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液壓旁路的工作方法與流程
2023-05-05 00:06:21 2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液壓旁路。
背景技術:
在散熱器、冷卻系統、液壓系統、潤滑系統、油液傳動系統、電力系統,工具機的機械主軸,加工中心和液體等;在以上系統中,液體在流動過程中都有一些衝擊、脈衝、瞬時壓力大、瞬時流量大等苛刻的要求和條件,特別在冬天和嚴寒地區機械使用的油液,在機械剛啟動時,粘度大、流動性差,帶有很大衝擊力,影響整個機械、加工中心的癱瘓。為了使壓力平衡,很好的釋放壓力,不會對其他設備或者其他元器件帶來損壞和報廢,市面上有一般會在容易堵塞的液壓主路上增設液壓旁路,然後在液壓旁路上設置洩壓閥,使得系統壓力平衡,保障系統安全。然而市面上的洩壓閥都是單向洩壓閥,在安裝過程中需要有方向選擇性,另外也不能適用於雙向流通的管道上,而且不能設定壓力洩壓值。因此尋求一種可以進行雙向洩壓、結構簡單、性能穩定、洩壓時間短速度快、精密度高、密封性好的帶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液壓旁路的工作方法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可以進行雙向洩壓、結構簡單、性能穩定、洩壓時間短速度快、精密度高、密封性好的帶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液壓旁路的工作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帶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液壓旁路的工作方法,其特徵在於:
帶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液壓旁路並聯在液壓主路上,其特徵在於帶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液壓旁路包括液壓旁路左段、液壓旁路右段以及連接於兩者之間的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
所述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包括外殼體、內殼體、活塞、兩個彈簧、兩個調節塊以及兩個調節螺母,所述外殼體橫向布置,所述外殼體內形成一個橫向貫通的外殼體流體通道,所述外殼體的中部設置有流體過道腔,流體過道腔的內徑大於外殼體流體通道的外徑,流體過道腔內固定設置有一塊分隔環板,分隔環板將流體過道腔分隔形成左右兩個流體過道半腔,所述外殼體的左段和右段對稱設置有一個螺母槽,所述活塞橫向設置於外殼體流體通道的中部,活塞左右兩側的外殼體流體通道內分別從內向外依次設置彈簧、調節塊以及內殼體,兩個彈簧的外端分別連接兩個調節塊的內端,兩個調節塊的外段上分別旋置有兩個調節螺母,調節塊與調節螺母螺紋配合,調節螺母限位於螺母槽內,調節塊的內端面與外殼體之間留有間隙,調節塊的外端面與內殼體之間留有間隙,所述活塞為左右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殼體,所述活塞殼體的中部設置有一塊豎向布置的隔板,隔板將活塞的內部分隔為左右兩個分別與外界連通的活塞流體通道,位於隔板左右兩側的活塞殼體上設置有對稱布置的流體孔。
首先根據流體的設定壓力對調節螺母進行調節,從而來對彈簧的彈性勢能進行調節,最終控制流體在外殼體流體通道內的洩壓值;
當液壓主路通暢時,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左右兩端的壓力相等,活塞處於殼體正中心位置,活塞的隔板位置與殼體的分隔環板的位置對應,活塞不做動作;
當液體從左向右流動且液壓主路不通暢時,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左端壓力大於右端壓力,由於隔板左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的壓力大於隔板右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的壓力,流體推動隔板向右移動,從而使得活塞也向右移動,當隔板左側的流體孔位於右側的一個流體過道半腔內時,壓力較大的流體從左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通過流體孔流出至右側的一個流體過道半腔內,然後再流至右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從而達到洩壓的目的,直至隔板左側和右側的壓力相等,活塞歸置原位,液壓主路回歸通暢;
當液體從左向右流動且液壓主路不通暢時,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右端壓力大於左端壓力,由於隔板右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的壓力大於隔板左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的壓力,流體推動隔板向左移動,從而使得活塞也向左移動,當隔板右側的流體孔位於左側的一個流體過道半腔內時,壓力較大的流體從右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通過流體孔流出至左側的一個流體過道半腔內,然後再流至左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從而達到洩壓的目的,直至隔板左側和右側的壓力相等,液壓主路回歸通暢。
內殼體的外端內壁設置有連接螺紋。
調節螺母前後表面的外殼體處鏤空,調節螺母的外表面設置有刻度線。
分隔環板的內徑與外殼體流體通道的內徑一致。
彈簧的外徑與外殼體流體通道的內徑匹配。
所述流體孔環形布置於活塞殼體上。
隔板每一側的流體孔設置有多圈。
最左端的流體孔至最右端的流體孔之間的橫向距離不大於流體過道半腔的橫向距離。
所述活塞.的左右兩端設置有與彈簧配合的臺階。
調節塊的內段外壁與外殼體之間設置有內密封圈,調節塊的外段內壁內殼體之間設置有外密封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具有可以進行雙向洩壓、結構簡單、性能穩定、洩壓時間短速度快、精密度高、密封性好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外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殼體的平面剖視圖。
