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工溼地可再生基質塊結構及製作使用方法與流程
2023-05-05 03:42:36 1

本發明涉及環境保護工程的溼地生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人工溼地可再生基質塊結構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人工溼地處理汙水量大,效率高、無二次汙染,應用廣泛,然而目前人工溼地基質多採用天然基質,堵塞後處理難度大,且成本高。因此,開發可再生基質,製成基質塊,針對堵塞的位置更換,確保溼地連續運行不受影響。
目前尚無針對人工溼地製作基質塊,人工溼地堵塞後,整個系統癱瘓,更換基質需要整片開挖,施工周期長,同時耗費大量的資金。因此,開發可再生的人工溼地基質塊,在出現堵塞現象後能夠實現局部更換,不影響人工溼地系統的整體運行,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關於人工溼地基質主要授權或公開的專利包括:人工溼地大顆粒基質表面微生物dna的定性和/或定量提取方法(申請專利號:201610843824.4)、一種以汙染湖泊底泥為主要原料的人工溼地基質填料及製備方法(申請專利號:201610761257.8)、一種人工溼地除磷基質材料的製備方法(申請專利號:201510249581.7)、一種垂直流人工溼地基質結構系統(申請專利號:201620961986.3)、一種新型垂直流人工溼地組合基質(申請專利號:201610271868.4)、一種人工溼地基質組合的填裝方法(申請專利號:201610958405.5)、一種人工溼地基質集成化裝填和鋪設方法(申請專利號:201510963439.9)、汙水處理人工溼地基質組合配方(申請專利號:200510030330.6)、添加微生物載體填料的人工溼地基質(申請專利號:201510051730.9)和一種用於農村汙水脫氮除磷的人工溼地組合基質及其製備方法(申請專利號:201310313251.0)等。以上這些專利都是關於人工溼地基質方面的問題,但是這些專利採用的大都是天然材料,具有不可再生性,另外出現堵塞時,更換基質周期長,費用高,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開發一種工藝簡單,可再生的人工溼地基質塊,用於人工溼地堵塞時及時更換,對推進人工溼地的技術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人工溼地可再生基質塊結構及使用方法,實現人工溼地基質快速更換和基質的資源化利用,從而保證人工溼的正常運行,該設備工藝簡單,製造成本低,具有較高推廣價值。
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人工溼地可再生基質塊結構及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基質塊結構包括基質塊固定構件和基質塊兩部分,人工溼地基質塊固定構件包括底板1、固定端2、上提杆3和上提拉頭4,基質塊8由若干基質片5組成,基質片5由楊絮棉層6和基質7組成,基質塊8壓縮後固定於基質塊固定構件上。
所述的底板1採用混凝土透水板,其寬為200~350mm,長為300~500mm,厚度為10~20mm;上提杆3採用塑料製備,直徑為5~10mm;上提拉頭4採用木製或塑料製備,長為30~50mm,寬為10~20mm,厚為5~10mm,固定於上提杆3上。
所述的基質塊8製作完成後,採用50~100kpa的壓力進行壓縮,壓縮後中心開孔,開孔孔徑大於上提杆3直徑2~4mm,製備的基質塊8長和寬小於底板2~4mm。
所述的楊絮棉層6採用楊樹的楊絮織成,層厚為1~2mm,基質片5由3~5層組成,每層的厚度為30~50mm,基質塊8厚度為300~500mm。
所述的基質7採用玉米秸稈的穰在400~500℃以上溫度下活化製備活性炭與稻草在260~300℃以上溫度條件下炭化的活性炭混合,兩者混合比例為8:92~15:85。
所述的人工溼地可再生基質塊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堵塞後,通過吊鉤將該基質結構取出,更換新的基質塊8,再將基質結構放回溼地原來位置。
