問與思考,正好達到了榮念曾的目的:將舞臺拓展到觀眾席,觀眾也參與到他的演出中來。
榮念曾經常問自己,一個劇場的邊界在哪裡?從那些實驗劇看來,他所擁有的舞臺是沒有邊界的。在這樣的理念推動下,榮念曾不斷地嘗試著各種各樣跨界的演出。
這種實驗劇雖與傳統的戲劇相背離,但在劇場演出上所呈現的社會現實感卻更加強烈。在實驗劇場上,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實驗的對象,包括意識形態。榮念曾在劇場上爭取實驗突破,也希望處於實驗制度下的香港市民,可以突破框架,一同實驗「何謂香港」。
用顛覆文字的漫畫
述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故事
他透過劇場將群眾連結
以文化作為抵抗政治的媒介
他把劇場看做是個人對社會想像的投射
1972年,榮念曾第一次參觀內地的學校時,發現學校牆壁上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借用「天天向上」這句話,榮念曾創造了可愛的漫畫人物「天天」,以三格、四格、九格的形式,將活潑可愛的「天天」的思考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
《天天向上》作品展
這些以「氣泡漫畫」著稱的作品與普通漫畫最大的不同是,榮念曾在創作時只畫出人物以及頭頂上方的氣泡,氣泡中留白的地方由讀者去填寫對白。這種在互動中完成的漫畫創作更接近於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被經常拿來描述日常語言、人際互動、知識分子習性和社會中的種種盲點,藉此來對整個社會提問。
幾十年來,榮念曾一直以跨媒體形式進行各式各樣的實驗創作,挑戰藝術的框框和底線。借著一股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是他的生活信念。
榮念曾的戲劇
始終保持對社會的強烈關注
他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與當下社會政治問題緊密結合
在沒有邊界的舞臺
尋回失落的香港精神
榮念曾創立的「進念•二十面體」,不論是臺上還是臺下,都在以批判的眼光觀察著這個世界。
三十多年裡,「進念•二十面體」就像香港前衛文化的發酵營地,上百部戲劇作品深刻影響著香港社會。1984年中英談判香港回歸時,香港人心態複雜,榮念曾創作了一部《鴉片戰爭》,每晚十一點半上演,讓演員在觀眾席裡演戲,又邀請觀眾上臺,讓每個人帶著自己的故事上臺。這部戲因為舞臺形式的獨特一度引發熱議。榮念曾關注香港文化發展,不僅要尋回香港文化的本土性,更是要將香港推向國際。
「 三十多年來,不論是在「進念•二十面體」展出的劇場作品,還是榮念曾個人的各種藝術展現,都是在幫助香港人在分裂的身份中找出積極的認同。此外,他透過對香港文化藝術及社會政策的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網絡的發展以及青年教育的規劃推進,讓港人不再停留在過去重複對真正身份執著的悲劇,而是去探討未來的路該如何前進、如何「重新做人」。榮念曾用他的戲劇實驗在中西文化、內地與香港、香港與國際之間架起一座氣勢恢弘的「榮氏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