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粉體物料的顆粒整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1:20:36 2
專利名稱:一種粉體物料的顆粒整形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超細粉體深加工處理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於粉體物料的顆粒整形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材料工業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粉體作為特殊的物料形式,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粉未冶金、電池、化工、電子、陶瓷等其他行業不僅對粉體物料的成分、純度、粒度、粒度分布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對顆粒表面形貌、顆粒形狀、球形度、粉體流動性和堆積密度等指標也提出了越來越苛刻的要求。因此,為了改善粉體的流動性,提高粉體物料的堆積密度和顆粒的球形度,滿足上述行業對高性能粉體的特殊需要,應從微觀上對不規則顆粒進行整形處理。
然而,現有的各種用於粉體物料深加工的設備均無法滿足粉體顆粒整形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粉體物料深加工技術中存在的、無法進行顆粒整形的問題,提出的一種用於粉體物料的顆粒整形裝置。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粉體物料的顆粒整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裝置含有定子(1)、轉子(2)、密封蓋(3)、密封圈(4)、夾套(5)、冷卻水進口管(7)、冷卻水排口管(8)、葉片(9)、葉片(10)、原料入口(11)、排料口(12)。所述葉片(9)沿圓周均勻分布在轉子(2)上,葉片(10)沿圓周均勻分布在密封蓋(3)上;所述密封蓋(3)上的葉片(10)與轉子(2)上的葉片(9)交錯分布,互不相撞;所述密封蓋(3)與定子(1)之間裝有高彈性橡膠密封圈(4),密封蓋(3)單側開門,採用間隙式入料與排料。
在上述的顆粒整形裝置中,所述密封蓋(3)沿圓周均勻分布8個葉片。
在上述的顆粒整形裝置中,所述轉子(2)上沿圓周分布16個葉片,分內外兩圈布置,每圈8個葉片。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主機內部特定的結構和葉片布置方式,縮短了物料的處理時間。在轉子和葉片的高速旋轉和衝擊作用下,投入主機內的粉體物料首先被快速分散,然後顆粒與顆粒之間、顆粒與葉片之間、顆粒與器壁之間相互碰撞、摩擦和剪切,不規則的物料形狀不斷被規整,邊角被修整、打磨、圓潤;片狀物料被不斷捲曲、密實,短時間內可實現顆粒整形處理。主機內部與粉體物料接觸部分均採用不鏽鋼或氮化矽陶瓷材料,以有效防止粉體物料在處理過程中的汙染。
圖1為顆粒整形機剖面圖。
圖2為轉子結構示意圖(側視圖)。
圖3為密封蓋結構示意圖(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3所示,主機由定子(1)、轉子(2)(與主軸6相連)、密封蓋(3)、密封圈(4)、夾套(5)、冷卻水進口管(7)、冷卻水排口管(8)、葉片(9)、葉片(10)、原料入口(11)、排料口(12)等主要部件組成。密封蓋上沿圓周均勻分布8個葉片,轉子上沿圓周分布16個葉片,分內外兩圈布置,每圈8個葉片。密封蓋上的葉片與轉子上的葉片交錯分布,互不相撞。密封蓋與定子之間裝有高彈性橡膠密封圈,防止細粉滲漏、彌散,單側開門,系統採用間隙式入料與排料。
權利要求1.一種粉體物料的顆粒整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裝置含有定子(1)、轉子(2)、密封蓋(3)、密封圈(4)、夾套(5)、冷卻水進口管(7)、冷卻水排口管(8)、葉片(9)、葉片(10)、原料入口(11)、排料口(12);所述葉片(9)沿圓周均勻分布在轉子(2)上,葉片(10)沿圓周均勻分布在密封蓋(3)上;所述密封蓋(3)上的葉片(10)與轉子(2)上的葉片(9)交錯分布,互不相撞;所述密封蓋(3)與定子(1)之間裝有高彈性橡膠密封圈(4),密封蓋(3)單側開門,採用間隙式入料與排料。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整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蓋(3)沿圓周均勻分布8個葉片。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整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子(2)上沿圓周分布16個葉片,分內外兩圈布置,每圈8個葉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粉體物料的顆粒整形裝置,屬於超細粉體深加工處理設備技術領域。所述裝置含有定子、轉子、密封蓋、密封圈、夾套、冷卻水進口管、冷卻水排口管、葉片、葉片、原料入口、排料口;所述葉片沿圓周均勻分布在轉子上,葉片沿圓周均勻分布在密封蓋上;所述密封蓋上的葉片與轉子上的葉片交錯分布,互不相撞;所述密封蓋與定子(1)之間裝有高彈性橡膠密封圈,密封蓋單側開門,採用間隙式入料與排料。本裝置短時間內可實現顆粒整形處理。另外由於主機內部與粉體物料接觸部分均採用不鏽鋼或氮化矽陶瓷材料,以有效防止粉體物料在處理過程中的汙染。
文檔編號B24B31/10GK2917941SQ200620022870
公開日2007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7日
發明者蓋國勝, 楊玉芬, 蔡振芳 申請人: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