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專用除草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3:05:16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小麥田地中的除草器。
背景技術:
農田裡種植小麥作物時,往往因為不及時處理雜草而導致小麥田地中雜草叢生,危害小麥作物的生長,使農民的收成受到損害,造成經濟上不可補救的損失,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有很大的影響。目前,農藥除草劑的普及方便了農民,節省了勞動體力,但除草劑不能適用於所有雜草,而且有時也會損害小麥作物的生長,有些除草劑的毒性會有殘留,可能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與國家的綠色食品方針政策相違背。傳統的鏟子力度小,不能夠連續作業。鋤頭力度大,但費力,而且是向後退著作業,容易踩踏小麥作物,損害小麥作物,造成經濟損失,鋤頭只能一次作業農田裡的一行,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除草,使用方便,節省體力,連續作業,同時作業多行的小麥專用除草器。具體方案如下:
小麥專用除草器,包括有支撐輪、支架、套管、鏟柄、剷頭和扶手,所述支架包括有右支撐杆、左支撐杆、橫管和連接杆,所述套管包括有右套管和左套管,所述鏟柄包括有第一鏟柄、第二鏟柄、第三鏟柄、第四鏟柄和第五鏟柄,所述剷頭包括有第一剷頭、第二剷頭、第三剷頭、第四剷頭和第五剷頭;
所述橫管的中部向前下方向連接所述右支撐杆的上端和所述左支撐杆的上端,所述右支撐杆的下端和所述左支撐杆的下端轉動連接所述支撐輪;
所述橫管的中部向上連接所述連接杆的下端,所述連接杆的上端連接所述扶手;
所述左套管與所述橫管的左端插接,所述左套管向下連接所述第一鏟柄的上端,所述第一鏟柄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一剷頭;
所述右套管與所述橫管的右端插接,所述右套管向下連接所述第五鏟柄的上端,所述第五鏟柄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五剷頭;
所述橫管的左端部向下連接所述第二鏟柄的上端,所述第二鏟柄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二剷頭;
所述橫管的中部向下連接所述第三鏟柄的上端,所述第三鏟柄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三剷頭;
所述橫管的右端部向下連接所述第四鏟柄的上端,所述第四鏟柄的下端連接所述第四剷頭;相鄰所述鏟柄間的距離均為40∼60cm。
所述橫管由金屬材料製成,所述橫管的左右兩端各焊接有一卡板,所述卡板所在平面與所述橫管的軸線垂直,所述卡板上設有敞口的槽孔;
所述左套管的右端後部焊接有插板,所述插板所在平面與所述左套管的軸線平行,所述左套管插接在所述橫管的左端時,所述插板插在所述橫管左端的卡板的槽孔中,固定所述左套管的旋轉角度和軸向位置;
所述右套管的左端焊接有插板,所述插板所在平面與所述右套管的軸線平行,所述右套管插接在所述橫管的右端時,所述插板插在所述橫管右端的卡板的槽孔中,固定所述右套管的旋轉角度和軸向位置;
所述插板的前端部設有一銷孔,所述銷孔連接有鐵絲,所述鐵絲焊接在所述橫管的中心上部外表面上,所述鐵絲為常規結構。
所述連接杆的下端部外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接管,所述連接杆右側的接管與所述橫管右側的卡板相對應,所述連接杆左側的接管與所述橫管左側的卡板相對應;
所述連接杆右側的接管與所述橫管右側的卡板的間距與所述右套管的長度相匹配,所述連接杆右側的接管與所述右套管相適配;
所述連接杆左側的接管與所述橫管左側的卡板的間距與所述左套管的長度相匹配,所述連接杆左側的接管與所述左套管相適配;
所述套管從所述橫管上拆卸後翻轉180°插接在所述接管上,所述套管上的插板仍然插在所述橫管上卡板的槽孔中。
