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船舶管弄壓載管運送滾輪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19:51:09 3

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船舶管弄壓載管運送滾輪裝置。
背景技術:
:
在船舶改裝或維修過程中,涉及到雙層底或管弄的壓載管的整路換新維修。整路壓載管橫跨船舶首尾,長度上百米,而管弄或雙層底的高度只有1米高,壓載管的規格則高達DN200-350,如何將換新管運送到位,傳統施工方法是用手拉葫蘆一步一步地將管子進行駁運,因為施工環境狹小的緣故,換新管運送就位速度一直很慢,效率低。因此提供一種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壓載管運送滾輪裝置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船舶管弄壓載管運送滾輪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船舶管弄壓載管運送滾輪裝置,包括支撐體與滾動體;
支撐體包括兩個左右放置且開口相向設置的L型底座以及分別置於底座上方的L型承重架,兩個承重架豎直放置且開口背向設置,同時兩個承重架置於同一水平位置,承重架包括橫向板與縱向板,縱向板置於底座的內側邊緣,橫向板置於縱向板的前側,每個縱向板遠離橫向板的一端設有豎向排列且等間距設置的多個託孔,兩個承重架的縱向板上的託孔依次對應設置,同時兩個承重架的橫向板的前側連接有兩個水平且上下平行的加強筋,該加強筋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承重架的橫向部上;
滾動體包括圓柱狀滾輪以及置於滾輪兩端的滾軸,滾輪兩端的滾軸分別置於兩個承重架上對應設置的託孔中。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託孔傾斜設置,託孔的一端置於上方為開口狀,另一端置於下方為封閉狀且封閉端為圓弧結構,相鄰兩個託孔之間的距離為100mm。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於:加強筋為L型結構,其一折邊a的兩端緊貼承重架的橫向板設置且通過螺栓連接,另一折邊b置於折邊a的上方位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利用滾輪的特性,將壓載管架設在滾輪體的滾輪上,只需輕輕一推,壓載管就可以往前運送,操作簡便,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2、傾斜託孔的設置,使得滾輪體的滾軸在託孔內轉動又不會脫離託孔,轉動的同時又起到固定的作用。
3、相鄰兩個託孔之間的距離為100mm,便於滾輪體上下高度的調節。
4、加強筋為L型結構,其一折邊a的兩端緊貼承重架的橫向板設置且通過螺栓連接,另一折邊b置於折邊a的上方位置,加強筋可拆卸,根據滾輪的高度自由調節,使用更靈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承重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滾動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底座、2-承重架、3-橫向板、4-縱向板、5-託孔、6-加強筋、7-滾輪、8-滾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
如圖1、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船舶管弄壓載管運送滾輪裝置的一種實施方式,包括支撐體與滾動體;
支撐體包括兩個左右放置且開口相向設置的L型底座1以及分別置於底座1上方的L型承重架2,兩個承重架2豎直放置且開口背向設置,同時兩個承重架2置於同一水平位置,承重架2包括橫向板3與縱向板4,縱向板4置於底座1的內側邊緣,橫向板3置於縱向板4的前側,每個縱向板4遠離橫向板3的一端設有豎向排列且等間距設置的多個託孔5,兩個承重架2的縱向板4上的託孔5依次對應設置,同時兩個承重架2的橫向板3的前側連接有兩個水平且上下平行的加強筋6,該加強筋6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承重架2的橫向部上;
如圖3示出,滾動體包括圓柱狀滾輪7以及置於滾輪7兩端的滾軸8,滾輪7兩端的滾軸8分別置於兩個承重架2上對應設置的託孔5中。
託孔5傾斜設置,託孔5的一端置於上方為開口狀,另一端置於下方為封閉狀且封閉端為圓弧結構,傾斜託孔5的設置,使得滾輪體的滾軸8在託孔5內轉動又不會脫離託孔5,轉動的同時又起到固定的作用,相鄰兩個託孔5之間的距離為100mm,便於滾輪體上下高度的調節。
加強筋6為L型結構,其一折邊a的兩端緊貼承重架2的橫向板3設置且通過螺栓連接,另一折邊b置於折邊a的上方位置,加強筋6可拆卸,根據滾輪的高度自由調節,使用更靈活。
使用時,利用滾輪的特性,將壓載管架設在滾輪體的滾輪7上,只需輕輕一推,壓載管就可以往前運送,L型加強筋6的折邊b起到支撐壓載管的作用,操作簡便,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