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翻折加筋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4:59:31 2
專利名稱:一種翻折加筋模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衝壓工藝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翻折加筋模具。
背景技術:
通常的翻邊成形工藝中,翻邊後的加工件存在反彈,通常的解決方法是通過一次成形模具加工或二次整形時增加反彈補償。不同材料的反彈補償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的模具種類、數量較多,且模具的調試、修改周期較長,導致加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翻邊成形工藝進行改進,以克服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翻折加筋模具,能夠有效降低加工材料在翻邊成形加工中翻邊反彈的幅度,且無需根據不同性質地材料設計、調試反彈補償的專用模具,因此加工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翻折加筋模具,包括上模座、壓料板、承料板、加筋凹模、凸模、下模座,所述壓料板活動設置於所述上模座,所述壓料板與所述上模座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所述凸模固設於所述上模座,所述凸模左側壁均勻設置有多根半圓形突起柱;所述承料板固設於所述下模座且位於所述壓料板下方,所述承料板右側設置有多根半圓形凹槽,所述每根凹槽內均設置有一根加筋凹模,且每根所述加筋凹模都位於相應的每根所述突起柱的下方,每根所述加筋凹模均活動設置於所述下模座,且所述每根所述加筋凹模與所述下模座之間均設置有彈性體二。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翻折加筋模具,所述凸模上的半圓形突起柱下端為左高右低的楔形面,且所述半圓形突起柱底面高度高於所述凸模的底面高度。所述結構能夠避免翻邊的加工材料進行加筋成形時產生褶皺。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翻折加筋模具,所述凸模左側面位於所述加筋凹模右側面的右邊,且它們之間的水平距離為一塊加工材料的厚度,所述突起柱左側面位於所述加筋凹模左側面的右邊,且它們之間的水平距離為一塊加工材料的厚度。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的翻折加筋模具,所述彈性體一為彈簧或橡膠彈簧,所述彈性體二為彈簧或橡膠彈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翻折加筋模具,能夠有效降低加工材料在翻邊成形加工中翻邊反彈的幅度,且無需根據不同性質地材料設計、調試反彈補償的專用模具,因此加工成本低、生產效率高。
圖1,翻折加筋模具加工成形的翻邊加工件結構示意圖;圖2,翻折 加筋模具結構示意圖;[0012]圖3,翻折加筋模具凸模斷面結構示意圖;圖4,翻折加筋模具承料板和加筋凹模斷面結構示意圖。I為上模座,2為壓料板,3為承料板,4為加筋凹模,5為凸模,6為下模座,7為彈性體一,8為關起柱,9為彈性體_.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如圖1一4所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翻折加筋模具,包括上模座1、壓料板2、承料板
3、加筋凹模4、凸模5、下模座6,所述壓料板2活動設置於所述上模座1,所述壓料板2與所述上模座I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 7,所述凸模5固設於所述上模座1,所述凸模5左側壁均勻設置有多根半圓形突起柱8 ;所述承料板3固設於所述下模座6且位於所述壓料板2下方,所述承料板3右側設置有多根半圓形凹槽,所述每根凹槽內均設置有一根加筋凹模4,且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都位於相應的每根所述突起柱8的下方,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均活動設置於所述下模座6,且所述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與所述下模座6之間均設置有彈性體二 9。所述彈性體一 7為彈簧或橡膠彈簧,所述彈性體二 9為彈簧或橡膠彈簧。作為本實施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凸模5上的半圓形突起柱8下端為左高右低的楔形面,且所述半圓形突起柱8底面高度高於所述凸模5的底面高度。所述結構能夠避免翻邊的加工材料進行加筋成形時產生褶皺。作為本實施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凸模5左側面位於所述加筋凹模4右側面的右邊,且它們之間的水平距離為一塊加工材料的厚度,所述突起柱8左側面位於所述加筋凹模4左側面的右邊,且它們之間的水平距離為一塊加工材料的厚度。
`[0019]作業時,所述壓料板2下行並與承料板3壓合以固定加工材料,凸模5下行與承料板3作用完成加工材料的翻邊作業,然後所述突起柱8下行至加筋凹模4上方,並與所述加筋凹模4 一同下行,對翻邊的加工材料進行加筋成形。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翻折加筋模具,能夠有效降低加工材料在翻邊成形加工中翻邊反彈的幅度,且無需根據不同性質地材料設計、調試反彈補償的專用模具,因此加工成本低、生產效率高。
權利要求1.一種翻折加筋模具,其特徵在於:包括上模座(I)、壓料板(2)、承料板(3)、加筋凹模(4)、凸模(5)、下模座(6),所述壓料板(2)活動設置於所述上模座(1),所述壓料板(2)與所述上模座(I)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7),所述凸模(5)固設於所述上模座(1),所述凸模(5)左側壁均勻設置有多根半圓形突起柱(8);所述承料板(3)固設於所述下模座(6)且位於所述壓料板(2)下方,所述承料板(3)右側設置有多根半圓形凹槽,所述每根凹槽內均設置有一根加筋凹模(4),且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都位於相應的每根所述突起柱(8)的下方,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均活動設置於所述下模座(6),且所述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與所述下模座(6)之間均設置有彈性體二(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折加筋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凸模(5)上的半圓形突起柱(8)下端為左高右低的楔形面,且所述半圓形突起柱(8)底面高度高於所述凸模(5)的底面高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折加筋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凸模(5)左側面位於所述加筋凹模(4)右側面的右邊,且它們之間的水平距離為一塊加工材料的厚度,所述突起柱(8)左側面位於所述加筋凹模(4)左側面的右邊,且它們之間的水平距離為一塊加工材料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折加筋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體一(7)為彈簧或橡膠彈 簧,所述彈性體二(9)為彈簧或橡膠彈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翻折加筋模具,包括上模座、壓料板、承料板、加筋凹模、凸模、下模座,所述壓料板活動設置於所述上模座,所述壓料板與所述上模座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所述凸模固設於所述上模座,所述凸模左側壁均勻設置有多根半圓形突起柱;所述承料板固設於所述下模座且位於所述壓料板下方,所述承料板右側設置有多根半圓形凹槽,所述每根凹槽內均設置有一根加筋凹模,且每根所述加筋凹模都位於相應的每根所述突起柱的下方,每根所述加筋凹模均活動設置於所述下模座,且所述每根所述加筋凹模與所述下模座之間均設置有彈性體二。所述模具能降低加工材料翻邊反彈的幅度。
文檔編號B21D19/00GK203140572SQ20122069714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7日
發明者葉彌 申請人:安徽吉峰技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