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電子書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0:40:56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電子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書,屬於電子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電子紙技術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開發,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電子產品的普及,電子紙產品已經走入到普通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具有實用性,第一代的電子紙產品主要用於代替常規顯示設備,第二代的產品漸漸開始用於普通移動通訊設備中,目前發展到的第三代產品主要是超薄顯示器,比如可攜式電子書等,但是現有技術的電子書存在的問題是柔韌性不好,不易摺疊彎曲,而且耗電量大,厚度也不能達到理想的超薄狀態,而且成本一般都較高,所以售價也相應地很高,不符合普通消費者的消費水平。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捷、設計合理、成本低、耗電少、易於攜帶、柔韌性好的新型電子書。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ー種新型電子書,其特殊之處在於包括邊框1,邊框I內嵌有電子紙2,電子紙2下層設有LED照明線路3,邊框I的前端設有USB接ロ 4、SD接ロ 5和電源開關6,邊框I內放置有鋰電池7,電子紙2由複合單元層8、壓電膜層9和儲電層10組成,複合單元層8由複合単元11組成,每個複合単元11由熱敏膜12、電子紙単元13和運算單元14組成,相鄰複合単元11之間通過軟性填充層16連接,運算單元14和軟性填充層16上設置有連接點15。本實用新型的電子書,採用複合單元電子紙的結構,每個複合單元具備完整的輸入、輸出和運算功能,複合單元之間通過連接點構成複合單元層,從而整合為ー個晶片協同運算,大大減小了整個電子書的厚度,更便於散熱,並且相鄰複合単元之間設置的軟性填充層使得電子書的柔韌性更好,耗電量更小,成本更低,適合普通消費者使用。
圖I :本實用新型的電子書結構示意圖;圖2:圖I的主視圖;圖3 :本實用新型的電子紙結構示意圖;圖4 :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單元結構示意圖;圖5 :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單元與軟性填充層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1 :邊框;2 :電子紙;3 :LED照明線路;4、USB接ロ ;5、SD接ロ ;6、電源開關;
7、鋰電池;8、複合單元層;9、壓電膜層;10、儲電層;11、複合單元;12、熱敏膜;13、電子紙單元;14、運算單元;15、連接點;16、軟性填充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參考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用來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成作進ー步詳細說明。本實施例的電子書,包括邊框1,邊框I內嵌有電子紙2,電子紙2下層設有LED照明線路3,邊框I的前端設有USB接ロ 4、SD接ロ 5和電源開關6,邊框I內放置有鋰電池7,電子紙2由複合單元層8、壓電膜層9和儲電層10組成,複合單元層8由複合單元11組成,每個複合単元11由熱敏膜12、電子紙単元13和運算單元14組成,相鄰複合単元11之間通過軟性填充層16連接,運算單元14和軟性填充層16上設置有連接點15。本設備模仿蟻群的運算模式,每個複合単元都具備完整的運算功能,相鄰單元之間通過連接點傳輸信號,協同運算,從而 將整個電子紙整合為ー個晶片,而不需要単獨地控制晶片,這樣就大大減小了整個設備的厚度,更利於散熱,每個複合單元的規格都是ー樣的,這樣更適合大批量生產,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另外相鄰複合単元之間設置有軟性填充層,使電子書的柔韌性更強,該設備還設置了壓電膜,這樣就可以將筆觸、手壓等能量轉化為電能,再通過儲電層將電能儲存在鋰電池中,操作簡便,經濟實用。
權利要求1.ー種新型電子書,其特徵在於包括邊框(I),邊框(I)內嵌有電子紙(2),電子紙(2)下層設有LED照明線路(3),邊框(I)的前端設有USB接ロ(4)、SD接ロ(5)和電源開關(6), 邊框(I)內放置有鋰電池(7),電子紙(2)由複合單元層(8)、壓電膜層(9)和儲電層(10)組成,複合單元層(8)由複合單元(11)組成,姆個複合單元(11)由熱敏膜(12)、電子紙單元(13)和運算單元(14)組成,相鄰複合単元(11)之間通過軟性填充層(16)連接,運算單元(14)和軟性填充層(16)上設置有連接點(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書,屬於電子設備技術領域。一種新型電子書,包括邊框,邊框內嵌有電子紙,電子紙下層設有LED照明線路,邊框的前端設有USB接口、SD接口和電源開關,邊框內放置有鋰電池,電子紙由複合單元層、壓電膜層和儲電層組成,複合單元層由複合單元組成,每個複合單元由熱敏膜、電子紙單元和運算單元組成,相鄰複合單元之間通過軟性填充層連接,運算單元和軟性填充層上設置有連接點。本實用新型的電子書,大大減小了整個電子書的厚度,更便於散熱,並且相鄰複合單元之間設置的軟性填充層使得電子書的柔韌性更好,耗電量更小,成本更低,適合普通消費者使用。
文檔編號G09B5/02GK202443599SQ20122006848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9日
發明者王凌宇 申請人:王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