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支模超厚樓板及其施工方法與流程
2023-05-05 00:36:22 3

本發明涉及建築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免支模超厚樓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建築施工中,樓板的澆築模板通常需要搭設支撐架,通過該支撐架對模板進行支撐,由此進行樓板的混凝土澆築。但是對於一些樓板下層存在貴重物品、大型物體或下層為密閉空間等的超厚樓板而言,由於其樓板下層存在以上情況,故無法進行支模作業或拆模作業,即無法搭設模板的支撐架,從而需要一種能承受超厚樓板較大混凝土荷載的免支模施工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免支模超厚樓板及其施工方法,避免進行支模、拆模的作業,且能承受超厚樓板澆築時其混凝土的荷載。
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免支模超厚樓板,其具有一由複數塊鋼板拼接組成的底板,所述底板上間隔固定有複數個型鋼,每塊鋼板上的相鄰型鋼之間連接有第一槽鋼,所述第一槽鋼連接於所述型鋼的上部;所述底板上澆築有混凝土。
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的改進在於,相鄰所述鋼板的拼接縫位置上方覆蓋設置有一扁鋼,所述扁鋼的兩側分別焊接在拼接縫兩側的鋼板上。
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的進一步改進在於,相鄰所述型鋼之間焊接有彎折狀的吊筋,所述吊筋位於所述第一槽鋼的下方,且所述吊筋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於所述型鋼,所述吊筋的彎折底部固定連接於所述底板。
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的進一步改進在於,相鄰所述型鋼之間焊接有第二槽鋼,所述第二槽鋼連接於所述型鋼的下部。
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的進一步改進在於,相鄰所述鋼板的拼接縫兩側的型鋼之間焊接有第三槽鋼,所述第三槽鋼連接於拼接縫兩側的型鋼的上部。
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底板邊緣位置處的相鄰型鋼之間焊接有封邊槽鋼,所述封邊槽鋼連接於所述型鋼的下部。
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型鋼的端部延伸出所述底板的邊緣。
本發明還公開有一種免支模超厚樓板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a.加工複數塊鋼板,並在所述鋼板上間隔固定複數個型鋼,以及在每塊鋼板上的相鄰所述型鋼之間焊接第一槽鋼,所述第一槽鋼連接於所述型鋼的上部;
b.將加工製作完成的鋼板分別吊裝至設計位置;
c.將相鄰鋼板進行拼接;
d.清理鋼板上的雜物,之後在鋼板上澆築混凝土。
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的施工方法的改進在於,步驟a還包括:
在每塊鋼板上的相鄰所述型鋼之間焊接彎折狀的吊筋,所述吊筋位於所述第一槽鋼的下方,且所述吊筋的兩端分別焊接連接於所述型鋼,所述吊筋的彎折底部焊接連接於所述鋼板;
步驟c進一步包括:
在相鄰所述鋼板拼接縫位置上方覆蓋設置有一扁鋼,並將所述扁鋼的兩側分別焊接在拼接縫兩側的鋼板上;
在相鄰所述鋼板的拼接縫兩側的型鋼之間焊接彎折狀的吊筋,所述吊筋的兩端分別焊接連接於所述型鋼,所述吊筋的彎折底部焊接連接於所述扁鋼。
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的施工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於,步驟a還包括:
在每塊鋼板上的相鄰所述型鋼之間焊接第二槽鋼,所述第二槽鋼焊接連接於所述型鋼的下部;
步驟c進一步包括:
在相鄰所述鋼板的拼接縫兩側的型鋼之間焊接第二槽鋼,所述第二槽鋼焊接連接於拼接縫兩側的型鋼的下部;
