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一則消息要有標題(摘抄第一百五十六天)
2023-04-18 21:32:35 1
3.10子日:「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孔子說:「舉行禘祭的儀式,從完成第一次獻酒以後,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舉辦典禮要注重實質
在古時,祭祀是國家的頭等大事,並且祭禮有很多種,如天地、祖先、各行業的祖師等,都要定時進行祭拜,其目的是為了培養人們知恩報恩的精神,告誡人們不能忘記養育了我們的天地和祖先,以及創造了文化和技能的先師等。由於祭祀屬於精神層面的修養,因此對於心態的培養特別重視,只有誠心誠意才能不斷提高。在本章中,魯公正是失去了這份誠心誠意的莊重,所以孔子才不願再看下去了。
祭祀重在意誠,可是,魯國國君在剛開始舉行禘禮時,多少還有些敬意。可是,等到獻完酒以後,君臣就都懈怠下來了,雖然儀式尚在,但都成了虛文,內心沒有一點兒恭敬虔誠的意思,只要稍有德行之人都是看不過去的。在孔子看來,當時魯國內的社會文化嚴重衰敗,幾乎所有人都無視禮樂制度的存在。在舉行祭祀典禮的時候,僭禮行為時有發生,並且君臣在祭祖之時缺少應有的恭敬之心,只是走走過場而已,這讓孔子很失望。祭祀之禮,現在已經淡化許多,但仍有大量遺存。比如,為逝者舉辦隆重葬禮,在先人的忌日上墳,在清明或中元節為先人上墳化紙,這些活動,都是深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因子。在舉辦這些儀式時,不是講究場面多大,花費多高,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實感,要有深深的哀思、真摯的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