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井下封堵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2:41:1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油、套管作業工具,屬於可封堵管道,隔絕管內外壓力的裝置,特別是一種井下封堵器。
背景技術:
油田各種井(如油井、水井、注汽井等)的生產或修井過程中,有時候需要封堵管道,隔絕管道內、外壓力源。如:
1,修井時,需要封堵油管下端,避免施工過程中,井下介質噴出,造成能源浪費,環境汙染,或安全事故。
目前沒有類似產品能滿足以上要求,修井時一般使用壓井液,從油管內灌入,限制井下壓力。作業周期長,成本高。
2,對於杆式泵採油井,在下泵之前,如果能先打壓,試驗油管柱各連接點的整體密封性,需要先封堵油管下端。而目前沒有這種產品,需要把杆式泵和抽油杆柱下放後再打壓,如果發現漏失問題,就要把抽油杆柱提出,再提出油管柱,造成重複勞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井下封堵器,其結構簡單合理,性能可靠,可以實現帶壓起下抽油杆、油管的修井作業,可以方便地多次封堵井下壓力,實現安全、高效、環保、節能生產。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井下封堵器,在油管柱內設置著具有密封面的密封凸座和限位凸臺,位於密封凸座上方的油管柱內配合安裝著杆式泵,杆式泵設置的密封凸臺的密封面與油管柱內密封凸座的密封面相配合,位於限位凸臺下方的油管柱管壁上設置著外進油孔,在該段油管柱內配合安裝著內管,在內管管壁上設置著與油管柱的外進油孔相對應的內進油孔,位於內管內進油孔下部的內管管壁上設置著密封凹槽,在密封凹槽內安裝著與油管柱內壁密封配合的密封圈,內管的上端通過脫接器與杆式泵相連接,油管柱下端的管口密封。
本實用新型的油管柱上、下兩端都與油管連接,最下端的油管末端要用堵頭封死。與油管柱上端連接的油管內部有限位臺階,限制內管上提位置。限位臺階上部有密封面可以和杆式泵外部的密封面配合,實現密封功能;內管上部和脫接器下部固連在一起,杆式泵下部與脫接器上部固連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採油時,讓封堵裝置處於打開狀態,油管柱外的油液可以進入,內外戒指可以通過進油口出如,可以正常抽油;
2,修井前,將內管上提,當內管上的兩處密封圈,在油管柱進油口兩側時,封堵裝置處於關閉狀態,油管柱內外隔絕,試壓驗證密封性後,可以進行上提油管等修井操作;
3,安裝油管柱時,將封堵裝置處於封堵狀態,油管柱安裝好,就可以試壓,驗證密封性合格後,再下放抽油杆柱。
本實用新型產生的積極效果:
1,打開狀態時,通道在側面,不受油管柱直徑的限制,通道面積可以設計大一些,保證暢通;
2,封堵狀態時,內管在軸向方向上受力平衡,封堵效果穩定可靠;
3,實現安全、高效、環保、節能生產。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性能可靠,實現了帶壓起下抽油杆、油管的修井作業,方便地多次封堵井下壓力,實現了安全、高效、環保、節能生產。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封堵狀態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打開狀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井下封堵器,如圖1、圖2所示,在油管柱2內設置著具有密封面的密封凸座7和限位凸臺8,位於密封凸座7上方的油管柱2內配合安裝著杆式泵9,杆式泵9設置的密封凸臺6的密封面與油管柱2內密封凸座7的密封面相配合,位於限位凸臺8下方的油管柱管壁上設置著外進油孔3,在該段油管柱內配合安裝著內管1,在內管1管壁上設置著與油管柱2的外進油孔3相對應的內進油孔4,位於內管內進油孔4下部的內管1管壁上設置著密封凹槽,在密封凹槽內安裝著與油管柱2內壁密封配合的密封圈5,內管1的上端通過脫接器10與杆式泵9相連接,油管柱2下端的管口密封。密封凹槽的數量為1-5個。密封圈5為柔性耐磨密封圈。
安裝油管柱與抽油杆柱過程說明:
一,將油管最下端用堵頭封死。內管上部和脫接器下部固連在一起,把內管與密封圈在油管柱中裝配,處於封堵狀態。這時油管底部處於封堵狀態,可以進行不壓井下放杆柱的修井作業。
二,把限位臺階、密封面、上部連接的油管柱,依次下放,直到油管柱安裝完畢;
三,杆式泵下部與脫接器上部固連在一起,把脫接器上部、杆式泵、抽油杆柱依次安裝;
四,當脫接器上部和下部接合後,繼續下放抽油杆柱,直到杆式泵的密封面和油管柱的密封面接觸。密封面將杆式泵限位,實現抽油杆柱和油管間環形腔的上、下密封。同時內管與密封圈被杆式泵推動,下移到打開狀態。
五,調整防衝距,抽油杆柱安裝完畢;可以開始抽油了。
上提抽油杆柱和油管柱過程恰好相反,當脫接器上部和下部分離時,內管被上提到封堵狀態。這時油管底部處於封堵狀態,可以進行不壓井上提杆柱的修井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