在相鄰所述鋼板的拼接縫兩側的型鋼之間焊接第三槽鋼,所述第三槽鋼焊接連接於拼接縫兩側的型鋼的上部。
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及其施工方法,通過在鋼板上焊接型鋼作為反梁,提高了鋼板對超厚樓板的混凝土荷載的承載能力,並且型鋼位於鋼板上方,與樓板的混凝土形成鋼-混凝土混合結構,不會減少樓板下層的淨空。此外,本發明中的鋼板在作為底模模板的同時,也充當樓板的下吊頂,並且在相鄰鋼板接縫處上方採用扁鋼焊接拼接,保證了樓板下方的平整美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2為圖1中a-a剖面的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b剖面的示意圖;
圖4為圖3中e處的放大圖;
圖5為圖3中f處的放大圖;
圖6為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7為圖6中c-c剖面的示意圖;
圖8為圖6中d-d剖面的示意圖;
圖9為圖6中g處的放大圖;
圖10為圖6中h處的放大圖;
圖11為本發明免支撐超厚樓板的第三槽鋼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6至圖9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為單向受力的免支模超厚樓板,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為雙向受力的免支模超厚樓板。
如圖1至圖3、圖6至圖8,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具有一由複數塊鋼板11拼接組成的底板10,較佳地,所述鋼板11為鍍鋅鋼板。所述底板10上間隔焊接固定有複數個平行設置的型鋼20,該複數個型鋼20的下翼緣板與所述鋼板11焊接連接;每塊鋼板11上的相鄰型鋼20之間橫向連接有複數個第一槽鋼30,該複數個第一槽鋼30沿型鋼20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所述第一槽鋼30的兩端焊接連接於所述型鋼20的上部,從而所述第一槽鋼30將型鋼20連接在一起,讓整體架構更強固穩定且便於吊裝。所述底板10上在後續施工時澆築有混凝土70,所述型鋼20以及所述第一槽鋼30即埋設於澆築的混凝土70內部。
較佳地,如圖3、圖4以及圖8、圖9所示,所述第一槽鋼30在焊接前需根據型鋼20的尺寸進行切割,即對第一槽鋼30的第一側邊301的兩端進行切割,而焊接時,所述第一槽鋼30的第一側邊301朝向上方設置,並且所述第一槽鋼3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型鋼20焊接。從而焊接時,所述第一槽鋼30的第一側邊301兩端被切割的部分與型鋼20的上翼緣板相配合,讓第一槽鋼30的頂面與所述型鋼20的上翼緣板的頂面平齊,且該第一側邊301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上翼緣板;所述第一槽鋼30的第二側邊302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腹板。
進一步地,如圖1和圖5所示,在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即免支模超厚樓板設置為單向受力時,相鄰所述鋼板11的拼接縫15位置上方覆蓋設置有一扁鋼50,所述扁鋼50的兩側分別焊接在所述拼接縫15兩側的鋼板11上。該拼接縫15處採用滲透結晶防水材料進行抹縫處理。如圖3所示,相鄰所述型鋼20之間還焊接有複數個吊筋40、41,所述吊筋40、41略呈v字形彎折狀,所述吊筋40、41位於所述第一槽鋼30的下方,且所述吊筋40、41的兩端分別與型鋼20的腹板焊接連接。結合圖4,位於每塊鋼板11上的相鄰型鋼20之間的吊筋40的彎折底部與所述鋼板11焊接固定;結合圖5,位於相鄰兩塊鋼板11之間拼接縫60兩側的相鄰型鋼20之間的吊筋31的彎折底部與扁鋼50焊接固定。
