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防止跑茶的茶葉揉捻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6:41:06 2
專利名稱:能防止跑茶的茶葉揉捻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揉捻機工作時,能防止揉捻葉從揉桶中跑出的裝置和支撐茶葉揉捻機的支座結構。
現有的茶葉揉捻機在工作時,揉盤邊緣經常堆積著許多跑出來的揉捻葉,這不但影響了揉捻程度的均勻性,降低了茶葉的商品價值。同時,因為工藝上的需要,掃茶不是在停機情況下進行的,所以使操作工人經常處於緊張的勞動狀態之中。為解決跑茶問題,國內有的揉捻機生產廠家注意控制揉桶與揉盤側面間隙和揉桶底平面與稜骨最高處的間隙;有的在揉桶下部扎一圈棕絲之類的軟性物質,實踐證明這兩種技術方案都不能較好的解決跑茶問題,並都有副作用。前者混入揉捻葉中的石塊等硬雜物跑出後,易被夾擠在揉桶與揉盤側面之間,迫使揉桶變形而破損;後者棕絲刷也會將揉盤中的揉捻葉推向揉盤外緣。在國外,有的在茶葉揉捻機揉桶下部增設偏心連杆式掃葉裝置,由曲臂軸輸出的動力經傘齒輪副驅動偏心輪使連杆作上下運動,實現掃葉裝置的上升和下降運動與揉桶運動方位的協調,達到把跑出的葉子掃進盤中的目的。顯然,這種設計方案是需要增加一套傳動裝置和掃葉裝置,勢必增加了成本,且偏心連杆類機件製造複雜,使用時磨損大,耐久性相對差,同時也增加了整機的噪聲。
現有的茶葉揉捻機的支座多為直立型的錐柱狀,這種結構使機體笨重,耗材多,且力的作用方向與支撐反力的方向不一致,使揉捻機工作平穩性能差。
現有技術引證書籍,茶葉加工機械龔 琦等編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1990年6月 P102書號 ISBN7-5323-2002-2/TS 146。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避免上述技術方案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能防止跑茶的茶葉揉捻機,它能以簡單的技術方案,可靠的解決跑茶問題,並使整機結構輕巧,耗材少,外形美觀,工作平穩。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揉盤工作面母線呈折線形,其折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在8-60°之間,來達到防止跑茶的目的;支座結構是飛拱式薄殼形,其上支承面的對稱中心與下支承面的對稱中心,不在同一條鉛垂線上,藉此達到既減少茶葉揉捻機的材料消耗量,又增加其工作穩定性和美觀程度的目的。
揉盤工作面母線的折線與水平線間的夾角θ,是根據茶葉揉捻機的轉速n和曲臂中心距r等設計參數,用下列公式計算,並將計算值圓整後得出θj=K·arctg (V2)/(g·r) …………(1)而 V=π·r·n/30 米/秒 …………(2)式中 θj——夾角計算值,K——裕度係數(1.2-1.3),V——線速度,米/秒,g——重力加速度,米/秒2,r——曲臂中心距公稱尺寸,米,n——揉桶迴轉數,轉/分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防止跑茶的技術方案僅僅是改變揉盤工作面母線的形狀——由直線形改變為折線形,措施簡單,不增加一個零、部件,而且性能可靠,可使跑茶率由部標準規定的百分之一降至萬分之一左右,免去了操作工人緊張的掃茶勞動;飛拱式薄殼結構的支座比傳統設計的直立式錐柱形結構減重率達百分之六十左右,該設計方案不但省工,省料,且又能將揉捻運動所產生的向外向下的推力平穩安全地傳遞到地基,增加機體的工作平穩性,同時使整機外形美觀、輕巧,接茶操作空間增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總圖,能防止跑茶的茶葉揉捻機由傳動裝置(1)、支座(2)、揉盤(3)和設置有揉桶(4)的加壓裝置(5)等部件組成。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揉盤設計方案(圖2a)與現有設計方案(圖2b)比較示意圖,圖中(1)是揉盤剖面示意圖,(2)是揉桶示意圖。圖2a中θ角是揉盤工作面母線的折線與水平線之間夾角。
圖三是本實用新型方案的一種式(圖3a)與現有設計方案(圖3b)比較示意圖,圖3a中所示符號R1R2、R3、R4為各部位曲率半徑,H為全高,A為偏心距,δ為壁厚。
實施例1 能防止跑茶的茶葉揉捻機的揉盤工作面母線的折線與水平線之間夾角θ,是根據該茶葉揉捻機的轉速n和曲臂中心距r等設計參數用上述公式(1)和公式(2)計算,並將計算值圓整後得出θ角的設計值。現將幾種不同設計參數的茶葉揉捻機的θ角設計值列表如下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中所述的曲臂中心距r=180毫米的茶葉揉捻機,其支座形式如圖3a所示,其圖示有關結構尺寸可取以下各值H=400毫米,A=80毫米,R1 R2、R3、R4分別為700、500、115、35毫米,δ=7毫米。
權利要求1.一種能防止跑茶的茶葉揉捻機由揉盤、支座和傳動裝置以及設置有揉桶的加壓裝置所組成,其特徵在於揉盤工作面母線呈折線形,其折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在8-60°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座,其特徵在於結構是飛拱式薄殼形,其上支承面的對稱中心與下支承面的對稱中心不在同一條鉛垂線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茶葉揉捻機工作時,能防止揉捻葉從揉捻桶中跑出的裝置和支撐茶葉揉捻機的支座結構。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能防止跑茶的茶葉揉捻機所具有的工作面母線為折線的揉盤以及飛拱式薄殼結構,其上支承面的對稱中心與下支承面的對稱中心不在同一條鉛垂線上的支座的技術特徵。採用本技術方案製造的茶葉揉捻機,跑茶率僅在萬分之一左右,操作時不用掃茶;整機外形美觀,工作平穩,耗材少。
文檔編號A23F3/12GK2093522SQ91209578
公開日1992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1991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1991年5月30日
發明者楊松 申請人:湖北省五峰茶葉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