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高銘暄個人資料(一名鮐背之年的老教師)
2023-04-18 10:30:52
「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高銘暄今年93歲,依然活躍在教學第一線。9月9日,第37個教師節前夕,在中國人民大學2021年教師節表彰大會上,他還為青年教師開了首場講座。
在這場講座上,他回顧了自己在吳玉章老校長的指引下走上教學道路的故事,並用樸實的語言將自己一生的教學「法寶」傾囊相授,讓青年教師受益良多。
從一名刑法學生到今天見證我國刑法學蓬勃發展,也許是「書生報國」的最完美路徑,更何況還有桃李滿園。然而,高銘暄卻沒有「退休」的想法,他對自己的定位,不是「名家」「泰鬥」,而是「法學院刑法教研室的一分子,一名鮐背之年的老教師」。
他記得,剛踏入工作崗位的時候,人民大學開設了《馬列主義基礎》(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四門課,被師生統稱為「四大理論」。「不僅學生、研究生要學,教師們也都要學。教師們白天沒時間,晚上可以上夜大學去學。」這在他心中紮下了「教師要精研理論」的種子。
他記得,當年吳玉章老校長為學校制定了周密的教學計劃,要求教師要認真備課,準時上課。「有一次,一位教師上課遲到了五分鐘,隨即就受到了學校的點名通報批評。有一位馬列主義課的教師,住在城裡,要到西郊人大的教室上課。他乘車到人大校門口時,離上課時間只有五六分鐘了。他怕遲到,撒腿就跑,跑到教室時正好到上課時間,他暈倒在教室。雖然也耽誤了幾分鐘,但總算沒有違反教學紀律。這個故事給我印象特別深。我在人大教學幾十年,上課從未遲到早退,就是得益於這個教學紀律。」高銘暄說,這在他心中埋下了「教師更要嚴於律己」的種子。
他還記得,他走上從教之路至今68年,從青澀的小夥子變成93歲的老學者。「吳老告訴我們,理論要聯繫實際,學習外國先進經驗,一定要與本國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在20世紀50年代初讀研究生的時候就接受了這方面的教育,以後從事教師工作就牢牢掌握這個方針和方法。」高銘暄說,他一直認為,作為高校教師,多讀書、讀好書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地鑽進書本出不來,應當從純粹讀書的狀態中走出來,積極參加一些和專業有關的實踐活動。「教師一般具有較高的理論和專業素養,一旦和實踐相結合,就可以將教學提高到更高的層次。將社會實踐引入課堂教學,也可以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其學習水平。絕不能崇洋媚外,喧賓奪主,生搬硬套,照單全收。」高銘暄認為,這是他從教的「法寶」。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高老主要從事研究生教學,特別是博士生教學。他奉行孔子指導學生的原則,堅持有教無類,又注重因材施教,對所有弟子一視同仁,尊重每個弟子的特點、個性和興趣。「在我的弟子中,學術觀點不同甚至激烈爭辯者,不乏其人。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之路上,我鼓勵學生創新,認為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行。有不同意見是好事,真理越辯越明。我常對學生引用韓愈在《師說》裡講的那句話『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研學、律己、謙遜、包容,這是一位「老教師」的自白,也是他給予教師節最好的詮釋。
(本報北京9月9日電 本報記者 姚曉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