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供水花盆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6:55:06 2
專利名稱:自供水花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花盆。
本實用新型具有盆體、盆底和蓄水罐,吸水帶部分處於盆底上,部分穿過盆底的帶孔伸入蓄水罐腔,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蓄水罐與盆體固定連接,盆體下部設有觀察口,盆底具有與觀察口的兩側和頂側連接的突起,突起的下部即為觀察口至蓄水罐腔的通道。
上述盆底向上拱起,其底角α為16~20°。
上述盆底的底角α以18°為佳。
上述盆底上設有2~3條同心的圓環形槽,帶孔設置在圓環形槽的槽底上,吸水帶處於盆體上的部分嵌於圓環形槽內。
上述盆底上均勻分布有通氣道。
上述蓄水罐腔內設有浮子。
上述蓄水罐腔內且位於觀察口的一側設有連接在盆底2上的浮子杆5,浮子松套在浮子杆上。
盆體、盆底和蓄水罐均為注塑件,盆體與蓄水罐粘接。
上述盆底的底部可以設有加強筋。
本實用新型在盆體側面設有觀察口,從花盆的觀察口可以直接觀察到水位高低,而且觀察口還是加水口,結構新穎簡單由於觀察口處於側面而且口徑相對較大,加水方便且不會堵塞。
本實用新型由於盆底向上拱起,圓環形槽處於不同的高度上,吸水帶嵌於圓環形槽內呈均勻分布且處在不同的高度上,水均勻潤溼泥土,使整個植物根系的吸水不但穩定持續而且均勻,有利於植物的生長,而且蓄水罐在最大蓄水量時,水位與盆底有一定的間距,這樣既可以保持植物根系的通風,又不致產生爛根問題。盆底上設有通氣道,便於植物根系的通風;本實用新型特別適合栽種喜愛溼潤的草本花卉。
盆底2向上拱起,其底角α在16~20°之間,實施例選擇底角α為18°,蓄水罐在最大儲水量時的水位與盆底2有間距。盆底2上設有2條同心的圓環形槽2-1,槽底上規律設有與蓄水罐3相通的8個帶孔2-2,由於盆底2向上拱起,所以2條圓環形槽2-1處在盆底2的不同高度上,吸水帶6可採用整根吸水帶依次穿過帶孔2-2,也可以採用每2個或4個帶孔中穿一根吸水帶,處於盆底2上部的吸水帶6嵌於圓環形槽2-1內,處於盆底2下部的吸水帶6觸及蓄水罐3的罐底。吸水帶6採用吸水性能良好的任何質地的帶,帶孔的不同位置和吸水帶的規格能直接影響土壤的溼潤情況。
盆體1下部設有觀察口1-1,盆底2具有與觀察口1-1的兩側和頂側連接的突起2-4,突起2-4的下部即為觀察口1-1至蓄水罐3腔的通道1-2。蓄水罐3腔內且位於觀察口1-1的一側設有處在盆底2與蓄水罐3罐底之間的浮子杆5,浮子杆5連接在盆底2上,浮子4松套在浮子杆5上,浮子4可以採取顏色鮮豔的塑料製成。盆底2上均勻分布有通氣道2-4,通氣道2-4可以是孔,可以是槽。
本實用新型通過觀察口加水,從觀察口可以觀察到浮子4,通過浮子4的高低位置就可知道水位的高低,便於用戶及時補充水。
權利要求1.一種自供水花盆,具有盆體(1)、盆底(2)和蓄水罐(3),吸水帶(6)部分處於盆底(2)上,部分穿過盆底的帶孔(2-2)伸入蓄水罐(3)腔,其特徵在於蓄水罐(3)與盆體(1)固定連接,盆體(1)下部設有觀察口(1-1),盆底(2)具有與觀察口(1-1)的兩側和頂側連接的突起(2-4),突起(2-4)的下部即為觀察口(1-1)至蓄水罐(3)腔的通道(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水花盆,其特徵在於盆底(2)向上拱起,其底角α為16~2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水花盆,其特徵在於盆底(2)的底角α以18°為佳。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自供水花盆,其特徵在於盆底(2)上設有2~3條同心的圓環形槽(2-1),帶孔(2-2)設置在圓環形槽(2-1)的槽底上,吸水帶(6)處於盆底(2)上的部分嵌於圓環形槽(2-1)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水花盆,其特徵在於盆底(2)上均勻分布有通氣道(2-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供水花盆,其特徵在於蓄水罐(3)腔內設有浮子(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供水花盆,其特徵在於蓄水罐(3)腔內且位於觀察口(1-1)的一側設有連接在盆底(2)上的浮子杆(5),浮子(4)松套在浮子杆(5)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供水花盆,其特徵在於盆體(1)、盆底(2)和蓄水罐(3)均為注塑件,盆體(1)與蓄水罐(3)粘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供水花盆,其特徵在於盆底(2)的底部可以設有加強筋(2-3)。
專利摘要一種自供水花盆,具有盆體、盆底、蓄水罐,吸水帶部分處於盆底上,部分穿過盆底的帶孔伸入蓄水罐腔,蓄水罐與盆體固定連接,盆體下部設有觀察口,盆底具有與觀察口的兩側和頂側連接的突起,突起的下部即為觀察口至蓄水罐腔的通道。本實用新型由於在盆體側面設有觀察口,從花盆的觀察口可以直接觀察到水位高低,而且觀察口還是加水口,結構新穎簡單,方便加水且不會堵塞。
文檔編號A01G27/00GK2574383SQ02257708
公開日2003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9日
發明者孔凡榮, 孔繁梅 申請人:孔凡榮, 孔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