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的養殖方法和管理(養羊繁殖要點總結)
2023-04-18 08:11:27
秋季氣溫適宜、草料資源豐富,是羊發情配種的黃金季節,養羊戶應抓好羊群秋季配種工作,以提高羊群繁殖率及羔羊質量,下面小編則詳細介紹一下有關養羊繁殖的要點。
進入秋季之後,應先趁空懷母羊較多對羊群進行一次全面驅蟲,以降低驅蟲對母羊帶來的應激,避免因驅蟲或抓羊而造成母羊流產。驅蟲時可選擇伊維菌素和阿苯達唑聯合使用,在使用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用量,例如100克:阿苯達唑10克 伊維菌素0.2克規格的粉劑,每10千克體重用藥0.7~1克即可。早晨空腹時進行投餵驅蟲效果最佳,驅蟲前一天晚上羊群少餵或不喂,早晨羊群飢餓時投餵均勻伴有驅蟲藥物的飼料,並需要多放置飼槽,讓每隻羊都能吃到相應量帶驅蟲藥物的飼料。母羊懷孕前45天易出現流產,應慎進行驅蟲,特別是採用藥物注射驅蟲。為了加強驅蟲效果,可在第一次驅蟲後10天左右再次用藥驅蟲一次。
2、防疫孕羊對部分疫苗應激反應較大,加上抓羊時追趕、驚嚇等,特別容易出現流產、早產及死胎等問題,因此應儘可能在母羊空懷期注射疫苗。羊群需要注射的疫苗有小反芻獸疫、羊口蹄疫、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及羊梭菌疾病等疫苗,其中小反芻獸疫最容易造成懷孕母羊流產,應儘可能將其安排在羊群中空懷母羊較多時進行注射免疫,而羊梭菌疾病疫苗(羊三聯四防疫苗)對孕羊應激較小,且可以使羔羊獲得相應的母源抗體,則不用考慮免疫時間或者安排在母羊臨產前進行免疫以使初生羔羊獲得更多的母源抗體。
夏季由於高溫、蚊蠅滋擾等因素影響,羊群採食量減少、飼料利用率降低,進而導致膘情較差,而秋季氣溫適宜、草料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羊的生長,可對體質較差的母羊進行抓膘復壯,待其膘情恢復後再進行配種,以提高配種受胎率和羔羊質量。瘦弱母羊抓膘復壯之前,應先進行驅蟲和健胃,之後適當增加豆科牧草和穀物飼料餵量,同時保證青綠多汁飼料餵量,為其生長提供充足的能量、蛋白質、碳水化物及微量元素等。待母羊恢復至7~8成膘情之後,便改為一般飼餵即可,不可將母羊餵的過肥,不然亦會影響其正常發情、配種及繁殖。
4、發情秋季是母羊發情高峰期,養殖戶應做好其發情鑑定,以免誤配、漏配。母羊發情初期會有食慾減退、興奮不安、高聲咩叫、追趕及爬跨其他母羊、水門腫脹有稀薄透明的粘液流出等表現,發情中後期則由興奮轉為安靜、開始接受其他羊只爬跨、水門腫脹消失粘液變得濃稠。此外亦可通過「試情公羊」來發現懷孕母羊,羊群中放入1~2隻2~3月齡的小公羊,當有母羊發情時小公羊便會圍著母羊轉,此時便可以確定這隻母羊發情了。對於不發情的母羊應找出原因並進行相應的治療,例如母羊水門流帶有惡臭或腥臭氣味的粘液可能患有子宮炎症,這種情況可先採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生理鹽水對子宮進行衝洗,待子宮炎症好轉後便會發情。
母羊發情後應適時進行配種,早配和晚配均可能會影響受胎率,在母羊發情後8~12小時進行配種受胎率最高,從母羊發情表現來說的話就是母羊由興奮轉為安靜、開始接受爬跨、水門腫脹消失粘液變得濃稠時配種受胎率最高,為了提高受胎率可在第一次配種後8~10小時復配一次。母羊配種時還應注意公羊的選擇,首先不能選擇具有血緣關係的公羊,其次母羊個體太小或初配時不能選擇個體太大的公羊。母羊配種後觀察2~3個發情周期(綿羊發情周期平均為17天,山羊發情周期平均為21天),不再發情的情況下便可以基本確定其成功受孕。
6、保胎母羊配種後應加強飼養管理及保胎護胎工作,以提高初生羔羊質量及避免流產、早產等問題的發生。母羊懷孕後食慾會有所增加,應適當增加飼料供給,以滿足母羊及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營養。母羊懷孕前期較容易發生流產,應避免鞭打、驚嚇及謹慎用藥,當出現流產先兆時可注射黃體酮進行保胎。母羊懷孕期間應避免飼餵含有酒精的飼料(例如酒糟)、酸性較大的飼料(例如青貯玉米秸稈)、黴變飼料及冰凍飼料等,以免出現流產、早產及影響羔羊正常生長發育。母羊妊娠中後期應適當增加運動及光照,這對提高母羊和羔羊體質及降低難產率有較大幫助。做好羊舍內的衛生消毒工作,加強通風保持羊舍乾燥及空氣新鮮,做好保溫措施,為母羊生產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