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心獼猴桃不催熟要幾天可以吃(獼猴桃的禁果)
2023-04-18 12:36:58 2
由於獼猴桃本身口感非常好,而且營養十分豐富,所以它受到許多人的追捧。買的人多了,它自然而然成為果農種植的不錯選擇,現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都有獼猴桃種植基地。
實際上,這種水果原本是一種非常小眾的水果,它原產於湖北宜昌市,是一種野果。
你可能分不清紐西蘭奇異果和獼猴桃的區別,其實它們是同一種水果,獼猴桃雖然原產於中國,但是它最早卻是在紐西蘭被培育和馴化。
20世紀初,紐西蘭的苗圃商人發現了這種水果的商業價值,在他們的推廣下,獼猴桃以「奇異果」的名字走向了世界,同時也得到更多中國人的喜歡。
我們現在果農種的很多獼猴桃品種還是紐西蘭傳進來的,只是中國的水果,當然要叫中國的名字了,所以「獼猴桃」這樣的名字就廣為人知了。
然而,現在獼猴桃好像走向了「風口浪尖」,在網際網路上,許多人都聲稱自己不會再買獼猴桃了。
之所以獼猴桃突然惹人厭了,大部分都是因為多次買到不能吃的獼猴桃。
而且情況大致相同:買的時候硬邦邦的,拿回家後很難催熟,而一旦催熟變軟了,卻直接就是壞了不能吃。
躍變型果實
根據果實的成熟情況不同,可以分為躍變型果實和非躍變型果實。簡單地說,躍變型果實在果實趨於成熟並停止增長後,其呼吸速率會突然上升,從而讓果實迅速走向衰老。
圖註:躍變型果實的成長和呼吸變化情況
上面這張圖片是典型的躍變型果實的成長過程,開始果實的呼吸是逐漸走低的,然後突然增高,而非躍變型的果實的話,它果實的整個生命周期呼吸速率都是在下降的。
果實的這種表現形式,直接影響到果實的採摘和存儲過程,特別是躍變型水果,它的採摘和儲藏是非常有講究的,你不能等到果實成熟後再採摘。
而獼猴桃就是典型的躍變型果實,而且它還是那種比較強的,成熟後會非常快速走向衰敗。
對於躍變型果實,商家的做法就是提前採摘,以便留出足夠的時間售賣。所以我們買到的獼猴桃需要催熟,因為它採摘售賣的時候根本還沒有成熟。
那又為什麼你買到的獼猴桃「軟了」就直接壞了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它採摘的太早了,或者說它「早採」了,讓它無法進入呼吸速率急劇加快的階段。
果實催熟的秘密
我們知道,果實的成熟受控於乙烯的調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習慣把成熟的水果(比如香蕉)放在剛買到的獼猴桃旁的原因,因為成熟的果實含有更多乙烯。
但有一點和我們常規認識不太一樣,其實任何被催熟的水果都不是靠外部乙烯,而是它自己釋放的乙烯,外部的乙烯只是一個協助的作用。
問題就出在這裡,水果要自己釋放乙烯的話,它就必須要相對成熟,它才能擁有足夠的乙烯以使自己最終趨於成熟。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其實催熟的過程有點像用鑰匙打開水果成熟的大門,只是這個通往成熟的大門有兩扇,而外部乙烯是第二扇大門的鑰匙。
如果第一扇是關閉的,即使你提供再多的乙烯,也無法打開第二扇大門,而這第一扇大門要靠水果本身打開。
當我們買到「早採」的獼猴桃時,實際上你怎麼催熟都是沒用的,它變軟了,確實沒法吃了,因為它壞掉了。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是如何阻止水果進入水果的呢?
我們前面一直提到的呼吸過程就是關鍵,你要麼降低溫度,讓水果的活性下降減少呼吸,要麼降低氧氣,讓水果無法正常呼吸。
這兩點也是儲存水果的解決方案,對於躍變型水果而言,採摘後立馬進入冷庫,它就很難自己趨於成熟,然後就是運輸和售賣了。
現在的獼猴桃確實有點被「早採」毀掉了,所以央視都曝光過獼猴桃「早採」的情況,並告誡黑心商人好自為之。
被「早採」毀掉的水果,遠不止獼猴桃,你會發現曾經火爆的黑布林現在慢慢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了,它就是被「早採」毀得比較徹底的水果,相同的情況還有榴槤等一大堆躍變型水果。
至於為什麼這些水果心甘情願被「早採」毀掉,原因就是被眼前利益蒙蔽了。
為什麼要「早採」水果?
其實,「早採」的眼前利益是非常明顯的,比如它可以避開集中上市,你比別人早採了,你的果實就更不容易爛在樹上,而且可能賣更好的價格。
另外,可以降低水果受天氣影響的風險,比如紅心獼猴桃一般八月才能採摘,但是這個時段是暴雨和颱風高發季節,所以提前一個月採摘的話,可以避開這些風險。
除此之外,「早採」的水果也更容易儲存,它幾乎不會爛,多好,商家自己也沒有風險了。
綜合這些因素,商家更願意早點收水果,而果農也更願意提前採摘,只是大家都盯著這些眼前利益,卻忘記了這麼做是在毀掉整個水果市場。
最後
分辨是否「早採」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果實的大小,一般果實明顯很小的,那還是別貪圖便宜的好,它很可能是無法催熟的「早採果」。
當然,獼猴桃在「早採」的道路上還沒有走遠,它還是可以搶救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