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形收腹衣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2:11:01 1
專利名稱:糾形收腹衣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美形、矯正站姿坐姿的衣服,特指一種糾形 收腹衣。
背景技術:
由於現在社會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們長期的伏案工作、學習, 難以保持正確的坐姿,時間長了,就會對頸椎、腰椎以及視力造成損 傷,導致頸椎病、腰椎病和近視眼,長期不正確坐姿也會造成腰部脂 肪的堆積和頸椎、腰椎的變形,對愛美的人士來說是一個承重的打擊, 嚴重的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 單、使用方便、能美形、矯正站姿坐姿的一種糾形收腹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包括背墊、縫合在背墊上的肩環、連接在背墊下端正反兩面均設 有粘扣的腰帶和連接在背墊上端的兩根肩帶,肩帶末端設有粘扣與所 述腰帶上的粘扣相對應,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有人字形引帶的頭部縫合 在所述背墊上,人字形引帶的兩腿部分別縫合在兩根肩帶上。
本實用新型的改進點為背墊上還縫合有背託,所述背託縫合在 背墊中部,背託縫合在人字形引帶頭部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改進點為所述背託下端設有T字形開口,開口窄 處的兩側分別設有兩排環扣,系帶交叉穿接在兩排環扣之間,本實用新型的改進點為所述肩帶以肩部和腋下為縫合點,縫合 點之間設有開口。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l)五個方位的拉力點,包括肩部兩個拉力 點,掖下兩個拉力點,後背一個拉力點;2)二個支撐位,包括後背的 背託和腰上的腰帶;3)在背墊上設置有鞋帶式的調節扣;在五個方位 的拉力點的拉力和二個支撐位的支撐力作用下,使肩膀後張,胸部自 然挺起,背部中心的背託,使得使用者在拉力的作用下背部自然挺直, 而背墊上鞋帶式的調節扣可以使衣服最大範圍的適應各種腰圍,這種 設計有效預防長期坐辦公室,腹部彎曲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的腹部肥 胖,同時也達到瘦腰的效果。實現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 使用方便、能美形、矯正站姿坐姿的一種糾形收腹衣。
圖1糾形收腹衣後視圖。
圖2糾形收腹衣正視圖。
附圖1, 2中,l-腰帶,2-肩帶,3-人字形引帶,4-背墊,5-背託, 6-環扣,7-系帶,8-粘扣,9-T形開口, 10-肩環。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結合具體實施例參見附圖說明如下 參見圖1、 2包括背墊4、縫合在背墊4上的肩環10、連接在背 墊4下端正反兩面均設有粘扣8的腰帶1和連接在背墊4上端的兩根 肩帶2,肩帶2末端設有粘扣8與所述腰帶1上的粘扣8相對應,人 字形引帶3的頭部縫合在所述背墊4上,人字形引帶3的兩腿部分別 縫合在兩根肩帶2上,所述背墊4上還縫合有背託5,所述背託5縫 合在背墊4中部,所述背託5縫合在人字形引帶3頭部的下方,背託5下端設有T字形開口 9,開口窄處的兩側分別設有兩排環扣6,系帶 7交叉穿接在兩排環扣6之間,肩帶2以肩部和腋下為縫合點,縫合 點之間設有開口。需要穿帶時,只需將兩手分別從兩肩環10中穿過, 將衣服穿在背後,兩手拉住腰帶l,將系帶7調節到合適的長度,然 後再把腰帶l扣住腰部,用粘扣8粘緊,將肩帶2調整,要使得背部 和背墊4貼緊,再將肩帶2拉緊,用粘扣8粘在腰帶1上,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糾形收腹衣,包括背墊(4)、縫合在背墊(4)上的肩環(10)、連接在背墊(4)下端正反兩面均設有粘扣(8)的腰帶(1)和連接在背墊(4)上端的兩根肩帶(2),肩帶(2)末端設有粘扣(8)與所述腰帶(1)上的粘扣(8)相對應,其特徵是人字形引帶(3)的頭部縫合在所述背墊(4)上,人字形引帶(3)的兩腿部分別縫合在兩根肩帶(2)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糾形收腹衣,其特徵是,所述背墊(4) 上還縫合有背託(5)。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糾形收腹衣,其特徵是,所述背託(5) 縫合在背墊(4)中部。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糾形收腹衣,其特徵是,所述背 託(5)縫合在人字形引帶(3)頭部的下方。
5、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糾形收腹衣,其特徵是,所述背託(5) 下端設有T字形開口 (9),開口窄處的兩側分別設有兩排環扣(6),系 帶(7)交叉穿接在兩排環扣(6)之間。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糾形收腹衣,其特徵是,所述肩 帶(2)以肩部和腋下為縫合點,縫合點之間設有開口。
專利摘要糾形收腹衣,包括背墊、縫合在背墊上的肩環、連接在背墊下端正反兩面均設有粘扣的腰帶和連接在背墊上端的兩根肩帶,肩帶末端設有粘扣與所述腰帶上的粘扣相對應,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有人字形引帶的頭部縫合在所述背墊上,人字形引帶的兩腿部分別縫合在兩根肩帶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美形、矯正站姿坐姿,可作為現有產品的更新換代產品。
文檔編號A61F5/34GK201147391SQ200720064960
公開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5日
發明者倩 賀 申請人:倩 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