進一步地,如圖6和圖8所示,在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即免支模超厚樓板設置為雙向受力時,相鄰所述型鋼20之間橫向焊接有複數個第二槽鋼60、61,所述第二槽鋼60、61的兩端焊接連接於所述型鋼20的下部,位於每塊鋼板11上的相鄰型鋼20之間的為第二槽鋼60,位於相鄰兩塊鋼板11之間拼接縫15兩側的相鄰型鋼20之間的為第二槽鋼61,所述第二槽鋼61位於所述拼接縫15的上方,相鄰鋼板11通過所述第二槽鋼61拼接為底板10,所述拼接縫15處採用滲透結晶防水材料進行抹縫處理。
較佳地,如圖10所示,所述第二槽鋼61在焊接前需根據型鋼20的尺寸進行切割,即對第二槽鋼61的第一側邊611的兩端進行切割,而焊接時,所述第二槽鋼61的第一側邊611朝向下方設置,並且所述第二槽鋼6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型鋼20焊接。從而焊接時,所述第二槽鋼61的第一側邊611兩端被切割的部分與型鋼20的上翼緣板相配合,讓第二槽鋼61的底面與所述型鋼20的下翼緣板的底面平齊,並與所述鋼板11焊接;此外,該第一側邊611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下翼緣板;所述第二槽鋼61的第二側邊612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腹板。所述第二槽鋼60與上述第二槽鋼61的切割和焊接方式類似(如圖9所示)。
進一步地,如圖8和圖10所示,相鄰兩塊鋼板11的拼接縫15兩側的型鋼20之間橫向焊接有複數個第三槽鋼31,所述第三槽鋼31的兩端連接於拼接縫15兩側的型鋼20的上部。與前述第一槽鋼30的切割和焊接方式類似,焊接時,所述第三槽鋼31的第一側邊311朝向上方設置,所述第三槽鋼31的第一側邊311兩端被切割的部分與型鋼20的上翼緣板相配合,讓第三槽鋼31的頂面與所述型鋼20的上翼緣板的頂面平齊,且該第一側邊311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上翼緣板;所述第三槽鋼31的第二側邊312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腹板。
進一步地,結合圖1和圖2、圖6和圖7、圖11,在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中,所述底板10邊緣位置處的相鄰型鋼20之間橫向焊接有封邊槽鋼70、71,即封邊槽鋼70、71垂直於所述型鋼20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封邊槽鋼70、71的兩端焊接連接於所述型鋼20的下部。位於每塊鋼板11上的相鄰型鋼20之間的為封邊槽鋼70,位於相鄰兩塊鋼板11之間拼接縫15兩側的相鄰型鋼20之間的為封邊槽鋼71,所述封邊槽鋼71位於所述拼接縫15的上方,所述封邊槽鋼70、71的切割和焊接方式與前述第二槽鋼60、61的切割和焊接方式類似。該封邊槽鋼70、71用以加強免支模超厚樓板的穩固性,防止底板10的邊緣處因受力較大出現變形。
較佳地,如圖1至圖3、圖6至圖8所示,所述型鋼20的端部延伸出所述底板10的邊緣,從而便於將底板10置於樓板周圍的建築結構上,當與型鋼20垂直的方向上需要錨固時,在底板10邊緣處的兩個型鋼20外側焊接錨固槽鋼80、81,所述錨固槽鋼80焊接於所述型鋼20的下部,所述錨固槽鋼81焊接於所述型鋼20的上部,由此,增強底板10置於樓板周圍建築結構上的穩定性。
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為單向受力的免支模超厚樓板,只在型鋼20的長度方向產生受力,故與型鋼20垂直的方向不受力,即型鋼20的垂直方向無需設置受力較大的鋼結構,從而在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型鋼20作為單向受力的支撐結構,第一槽鋼30對型鋼20進行連接,便於吊裝工作,吊筋40、41則進一步加強型鋼20的連接,以及整個鋼結構的穩固性。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為雙向受力的免支模超厚樓板。在型鋼20的長度方向以及垂直方向均存在受力,故在型鋼20的垂直方向設置第二槽鋼60、61,作為型鋼20垂直方向的受力支撐結構,從而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型鋼20以及第二槽鋼60、61作為雙向受力的支撐結構,並通過第三槽鋼31的設置增強整體鋼結構的連接穩固性。
