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正負離子手提風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2:20:36 2
專利名稱:一種正負離子手提風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通風設備,特別ー種具有空氣淨化功能的正負離子手提風機。
背景技術:
目前,通風設備大多為固定安裝,通風效果固定,後來人們發明一種手提式的風機,其結構包括風機主體,風葉以及驅動風葉轉動的驅動電機,手提風機可以任意移動,使用方便,但是在通風效果中,缺少空氣淨化功能,只能將室內的空氣不停循環,室內空氣品質還是不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功能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ー種具有空氣淨化功能的正負離子手提風機。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正負離子手提風機,包括風機主體、風葉以及驅動風葉轉動的驅動電機,其特徵在於風機主體的出風ロ安裝有相互絕緣的正離子放電板和負離子放電板,正離子放電板和負離子放電板分別連接正負離子發生器的正極與負扱,正負離子發生器由電路控制系統控制並安裝於風機主體上。本實用新型進ー步設計所述的電路控制系統包括正負離子發生器、控制電路板以及控制變壓器;所述的電路控制系統由外殼包裹裝配;所述的正離子放電板和負離子放電板由絕緣橡膠絕緣。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手提式風機增設正負離子發生器,正負離子發生器連接正離子放電板和負離子放電板,在工作時會產生正負離子,室內浄化空氣通過風機排出,可以起到室內通風,同時也可以消除室內異味的作用,廣泛應用於室內通風設備中。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ー步說明。圖I是優先實施例的正視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優先實施例的後視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優先實施例的正負離子放電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I至圖3,ー種正負離子手提風機,本實用新型優先實施例為牧場室內手提式風機,包括風機主體I、風葉2以及驅動風葉2轉動的驅動電機,風機主體I的形狀為圓桶形,風機主體I上設有手提柄。風機主體I的入風ロ安裝有抽風功能的風葉2,風機主體I的出風ロ處安裝有相互絕緣的正離子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正離子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分別連接正負離子發生器3的正極與負扱,正負離子發生器3由電路控制系統4控制並安裝於風機主體I上。電路控制系統4包括正負離子發生器3、控制電路板41以及控制變壓器42。本實施例的控制線路連接方式控制電路板41 ー輸出端連接驅動電機,另ー輸出端連接控制變壓器42,控制變壓器42再連接正負離子發生器3。所述的電路控制系統4由外殼包裹裝配。所述的正離子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由絕緣橡膠絕緣。參照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正離子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的結構示意圖,正離子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由絕緣橡膠5絕緣。正離子放電板31為ー金屬圓板,負離子放電板32為多根金屬條組成金屬架體。正離子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分別與正負離子發生器3的正負極連接。在通電時,正離子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產生正負離子,有效淨化室內空氣。本實用新型的手提式風機增設正負離子發生器3,正負離子發生器3連接正離子 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在工作時會產生正負離子,室內淨化空氣通過風機排出,可以起到室內通風,同時也可以消除室內異味的作用,廣泛應用於室內通風設備中。上面已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此,其它未作說明的細節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ー種正負離子手提風機,包括風機主體(I)、風葉(2)以及驅動風葉(2)轉動的驅動電機,其特徵在於風機主體(I)的出風ロ安裝有相互絕緣的正離子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正離子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分別連接正負離子發生器(3)的正極與負極,正負離子發生器(3)由電路控制系統(4)控制並安裝於風機主體(I)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正負離子手提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路控制系統(4)包括正負離子發生器(3)、控制電路板(41)以及控制變壓器(42)。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正負離子手提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路控制系統(4)由外殼包裹裝配。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正負離子手提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正離子放電板(31)和負離子放電板(32)由絕緣橡膠絕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正負離子手提風機,包括風機主體、風葉以及驅動電機,其特徵在於風機主體的出風口安裝有相互絕緣的正離子放電板和負離子放電板,正離子放電板和負離子放電板分別連接正負離子發生器的正極與負極,正負離子發生器由電路控制系統控制並安裝於風機主體上;本實用新型增設正負離子發生器,在工作時會產生正負離子,室內淨化空氣通過風機排出,可以起到室內通風,同時也可以消除室內異味的作用,廣泛應用於室內通風設備中。
文檔編號F04D25/08GK202628556SQ201220254028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
發明者譚倩欣 申請人:譚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