所述鏟柄與所述剷頭的後端部焊接連接,所述鏟柄的下端部為圓弧形並向前彎曲。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使用時,支撐輪和剷頭放置於小麥作物的行間,手扶扶手推動除草器作業。鏟柄的下端部為圓弧形並向前彎曲,有利於剷頭割斷草根,並翻新土層,將草根完全暴露在地面上,達到徹底根除雜草的目的。橫管上焊接有3個鏟柄,橫管的兩端插接套管,套管上焊接有鏟柄,如果需要同時作業3行以上時,可把套管插在橫管的一端或兩端,則作業的效率可以達到傳統鋤頭和鏟子的效率的6∼10倍,節省了勞力和時間;如果不需要時,可把它們拆卸,插在橫管連接杆上的接管中,方便攜帶。手扶扶手前進時,可以觀察前方,避免踩踏小麥作物,而且藉助支撐輪和支架可以隨時抬起剷頭,防止剷頭入地面太深而吃力,保證剷頭作業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小麥專用除草器可以連續作業,同時作業多行,提高了效率,節省時間和體力,使用方便,而且可以觀察前方,防止踩踏小麥作物,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本實用新型的小麥專用除草器容易製造,成本低,能夠普遍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零部件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橫管端部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和3所示,小麥專用除草器,包括有支撐輪1、支架、套管、鏟柄、剷頭和扶手6,支架包括有右支撐杆2、左支撐杆3、橫管4和連接杆5,套管包括有右套管7和左套管8;鏟柄包括有第一鏟柄12、第二鏟柄13、第三鏟柄14、第四鏟柄15和第五鏟柄16,剷頭包括有第一剷頭17、第二剷頭18、第三剷頭19、第四剷頭20和第五剷頭21;橫管4的中部向前下方向連接右支撐杆2的上端和左支撐杆3的上端,右支撐杆2的下端和左支撐杆3的下端轉動連接支撐輪1;橫管4的中部向上連接所述連接杆5的下端,連接杆5的上端連接扶手6;左套管8與橫管4的左端插接,左套管8向下連接第一鏟柄12的上端,第一鏟柄12的下端連接第一剷頭17;右套管7與橫管4的右端插接,右套管7向下連接第五鏟柄16的上端,第五鏟柄16的下端連接第五剷頭21;橫管4的左端部向下連接第二鏟柄13的上端,第二鏟柄13的下端連接第二剷頭18;橫管4的中部向下連接第三鏟柄14的上端,第三鏟柄14的下端連接第三剷頭19;橫管4的右端部向下連接第四鏟柄15的上端,第四鏟柄15的下端連接第四剷頭20;相鄰所述鏟柄間的距離均為40∼60cm。
橫管4由金屬材料製成,橫管4的左右兩端各焊接有一卡板9,卡板9所在平面與橫管4的軸線垂直,卡板9上設有敞口的槽孔22;
左套管8的右端焊接有插板10,插板10所在平面與左套管8的軸線平行,左套管8插接在橫管4的左端時,插板10插在橫管4左端的卡板9的槽孔22中,固定左套管8的旋轉角度和軸向位置;
右套管7的左端焊接有插板10,插板10所在平面與右套管7的軸線平行,右套管7插接在橫管4的右端時,插板10插在橫管4右端的卡板9的槽孔22中,固定右套管7的旋轉角度和軸向位置;
插板10的前端部設有一銷孔23,銷孔23連接有鐵絲,鐵絲焊接在橫管4的中心上部外表面上,鐵絲為常規結構,圖中未示。
連接杆5的下端部外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接管11,連接杆5右側的接管11與橫管4右側的卡板9相對應,連接杆5左側的接管11與橫管4左側的卡板9相對應;連接杆5右側的接管11與橫管4右側的卡板9的間距與右套管7的長度相匹配,連接杆5右側的接管11與右套管7相適配;連接杆5左側的接管11與橫管4左側的卡板9的間距與左套管8的長度相匹配,連接杆5左側的接管11與左套管8相適配。
套管從橫管4上拆卸後翻轉180°插接在接管11上,套管上的插板仍然插在橫管4上卡板9的槽孔22中。
鏟柄與剷頭的後端部焊接連接,鏟柄的下端部為圓弧形並向前彎曲。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使用時,支撐輪1和剷頭放置於小麥作物的行間,手扶扶手6推動除草器作業。鏟柄的下端部為圓弧形並向前彎曲,有利於剷頭割斷草根,並翻新土層,將草根完全暴露在地面上,達到徹底根除雜草的目的。橫管4上焊接有3個鏟柄,橫管4的兩端插接套管,套管上焊接有鏟柄,如果需要同時作業3行以上時,可把套管插在橫管的一端或兩端,則作業的效率可以達到傳統鋤頭和鏟子的效率的6∼10倍,節省了勞力和時間;如果不需要時,可把它們拆卸,插在連接杆5上的接管11中,方便攜帶。手扶扶手前進時,可以觀察前方,避免踩踏小麥作物,而且藉助支撐輪和支架可以隨時抬起剷頭,防止剷頭入地面太深而吃力,保證剷頭作業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小麥專用除草器可以連續作業,同時作業多行,提高了效率,節省時間和體力,使用方便,而且可以觀察前方,防止踩踏小麥作物,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本實用新型的小麥專用除草器容易製造,成本低,能夠普遍推廣使用。
本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形狀、材料、結構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