結合圖1至圖10,本發明一種免支模超厚樓板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a.預先加工複數塊鋼板11,並在所述鋼板11上間隔焊接固定複數個平行設置的型鋼20,該複數個型鋼20的下翼緣板與鋼板11焊接連接,還需在每塊鋼板11上的相鄰所述型鋼20之間橫向焊接複數個第一槽鋼30,所述第一槽鋼30的兩端連接於所述型鋼20的上部;
b.將加工製作完成的鋼板11分別吊裝至設計位置,即通過預先測量放線確定的每塊鋼板11的指定位置;
c.將設計位置處的相鄰鋼板11進行拼接,該複數塊鋼板11拼接完成後形成一完整底板10;
d.清理鋼板11上的雜物,之後在鋼板11上澆築混凝土70,形成超厚樓板。
較佳地,如圖4和圖9所示,所述第一槽鋼30在焊接前需根據型鋼20的尺寸進行切割,即對第一槽鋼30的第一側邊301的兩端進行切割,而焊接時,所述第一槽鋼30的第一側邊301朝向上方設置,並且所述第一槽鋼3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型鋼20焊接。從而焊接時,所述第一槽鋼30的第一側邊301兩端被切割的部分與型鋼20的上翼緣板相配合,讓第一槽鋼30的頂面與所述型鋼20的上翼緣板的頂面平齊,且該第一側邊301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上翼緣板;所述第一槽鋼30的第二側邊302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腹板。
進一步地,結合圖1至圖5,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步驟a還包括:
在每塊鋼板11上的相鄰型鋼20之間焊接複數個彎折狀的吊筋40,所述吊筋40位於所述第一槽鋼30的下方。所述吊筋40略呈v字形,其兩端分別焊接連接於所述型鋼20的腹板,所述吊筋40的彎折底部焊接連接於所述鋼板11。
在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步驟c進一步包括:
在相鄰所述鋼板11的拼接縫15位置上方覆蓋設置有一扁鋼50,並將所述扁鋼50的兩側分別焊接在拼接縫15兩側的鋼板11上。該拼接縫15處採用滲透結晶防水材料進行抹縫處理;
在相鄰所述鋼板11的拼接縫15兩側的型鋼20之間焊接彎折狀的吊筋31,所述吊筋31略呈v字形,且該吊筋31的兩端分別焊接連接於拼接縫15兩側的型鋼20,吊筋31的彎折底部焊接連接於扁鋼50。
進一步地,結合圖6至圖10,在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步驟a還包括:
在每塊鋼板11上的相鄰型鋼20之間橫向焊接第二槽鋼60,所述第二槽鋼60的兩端焊接連接於所述型鋼20的下部;所述第二槽鋼60在焊接前需根據型鋼20的尺寸進行切割,即對第二槽鋼60的第一側邊601的兩端進行切割,而焊接時,所述第二槽鋼60的第一側邊601朝向下方設置,並且所述第二槽鋼6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型鋼20焊接。從而焊接時,所述第二槽鋼60的第一側邊601兩端被切割的部分與型鋼20的上翼緣板相配合,讓第二槽鋼60的底面與所述型鋼20的下翼緣板的底面平齊,並與所述鋼板11焊接,且該第一側邊601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下翼緣板;所述第二槽鋼60的第二側邊602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腹板。
步驟c進一步包括:
在相鄰所述鋼板11的拼接縫15兩側的型鋼20之間橫向焊接複數個第二槽鋼61,所述第二槽鋼61的兩端焊接連接於拼接縫15兩側的型鋼20的下部;所述第二槽鋼61位於所述拼接縫15的上方,相鄰鋼板11通過所述第二槽鋼61拼接為底板10,所述拼接縫15處採用滲透結晶防水材料進行抹縫處理。與上述第二槽鋼60的切割和焊接方式類似,所述第二槽鋼61在焊接前需根據型鋼20的尺寸進行切割,即對第二槽鋼61的第一側邊611的兩端進行切割,而焊接時,所述第二槽鋼61的第一側邊611朝向下方設置,並且所述第二槽鋼6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型鋼20焊接。從而焊接時,所述第二槽鋼61的第一側邊611兩端被切割的部分與型鋼20的上翼緣板相配合,讓第二槽鋼61的底面與所述型鋼20的下翼緣板的底面平齊,並與所述鋼板11焊接;此外,該第一側邊611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下翼緣板;所述第二槽鋼61的第二側邊612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腹板。
