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兩國多少年內會發生核戰(美俄一旦爆發核戰)
2023-04-20 04:40:55 4
2022年10月,烏克蘭東部戰場局勢糜爛,面對咄咄逼人的西方國家,俄羅斯總統普京再次強調,如果北約借烏克蘭繼續侵犯俄羅斯主權,俄軍不排除會在作戰中使用戰術核武器。
此言一出,核戰爭的陰雲繼冷戰結束31年後再次籠罩在全人類的頭頂。
距離上一次人類差點被核武器毀滅,僅僅只過去了39年。1983年,蘇聯國土防空軍指揮中心突然接到遠程預警系統的的警告,雷達上顯示美國剛剛向蘇聯本土發射了5枚洲際飛彈。
當時的值班軍官名叫彼得羅夫,彼得羅夫一邊督促著戰友們回到崗位,一邊守在了核反擊程序的啟動開關旁。
從預警系統響起到飛彈落地只有20分鐘時間,按照緊急狀態下的流程,彼得羅夫應當立即將飛彈來襲的情報匯報給蘇聯高層,在蘇聯高層的授權下啟動核反擊程序。
但彼得羅夫並非常人,看著屏幕上向自己飛來的飛彈,彼得羅夫覺得有些不對勁,如果美國真的要發起與蘇聯的核大戰為什麼只發射了5枚核飛彈?這明顯不合常理。
彼得羅夫推測,極有可能是蘇聯的預警系統出了故障。於是他做出決定,不向蘇聯高層上報以免引起恐慌造成誤判,靜靜等待「飛彈」落地。
彼得羅夫的這一舉動讓身邊的戰友無法理解,有人認為彼得羅夫是畏戰情緒作祟。眼看著指揮中心裡就要出現譁變。20分鐘倒計時過去了,蘇聯並未遭到襲擊。指揮中心掌聲雷動,所有人這才意識到,彼得羅夫剛剛的舉動拯救了全人類。
俄烏戰爭中的核戰可能經歷了初期的潰敗後,烏克蘭政府軍穩住了陣腳。在接受了北約巨額軍事援助和大量外籍僱傭兵的支援後,烏克蘭軍隊的戰鬥力相比戰前不降反升。
反倒是俄羅斯方面,由於其指揮系統中的混亂和後勤補給不足的弊病,在戰爭中疲態盡顯。丟掉了戰爭初期攻佔的大片區域。
北約的不斷輸血導致俄軍始終無法在常規戰場上擊敗烏軍,烏克蘭甚至還坐擁北約情報支援體系的幫助,信息化程度比軍費捉襟見肘的俄軍更高,這才導致了目前烏克蘭戰場上的頹勢。
對俄羅斯來說,對烏作戰應當幫俄羅斯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和戰略緩衝,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使俄羅斯國家和軍隊不斷失血。俄軍必須尋求扭轉戰局的手段,核武器的使用自然就被提上了議程。
尤其是在北溪二號項目和克裡米亞大橋被襲擊之後,俄羅斯已經意識到,西方某些國家是真的起了消滅俄羅斯的心思,面對生死存亡的局面,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這一點從美國和俄羅斯近日都耗費數億美元,緊急採購大批反輻射藥物就能證實,核戰爭不再只是一種假設,而是全人類面臨的現實威脅。
沒有勝利的戰爭一旦俄烏戰場上首開核戰先河,掀起的連鎖反應很有可能將人類送入萬劫不復。科學期刊《自然食品》曾刊登過一項研究:洲際規模的核戰爭一旦爆發,將導致全球50億人在戰爭中死去,地球現有的生態結構也會遭到毀滅性打擊,「核冬天」會在戰爭後降臨。
到那時不論是西方還是俄羅斯,都只會剩下斷壁殘垣,致命的核輻射將奪走倖存者的性命,不論誰看到了戰爭結束,都意味著人類文明的毀滅。對此,聯合國已經緊急發布了有關核戰爭的警告。
雖然世界各國都對核戰爭的後果心知肚明,但遺憾的是,核戰爭爆發的可能還看不到降低的希望。
目前,美俄雙方都宣布了將在今後大幅提高常備核力量的規模和水平。究其原因,東西方的對抗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不論是歐洲還是烏克蘭,亦或是俄羅斯,俄烏戰場的走向都已經與他們的核心利益捆綁在一起。
俄羅斯絕不能容忍北約將軍隊和飛彈布置在自己家門口。烏克蘭基輔政權為了不讓自己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受到質疑,也不可能接受烏東地區併入俄羅斯聯邦。俄烏雙方都已經失去了重新坐上談判桌的基礎。
對歐洲而言,俄烏戰爭的走勢已經徹底終結了俄歐之間借能源展開合作協商的可能,就算歐洲有這個意願,背後的黑手為了促使俄歐徹底脫鉤,還會繼續製造北溪二號項目爆炸這樣的「意外」。
可以說,俄烏戰爭這個棋桌上的所有棋手都被封死了「和棋」的後路,唯有死戰才能奪得一線生機。
俄羅斯的核底牌從俄烏戰場的局勢來看,俄羅斯動用戰略核武器的可能性還非常低。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俄羅斯在俄烏雙方進行的關鍵戰役中投放戰術核武器以掌握戰場主動權,加速擊敗烏克蘭基輔政權的戰爭進程。
所幸烏克蘭在蘇聯解體以後解除了核武裝。我們才不會看到俄烏雙方用蘇聯留下的核遺產對攻的末日場面。但北約手中仍然握有數量不少的戰術核武器,如果北約讓這些武器「流入」烏克蘭,後果同樣將不堪設想。
目前俄烏戰場的走向依舊撲朔迷離,難以預測。
愛因斯坦曾經若世界上發生了三戰,那麼在「四戰」時,被毀掉一切文明的人類社會便只能用石頭作為武器了。
我們只能祈禱核能這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不要成為滅絕人類種群的絞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