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真空電磁調節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16:56:51 1
專利名稱:一種真空電磁調節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尾氣排放廢氣再循環系統(EGR)中的閥開度調節裝置,特別是一種真空電磁調節閥。
背景技術:
真空電磁調節閥作為發動機廢氣再循環系統(EGR系統)中起到調節再循環廢氣流量的作用。真空電磁調節閥包括設置在安裝座內的導磁管、閥芯、軸承、線圈與鞍座,導磁管內安裝有線圈,線圈的內孔上段中安裝有軸承,軸承的上部與導磁管之間通過定位塊配裝;軸承的內孔中滑動插接有閥芯,閥芯的底端部具有配合段,配合段的外徑小於閥芯的外徑,配合段與閥芯同軸;在線圈內孔下段中安裝有鞍座,鞍座的下部與導磁管之間通過安裝塊配裝,鞍座的上部設置有與配合段相配裝的內孔,配合段的底端插入鞍座的內孔中,配合段與鞍座的內孔周壁距離為0.1-0.3_。由於真空電磁調節閥的鞍座與軸承周邊為塑料線圈骨架容易變形,現有的結構需要壓配的零件數量較多,壓配過程中軸承與鞍座同心度無法保證,導致真空閥電磁調節閥在工作過程中高速運動的閥芯與鞍座有較多卡死和卡滯現象,導致真空電磁調節閥性能下降。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性能真空電磁調節閥,可以提高軸承與鞍座的同心度,解決由於閥芯與鞍座卡滯導致真空電磁調節閥性能下降和故障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真空電磁調節閥,包括設置在安裝座內的導磁管、線圈、軸承、閥芯與鞍座,閥芯通過固定在閥芯底端的配合段與鞍座頂端的內孔相配裝,閥芯與配合段、鞍座內孔同軸設置,所述導磁管為倒L型結構,導磁管的水平段位於線圈的頂端,水平段靠近軸承的一端與軸承相配裝;所述鞍座的下部設置有用於承接線圈的凸臺,凸臺與鞍座為一體結構;所述凸臺的外端與導磁管的下端相配裝。由於採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技術進步在於:本實用新型可以保證零件裝配後閥芯與鞍座內孔的同軸度小於0.05mm,提高了內部磁場的均勻度;由於零件數量的減少,降低了生產的難度,提高了成品率;解決了閥芯與鞍座卡滯導致真空電磁調節閥性能下降和故障的問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導磁管,11.導磁管水平段,2.閥芯,3.軸承,4.線圈,5.鞍座,51.凸臺,6.配合段,7.安裝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真空電磁調節閥,其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設置在安裝座7內的導磁管1、線圈4、軸承3、閥芯2與鞍座5,閥芯2通過固定在閥芯底端的配合段6與鞍座5頂端的內孔相配裝配裝,閥芯與配合段、鞍座內孔同軸設置。其中導磁管I為倒L型結構,導磁管的水平段11位於線圈的頂端,水平段靠近軸承的一端與軸承3相配裝。鞍座5的下部設置有用於承接線圈4的凸臺51,凸臺51與鞍座5為一體結構;凸臺51的外端與導磁管I的下端相配裝。本實用新型將真空電磁調節閥中導磁管結構設置為倒L型結構直接與軸承配裝,鞍座結構也設置為帶凸臺的一體結構,從根本上減少了零件的數量,進而可以減少零件裝配的累積誤差,使閥芯與鞍座內孔的同軸度小於0.05mm,保證了閥芯2在軸承3中運動時與鞍座5的間隙均勻,磁場也比較均勻;解決了真空調節閥因閥芯2與鞍座5卡滯而導致性能下降或故障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真空電磁調節閥,包括設置在安裝座(7)內的導磁管(I)、線圈(4)、軸承(3)、閥芯(2)與鞍座(5),閥芯(2)通過固定在閥芯底端的配合段(6)與鞍座(5)頂端的內孔相配裝,閥芯與配合段、鞍座內孔同軸設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磁管(I)為倒L型結構,導磁管的水平段(11)位於線圈的頂端,水平段靠近軸承的一端與軸承(3)相配裝;所述鞍座(5)的下部設置有用於承接線圈(4)的凸臺(51),凸臺(51)與鞍座(5)為一體結構;所述凸臺(51)的外端與導磁管(I)的下端相配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真空電磁調節閥,包括設置在安裝座內的導磁管、線圈、軸承、閥芯與鞍座,閥芯通過配合段與鞍座頂端的內孔相配裝,閥芯與配合段、鞍座內孔同軸設置,所述導磁管為倒L型結構,導磁管的水平段位於線圈的頂端,水平段靠近軸承的一端與軸承相配裝;所述鞍座的下部設置有用於承接線圈的凸臺,凸臺與鞍座為一體結構;所述凸臺的外端與導磁管的下端相配裝。本實用新型可以保證零件裝配後閥芯與鞍座內孔的同軸度小於0.05mm,提高了內部磁場的均勻度;由於零件數量的減少,降低了生產的難度,提高了成品率,解決了閥芯與鞍座卡滯導致真空電磁調節閥性能下降和故障的問題。
文檔編號F02M25/07GK203022920SQ201320000729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日
發明者陳凱 申請人:無錫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