在相鄰所述鋼板的拼接縫15兩側的型鋼20之間橫向焊接複數個第三槽鋼31,所述第三槽鋼31的兩端焊接連接於拼接縫15兩側的型鋼20的上部。從而,所述型鋼20通過所述第二槽鋼61、第三槽鋼31連接在一起。與前述第一槽鋼30的切割和焊接方式類似,所述第三槽鋼31的第一側邊311朝向上方設置,所述第三槽鋼31的第一側邊311兩端被切割的部分與型鋼20的上翼緣板相配合,讓第三槽鋼31的頂面與所述型鋼20的上翼緣板的頂面平齊,且該第一側邊311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上翼緣板;所述第三槽鋼311的第二側邊312的兩端分別緊貼所述型鋼20的腹板。
進一步地,結合圖1和圖2、圖6和圖7、圖11,在本發明免支模超厚樓板的施工方法中,所述底板10邊緣位置處的相鄰型鋼20之間還橫向焊接有封邊槽鋼70、71,即封邊槽鋼70、71垂直於所述型鋼20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封邊槽鋼70、71焊接連接於所述型鋼20的下部。位於每塊鋼板11上的相鄰型鋼20之間的封邊槽鋼70在步驟a中與第一槽鋼30一起預先加工;位於相鄰兩塊鋼板11之間拼接縫15兩側的相鄰型鋼20之間的封邊槽鋼71在步驟c用於對鋼板11進行拼接,所述封邊槽鋼61位於所述拼接縫15的上方,所述封邊槽鋼70、71的切割和焊接方式與前述第二槽鋼60、61的切割和焊接方式類似。該封邊槽鋼70、71用以加強免支模超厚樓板的穩固性,防止底板10的邊緣處因受力較大出現變形。
較佳地,如圖1至圖3、圖6至圖8所示,所述型鋼20的端部延伸出所述底板10的邊緣,從而便於將底板10置於樓板周圍的建築結構上,當與型鋼20垂直的方向上需要錨固時,在底板10邊緣處的兩個型鋼20外側焊接錨固槽鋼80、81,所述錨固槽鋼80焊接於所述型鋼20的下部,所述錨固槽鋼81焊接於所述型鋼20的上部,由此,增強底板10置於樓板周圍建築結構上的穩定性。所述錨固槽鋼80、81在步驟a中進行預先加工焊接。
拼接時,將每塊鋼板11吊至設計位置,由於型鋼20的端部延伸出底板10的邊緣,從而每塊鋼板11通過型鋼20的端部架設在樓板周圍的建築結構上,之後將吊具撤離,對相鄰鋼板11之間的鋼構件進行焊接,即完成整個鋼結構的製作,然後在底板10上進行混凝土90的澆築,由此完成免支模超厚樓板的施工。
在拼接時,有可能由於樓板周圍建築結構的高度限制,型鋼20的端部無法置於該建築結構上。在該種情況下,型鋼20的端部不作延伸,事先在樓板周圍的建築結構中施工預埋件,並在型鋼20的端部設置耳板,使耳板與預埋件臨時固定,由此撤出吊具,對相鄰鋼板11進行拼接,避免吊具吊裝時對鋼板11的拼接既不準確,又可能發生安全事故。
在本發明中,吊筋的具體形狀根據型鋼的尺寸和相鄰型鋼的間距進行調整,此外,在單向受力樓板中,相鄰型鋼之間的第一槽鋼的間隔距離根據吊裝需求設置,在雙向受力樓板中,相鄰型鋼之間的第一槽鋼的間隔距離根據受力需求進行設置。
本發明一種免支模超厚樓板及其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在鋼板上焊接型鋼作為反梁,從而提高鋼板拼接形成的底板對於超厚樓板的混凝土荷載的承載能力;
2)型鋼位於底板上方,與混凝土形成鋼-混凝土混合結構超厚樓板,並且不會減少樓板下層的淨空;
3)底板在作為底部模板的同時,還可以充當超厚樓板的下吊頂;
4)在相鄰鋼板之間焊接扁鋼或者第二槽鋼進行拼接,且將扁鋼或者第二槽鋼焊接在鋼板上方,並對相鄰鋼板之間的拼接縫採用滲透結晶防水材料進行抹縫處理,從而保證超厚樓板下方的平整度,不影響其外觀。
以上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發明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本發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範圍作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