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泡機混料用多拉閥安裝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8:25:3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海綿製備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發泡機混料用多拉閥安裝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泡棉/海綿通常是通過發泡機及其裁切、熟化設備經過預混、高速混合、乳化、發泡、熟化及裁切等工藝步驟完成。現有的發泡機,其混合頭往往連接進料總管。而進料總管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周側壁上設置很多的三通閥(氣動閥),每一三通閥連接物料管,如此使形成海綿/泡棉的各原料成分進入進料總管內進行預混。如果採用現有設計,隨著需要混合原料成分的增多,需要的三通閥數目隨著增加,如此,必然需要增加進料總管的長度來匹配。隨著進料總管長度及尺寸的增加,必然會造成:一是,進料總管長度及尺寸的變,發泡機的整機設備及生產線佔用底會發生改變,增加設備成本及生產成本;二是,進料總管長度的增加,會使得混合時間變長,影響生產效率;三是,隨著進料總管長度及尺寸的改變和三通閥數目的增加,使設備複雜化,增加維修及檢修難度。
因此,本習作之創作者,結合自身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市場需求,提供一種改進型的拉閥安裝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發泡機混料用多拉閥安裝機構,該多拉閥安裝機構能在滿足同等量進料情況下,減小進料混合時間及縮短進料總管的長度,減小設備體積、減少設備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發泡機混料用多拉閥安裝機構,包括進料總管,所述進料總管的四側壁其中之一的底部開制有出料口,所述進料總管的頂端和/或所述進料總管的四側壁其中至少一側壁上開制有若干拉閥安裝位,若干拉閥匹配安設在對應的拉閥安裝位上並與所述進料總管密封連接。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闡述: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若干拉閥安裝位分布於所述進料總管的頂端、橫向兩側壁以及前側壁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 所述進料總管上開制的拉閥安裝為八個,且所述進料總管的頂端設有一拉閥,所述進料總管的橫向兩側壁上均設兩拉閥,所述進料總管的前側壁上設三拉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 每一所述拉閥安裝位上均設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與所述進料總管之間還設有密封圈,通過所述密封座和所述密封圈使每一所述拉閥與所述進料總管密封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密封圈為O型密封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的多拉閥安裝機構通過將現有技術中三通閥(氣動閥)替換為拉閥(鐵拉閥)並安裝在進料總管的四側壁及頂端上,如此,在同等進料量情況下:
一是,採用拉閥,可使進料總管長度縮短,如原來需要2M長度的進料總管來匹配生產,先只需要1M,如此使減少設備體積,設備成本投入減小;
二是,進料總管長度及尺寸減小,使得進料混合時間縮短,提高生產效率及提高產品質量;
三是,進料總管長度及尺寸縮小,如此可設備裝配及維修方便,減少排查的時間;
四是,通過在進料總管的四側壁及頂端上設置拉閥,無需多倍數的三通閥(氣動閥),可使裝配簡單、零件排列整齊、縮小整機設備的體積;
五是,通過拉閥進料,控制精準,混合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拉閥安裝機構的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俯視視圖;
圖4是實施例2側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拉閥安裝機構的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分解示意圖。
圖中,1.進料總管,11.前側壁,12.左側壁,13.右側壁,14.頂端,2.拉閥,3.密封座,4.出料口,5.拉閥安裝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考附圖1-6,本新型的一種發泡機混料用多拉閥安裝機構,它包括進料總管1,所述進料總管1的四側壁其中之一的底部(後側壁,圖中未標示)開制有出料口4,該出料口4連接混合頭的進料口或其他混合設備的進料口,所述進料總管1的四側壁包括前側壁11、左側壁12,右側壁14以及後側壁,所述進料總管1的頂端12和所述進料總管1的四側壁其中至少一側壁上開制有若干拉閥安裝位5,若干拉閥2匹配安設在對應的拉閥安裝位5上並與所述進料總管5密封連接,在進料總管1上每一所述拉閥安裝位5位置處設密封座3,並在所述密封座3與所述進料總管1之間還設有密封圈(圖中未顯示),該密封圈優選O型密封圈,通過所述密封座3和所述密封圈使每一所述拉閥2與所述進料總管1密封連接。需要說明的是,本新型中的拉閥為鐵拉閥,並非傳統所使用的氣動閥。
實施例1,參考附圖1-4,根據需求,在實際中,在所述進料總管1的頂端14、橫向兩側壁(左側壁12、右側壁13)以及前側壁11上開制拉閥安裝位5,在進料總管1的後側壁上則開制出料口4,且進料總管1的頂端14、左側壁12、右側壁13及前側壁11上開制的拉閥安裝位5依次為1個、2個、2個、3個,對應所述進料總管1的頂端14設有一拉閥2,所述進料總管2的橫向兩側壁(左側壁12、右側壁13)上均設兩拉閥2,所述進料總管1的前側壁11上設三拉閥2,各拉閥2與進料總管1依次通過密封圈、密封座3密封連接。
實施例2,參考附圖5-6,根據需求,在所述進料總管1的頂端14、橫向兩側壁(左側壁12、右側壁13)上開制拉閥安裝位5,在進料總管1的後側壁上則開制出料口4,且進料總管1的頂端14、左側壁12和右側壁13上開制的拉閥安裝位5依次為1個、2個、2個,對應所述進料總管1的頂端14設有一拉閥2,所述進料總管2的橫向兩側壁(左側壁12、右側壁13)上均設兩拉閥2,各拉閥2與進料總管1依次通過密封圈、密封座3密封連接。
上述實施例的多拉閥安裝機構通過將現有技術中三通閥(氣動閥)替換為拉閥(鐵拉閥)並安裝在進料總管的四側壁及頂端上,如此,在同等進料量情況下,具有的效果是:一是,採用拉閥,可使進料總管長度縮短,如原來需要2M長度的進料總管來匹配生產,先只需要1M,如此使減少設備體積,設備成本投入減小;二是,進料總管長度及尺寸減小,使得進料混合時間縮短,提高生產效率及提高產品質量;三是,進料總管長度及尺寸縮小,如此可設備裝配及維修方便,減少排查的時間;四是,通過在進料總管的四側壁及頂端上設置拉閥,無需多倍數的三通閥(氣動閥),可使裝配簡單、零件排列整齊、縮小整機設備的體積;五是,通過拉閥進料,控制精準,混合效果好。
以上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凡依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的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新型的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