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對人們的危害是什麼(霧霾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2023-04-18 19:12:29 2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徐健聰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自2013年冬起,霧霾的足跡已經遍布全國。當霧霾侵入我們的視野,各種霧霾照片也開始侵佔我們的朋友圈,人們紛紛拍下霧霾照片,開始秀自己周圍如「仙境」的「自然風光」。
然而我們對這種異常天氣現象認識足夠嗎?通過柴靜自費拍攝的《穹頂之下》紀錄片,我們看到了她自己背著收集器一天的實驗以及對肺癌患者的採訪錄像,直觀的看到那些能在我們體內沉積的小黑塊,我們知道霧霾是潛伏著的殺手。然而這樣的認知也只是淺表層的了解,分不清「霧」與「霾」的現象也普遍存在。沒有認識到霧霾毒性,放任自己暴露在重度霧霾的環境中也是大有人在。那麼,我們就很有必要更加科學的來認識一下,常伴我們身邊的霧霾。
如今的霧霾,包括數百種大氣顆粒物( PM),如硫酸鹽、硝酸鹽等無機成分,有機氣溶膠粒子等有機成分,細菌、病菌、黴菌等生物物質,以及微量金屬元素、碳元素等。而對我們人體毒性最大的便是我們常說的PM2.5。
霧霾對我們人體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霾是顆粒物,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因不能及時清除乾淨,便易在人體沉積。首先受到傷害的便是我們的呼吸道。霾易引起急性病的發作。健康人呼吸道有過多霾顆粒的沉積會感染上急性病,而已經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群體則有極大可能性由慢性疾病轉變為急性疾病或者急性加重,從而導致肺功能下降。即使現代醫療技術發達,但我們仍處於談癌色變的階段,也許將來的醫療技術能在抗癌方面取得突破,但肺癌目前仍是我國死亡率高發的疾病,同時對於有癌症患者的家庭來說,癌症治療也是相當重的經濟負擔。
同時,霧霾對心腦血管系統也有極其惡劣的影響。吸入霧霾可導致機體慢性缺氧,血液循環受到影響而不能正常進行。且霧霾天氣導致低氣壓易使人產生負面情緒,從而引起血壓升高,導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病、冠心病、中風等,還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此外,有研究表明,有毒空氣與男子性生育能力下降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聯。
最後,霧霾天還會成為傳染病的保護衣。近地層紫外線因霧霾而受到削減,使空氣中具有傳染性的細菌、病毒活性增強,從而傳染病發病率升高。
如何對霧霾致病進行診療與防治?
現實可行的方法便是避免暴露在霧霾環境中。但霧霾影響的範圍之廣也使這樣簡單的方法變得不那麼簡單了,對於生活在霧霾勢力範圍內的我們往往是避無可避。減輕霧霾損害的方法便是注意養護。因為霧霾最先損害的是我們的肺,所以我們可以用辛散、清解之法治肺。我們還可以藉助現代科技的大數據、雲計算、智慧醫療等技術手段,收集與霧霾相關的各種流行病症狀和體徵,從而總結得出霧霾致病的靶器官為臨床診治提供基礎。在把藥物應用到臨床治療前,還需經過動物實驗。目前已有部分應用城市灰霾顆粒、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進行的動物實驗,表明霧霾可誘導氧化應激反應,誘導促炎因子表達。
霧霾從何而來?又如何消除?
柴靜在紀錄片中提到霧霾的一大來源在於鋼鐵、煤炭等能源在生產過程中的有毒物質排放。因為科技限制和商家盲目追求經濟效益,有毒物質排放一時難以根除。
要提高能源生產的科學技術,需要國家的經濟等各方面支持,同時,技術成本的提高也意味著能源價格的提升,這需要消費群眾自發選擇環保型能源。針對商家不遵守國家規定,還需增強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以更加雷霆的手段是商家不敢越雷池一步,並且可以發動群眾,讓群眾參與監督生產過程中的汙染物排放,使得商家找不到監管的疏漏。
應當改進現有能源結構,開發新型清潔能源,促進能源供給多元化,充分利用傳統能源,在生產過程中更多的使用優質能源特別是優質煤和優質油。
霧霾籠罩在城市的上空,遮擋的是人們的視線。而當霧霾籠罩在人們的心靈上空,遮擋的是人們的希望。更加科學的知霾防霾治霾是我們對抗霧霾的法寶。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