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脈象儀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14:39:06
專利名稱:中華脈象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教學設備,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用於教授中醫學生、西醫學中醫人員掌握各種脈象的中華脈象儀。
背景技術:
在祖國醫學中「脈學」是一個重要部分,《十八難》中的「脈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用三部配合臟腑的診脈法,我國醫學中之診脈技術是遠在春秋時代,盧醫秦越人、號扁鵲所獨創,實驗於漢之張仲景氏已有兩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流傳於朝鮮、日本、越南等國也有一千五六百年之久。
脈診,一直是通過醫者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對患者的寸、關、尺,浮、中、沉取而獲得。在教授領域中,到目前為止,是通過文字學習加臨床體會進行。抽象、不直觀,難於理解、難於掌握,別無他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把抽象的脈象理論轉化成模擬脈搏並有其圖形的中華脈象儀。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中華脈象儀包括主機、通過管道連接仿真血管、穿過基座形成密閉管路組成;所述密閉管路內容流體,其比重、粘稠度與人體血液相等;所述仿真血管軟硬度、直徑、彈性、張力與人體橈動脈相當,置於基座的頂部;所述基座軟硬度、與腕部軟組織相當。
所述中華脈象儀可作成一臺主控機帶若干子機的方式。
由於該設備的應用,把一種脈象的理論、形態、圖形有機地結合。使得學習脈診變得生動、具體,學習、練習、理解、掌握中醫的脈診理論變得得心應手,同時供中西醫交流、促進中西醫的步調一致。
該中華脈象儀可作成一臺主控機帶若干子機的方式,方便統一教授、管理。
本發明將通過優選地實施例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表示中華脈象儀的結構連接圖;圖2表示微處理器系統示意圖;圖3表示泵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給出了按本發明所述中華脈象儀的常規連接結構。在圖1中,示出了由主機1、仿真血管2,兩者之間通過管道3連接,並形成密閉管路,仿真血管2置於基座4的頂部的連接關係。
在此設備結構中,主機1都是響應使用者自顯示設備前面板按鈕1b輸入的選擇命令,由顯示屏1a、微處理器5、泵6等組成。中華脈象儀啟動後,泵6在微處理器系統5的控制下對密閉管路內的流體加壓使迴路開始循環,脈象輕重緩急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特性的脈體、脈勢、脈氣、脈形、脈息。微處理器系統5讀取晶片7中預先存儲的脈象數據,根據使用者選擇,泵6按微處理器系統5的指令通過對流體施加不同的力,流體流經仿真血管2,並在仿真血管2處一一再現各種不同的脈象;同時在顯示屏1a提供該脈象的圖像資訊。
在本發明所述的中華脈象儀中,密閉管路中的內容物為流體,其比重、粘稠度與人體血液相等。仿真血管2軟硬度、直徑、彈性、張力與人體橈動脈相當,基座4的軟硬度、與腕部軟組織相當。
在本發明中,所述中華脈象儀是單獨使用的。然而本發明絕不僅僅局限於此。本發明的另外一種實施方式,是一臺所述中華脈象儀加裝無線發射裝置(未示出)起控制作用,其餘所述中華脈象儀加裝無線接受裝置(未示出)並去除按鈕1b只有接收功能。
權利要求
1.中華脈象儀,其特徵是由主機(1)、通過管道(3)、連接仿真血管(2)、穿過基座(4)形成密閉管路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華脈象儀,其特徵是所述密閉管路中的流體比重、粘稠度與人體血液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華脈象儀,其特徵是所述仿真血管(2)軟硬度、直徑、彈性、張力與人體橈動脈相當,置於基座(4)的頂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華脈象儀,其特徵是所述基座(4)軟硬度、與腕部軟組織相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華脈象儀,其特徵是所述中華脈象儀可作成一臺主控機帶若干子機的方式。
全文摘要
中華脈象儀,是一種把抽象的脈象理論轉化成模擬脈搏並有其圖形的教學設備。包括主機、通過管道連接仿真血管、穿過基座形成密閉管路組成;密閉管路內容流體,其比重、粘稠度與人體血液相等;仿真血管軟硬度、直徑、彈性、張力與人體橈動脈相當,置於基座的頂部;基座軟硬度、與腕部軟組織相當。中華脈象儀可作成一臺主控機帶若干子機的方式。該設備把一種脈象的理論、形態、圖形有機地結合,使各類人員學習、練習、理解、掌握中醫的脈診理論變得得心應手。
文檔編號G09B23/28GK101017621SQ20071001363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27日
發明者劉廣, 劉宇, 劉培實 申請人:劉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