所述的更換下來的基質塊8,由於含有有機質,用於厭氧發酵製備沼氣或製備氫氣,剩餘殘渣用做燃料,燃燒的灰燼用於制肥。
有益效果:本發明首次實現人工溼地基質堵塞快速更換,確保人工溼地正常運行不受影響,同時提高人工溼地對汙水的處理效率。本發明設備工藝簡單,製造成本低,具有可再生性,可操作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基質塊固定構件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的基質塊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的組裝後基質塊剖面圖。
圖中,1、底板,2、固定端,3、上提杆,4、上提拉頭,5、基質片,6、楊絮棉層,7、基質,8、基質塊。
具體實施方式地板
本發明實現人工溼地基質製備工廠化製造,生產速度塊,製造成本低;採用可再生基質,實現基質塊固定構件的重複利用和基質塊的資源化利用;本發明對汙水處理率高,同時有效的利用汙染物楊絮,充分實現廢物的資源化利用。
以下結合實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實例1:公園人工溼地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人工溼地可再生基質塊結構包括基質塊固定構件和基質塊兩部分,人工溼地基質塊固定構件包括底板1、固定端2、上提杆3和上提拉頭4,基質塊8由2個基質片5組成,基質片5由楊絮棉層6和基質7組成,基質塊8壓縮後固定於基質塊固定構件上。
底板1採用混凝土透水板,其寬為350mm,長為500mm,厚度為20mm;上提杆3採用塑料製備,直徑為10mm;上提拉頭4採用木製,長為50mm,寬為20mm,厚為10mm,固定於上提杆3上。
基質塊8製作完成後,採用100kpa的壓力進行壓縮,壓縮後中心開孔,開孔孔徑大於上提杆3直徑4mm,製備的基質塊8長和寬小於底板4mm。
楊絮棉層6採用楊樹的楊絮織成,層厚為2mm,基質片5由5層組成,每層的厚度為50mm,基質塊8厚度為500mm。
基質7採用玉米秸稈的穰在400℃溫度下活化製備的活性炭與稻草在260℃以上溫度條件下炭化的活性炭混合,兩者混合比例為15:85。
人工溼地可再生基質塊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堵塞後,通過吊鉤將該基質結構取出,更換新的基質塊8,再將基質結構放回溼地原來位置,更換下來的基質塊8用於厭氧發酵製備沼氣,殘渣用做燃料,燃燒的灰燼用於制鉀肥。
採用上述方法製備的人工溼地可再生基質塊結構,bod、cod、ss、tn、tp和氨氮汙水處理率達80%以上,效果較好。
實例2:庭院式人工溼地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製備人工溼地可再生基質塊結構用於庭院式人工溼地,底板1採用混凝土透水板,其寬為200mm,長為300mm,厚度為10mm;上提杆3採用塑料製備,直徑為5mm;上提拉頭4採用塑料製備,長為30mm,寬為10mm,厚為5mm,固定於上提杆3上。
基質塊8製作完成後,採用50kpa的壓力進行壓縮,壓縮後中心開孔,開孔孔徑大於上提杆3直徑2mm,製備的基質塊8長和寬小於底板2mm。
楊絮棉層6採用楊樹的楊絮織成,層厚為1mm,基質片5由3層組成,每層的厚度為30mm,基質塊8厚度為360mm,由4個基質片5組成。
基質7採用玉米秸稈的穰在450℃溫度下活化製備的活性炭與稻草在270℃溫度條件下炭化的活性炭混合,兩者混合比例為8:92。
人工溼地可再生基質塊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堵塞後,通過吊鉤將該基質結構取出,更換新的基質塊8,再將基質結構放回溼地原來位置。
更換下來的基質塊8,由於含有有機質,用於厭氧發酵製備沼氣,殘渣用做燃料,燃燒的灰燼用於制肥。
採用上述方法製備人工溼地基質結構,處理生物汙水,bod、cod、ss、tn、tp和氨氮汙水處理率達80%以上,效果較好。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在不脫離本發明實質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