圖5為活塞的平面剖視圖。
圖6為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平面半剖爆炸圖。
圖7為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立體半剖爆炸圖。
圖8為實施例1的示意圖。
圖9為實施例2的示意圖。
其中:
外殼體701、外殼體流體通道701.1、流體過道腔701.2、分隔環板701.3、螺母槽701.4
內殼體702
活塞703、活塞殼體703.1、隔板703.2、流體孔703.3、臺階703.4、活塞流體通道703.5
彈簧704
調節塊705
調節螺母706
連接螺栓707
內密封圈708
外密封圈709。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9,本發明涉及的一種帶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液壓旁路,它並聯在液壓主路上,帶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液壓旁路包括液壓旁路左段、液壓旁路右段以及連接於兩者之間的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液壓旁路左段以及液壓旁路右段與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採用螺紋連接。
所述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它包括外殼體701、內殼體702、活塞703、兩個彈簧704、兩個調節塊705以及兩個調節螺母706,所述外殼體701橫向布置,所述外殼體701內形成一個橫向貫通的外殼體流體通道701.1,所述外殼體701的中部設置有流體過道腔701.2,流體過道腔701.2的內徑大於外殼體流體通道701.1的外徑,流體過道腔701.2內固定設置有一塊分隔環板701.3,分隔環板701.3的內徑與外殼體流體通道701.1的內徑一致,分隔環板701.3將流體過道腔701.2分隔形成左右兩個流體過道半腔,所述外殼體701的左段和右段對稱設置有一個螺母槽701.4。所述活塞703橫向設置於外殼體流體通道701.1的中部,活塞703左右兩側的外殼體流體通道701.1內分別從內向外依次設置彈簧704、調節塊705以及內殼體702,彈簧704的外徑與外殼體流體通道701.1的內徑匹配。兩個彈簧704的外端分別連接兩個調節塊705的內端,兩個調節塊705的外段上分別旋置有兩個調節螺母706,調節螺母706前後表面的外殼體701處鏤空,調節螺母706的外表面設置有刻度線,調節塊705與調節螺母706螺紋配合,調節螺母706限位於螺母槽701.4內,通過旋置調節螺母706可以調節調節塊705的橫向距離,從而調節彈簧704的彈性勢能,可以控制流體在外殼體流體通道701.1內的洩壓值。內殼體702與外殼體701通過連接螺栓707固定,內殼體702的外端內壁設置有連接螺紋,調節塊705的內段外壁與外殼體701之間設置有內密封圈708,調節塊705的外段內壁內殼體702之間設置有外密封圈709,調節塊705的內端面與外殼體701之間留有間隙,調節塊705的外端面與內殼體702之間留有間隙。
所述活塞703為左右兩端開口的中空結構,所述活塞703包括活塞殼體703.1,所述活塞殼體703.1的中部設置有一塊豎向布置的隔板703.2,隔板703.2將活塞703的內部分隔為左右兩個分別與外界連通的活塞流體通道703.5,位於隔板703.2左右兩側的活塞殼體703.1上設置有對稱布置的流體孔703.3,所述流體孔703.3環形布置於活塞殼體703.1上,隔板703.2每一側的流體孔703.3可以設置有多圈,最左端的一圈流體孔703.3至最右端的一圈流體孔703.3之間的橫向距離不大於流體過道半腔的橫向距離。所述活塞703的左右兩端設置有與彈簧704配合的臺階703.4。
一種帶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液壓旁路的工作方法:
首先根據流體的設定壓力對調節螺母進行調節,從而來對彈簧的彈性勢能進行調節,最終控制流體在外殼體流體通道內的洩壓值;
當液壓主路通暢時,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左右兩端的壓力相等,活塞處於殼體正中心位置,活塞的隔板位置與殼體的分隔環板的位置對應,活塞不做動作;
實施例1、當液體從左向右流動且液壓主路不通暢時,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左端壓力大於右端壓力,由於隔板左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的壓力大於隔板右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的壓力,流體推動隔板向右移動,從而使得活塞也向右移動,當隔板左側的流體孔位於右側的一個流體過道半腔內時,壓力較大的流體從左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通過流體孔流出至右側的一個流體過道半腔內,然後再流至右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從而達到洩壓的目的,此時左側的彈簧處於拉伸狀態,右側的彈簧處於壓縮狀態,直至隔板左側和右側的壓力相等,活塞歸置原位,液壓主路回歸通暢。
實施例2、當液體從左向右流動且液壓主路不通暢時,可調式活塞型雙向壓力洩壓閥的右端壓力大於左端壓力,由於隔板右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的壓力大於隔板左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的壓力,流體推動隔板向左移動,從而使得活塞也向左移動,當隔板右側的流體孔位於左側的一個流體過道半腔內時,壓力較大的流體從右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通過流體孔流出至左側的一個流體過道半腔內,然後再流至左側的活塞流體通道內,從而達到洩壓的目的,此時右側的彈簧處於拉伸狀態,左側的彈簧處於壓縮狀態,直至隔板左側和右側的壓力相等,液壓主路回歸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