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兩路分流冷凝器及採用該冷凝器的空調器室外的製造方法
2023-05-13 18:32:51 5
一種兩路分流冷凝器及採用該冷凝器的空調器室外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兩路分流冷凝器,該冷凝器為雙排,包括穿設在翅片上的多根U形發卡管以及總進管和總出管,總進管分成相鄰設置的上、下進氣管,上進氣管依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後排若干U型發卡管,然後再由跳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構成上流路,下進氣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再由跳管連通後排若干U型發卡管構成下流路,上流路和下流路在前排匯合成總流路,最後流至總出管。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空調器室外機,該室外機採用上述的兩路分流冷凝器。本發明的冷凝器分流換熱均勻,溫差控制在0.5℃,有效解決上、下流路分流不均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兩路分流冷凝器及採用該冷凝器的空調器室外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空調與製冷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兩路分流冷凝器及採用該冷凝器的空調器室外機。
【背景技術】
[0002]空調換熱器在進行換熱時,管路中存在相變,為了達到更好的換熱效果會採取一路主管分為多路管路或多路管路匯流到一路管路的形式,這樣管路內的冷媒流體速度比較平穩,從而提高冷媒與管壁的表面傳熱係數,在換熱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換熱能力。對於雙排冷凝器兩路分流來說,兩路所處的前後排位置和風量的大小不可能完全相同。
[0003]目前所採用的分流方案,如圖1所示,經進口進入分為A、B兩路,A1-A18,B1_B16,然後由A18、B16匯流於Cl,最後由C6流出。在由BlO流至Bll時,需要跨接管D,在A18、B16匯流於Cl時,需要分歧管E,分歧管E在二次加工(需要焊接)中容易造成分流不均,同時分歧管佔用空間比較大,使得冷凝器整體結構比較大。在實際測試中,通過在各管路上的熱電偶發現,兩路分流的冷中溫差較大(冷中是指流路的中間),溫差達到rc,換熱不均勻,影響冷凝器的整體散熱效果;同時在制熱除霜的時候,總出管位置有殘餘結霜,影響制熱效果O
[0004]怎樣分流才能在位置和風量不同的情況下,達到換熱均勻,以及在何處匯流達到最佳的換熱效果成為空調換熱器分流技術的關鍵。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兩路分流冷凝器及採用該冷凝器的空調器室外機,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分流不均、不能有效提升冷凍能力及能效、以及制熱除霜不乾淨的問題。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兩路分流冷凝器,該冷凝器為雙排,包括穿設在翅片上的多根U形發卡管以及總進管和總出管,總進管分成相鄰設置的上、下進氣管,所述上進氣管依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後排若干U型發卡管,然後再由跳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構成上流路,所述下進氣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再由跳管連通後排若干U型發卡管構成下流路,所述上流路和下流路在前排匯合成總流路,最後流至總出管。
[0007]本發明提出的新型空調換熱器分流形式,通過採用跳管式結構,經上、下流路分流後再由三彎頭匯流,能夠與風場最佳匹配,分流換熱均勻,溫差控制在0.5°C,有效解決上、下流路分流不均的問題,實現最佳的換熱效果。
[0008]進一步地,所述上流路和下流路由三彎頭匯合成總流路,所述總流路依次交替流經前、後排U型發卡管,最後至總出管。
[0009]進一步地,所述總出管位於後排冷凝器的倒數第二根管處。將總出管上調一根管,即設置在後排冷凝器的倒數第二根管處,因為相對於最後一根管來說,倒數第二根管的溫度要高一些,所以能有效解決制熱除霜不乾淨的問題。[0010]其中,所述U形發卡管包括20根,其中上流路8根,下流路8根,總流路4根。
[0011]其中,所述上流路由所述上進氣管依次連通前排3根U型發卡管、後排4根U型發卡管,然後再由跳管連通前排I根U型發卡管構成。
[0012]其中,所述下流路由下進氣管連通前排4根U型發卡管,再由跳管連通後排4根U型發卡管構成。
[0013]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空調器室外機,該室外機採用上述的兩路分流冷凝器。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1.分流更加均勻,提高冷凍能力和能效。
[0015]2.總出管上調一根管,有效解決制熱除霜不乾淨的問題。
[0016]3.上、下流路匯流採用三彎頭,採用模具一次成型,不需要二次加工,排除目前所用分歧管匯流形式在二次加工中造成的分流不均。
[0017]4.三彎頭匯流相比分歧管佔用空間減小,空調整體結構更加緊湊,降低安全隱患。【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現有兩路分流雙排冷凝器的分流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兩路分流冷凝器的分流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符號及其說明:
1、前排冷凝器;2、後排冷凝器;3、上進氣管;4、下進氣管;5、跳管;6、跳管;7、三彎頭;
8、總進管;9、總出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0]本發明針對兩路分流雙排冷凝器的分流形式進行了全新的改進,通過採用跳管式結構,即由前排到後排,或者由後排到前排過渡時,採用跳管過渡,使得兩路分流的溫差進一步減小,分流更加均勻。具體來講,一種兩路分流冷凝器,該冷凝器為雙排,包括穿設在翅片上的多根U形發卡管以及總進管和總出管,總進管分成相鄰設置的上、下進氣管,上進氣管依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後排若干U型發卡管,然後再由跳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構成上流路,下進氣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再由跳管連通後排若干U型發卡管構成下流路,上流路和下流路在前排匯合成總流路,最後流至總出管。
[0021]實施例1
參考圖2所示,一種兩路分流冷凝器,包括穿設在翅片上的多根U形發卡管,包括前排冷凝器I和後排冷凝器2,在前排冷凝器I上設置總進管8,總進管8分成兩路,分別為上進氣管3、下進氣管4,上、下進氣管相鄰設置,該冷凝器包括20根U形發卡管;
其中上進氣管3依次連通前排3根U型發卡管、後排4根U型發卡管,然後再由跳管5連通前排I根U型發卡管構成上流路,這樣,上流路共有8根U型發卡管;
下進氣管4連通前排4根U型發卡管,再由跳管6連通後排4根U型發卡管構成下流路,這樣,下流路共有8根U型發卡管;
上流路和下流路在前排冷凝器I匯合成總流路。總流路包括4根U型發卡管。其中,上流路和下流路由三彎頭7匯合成總流路,總流路依次交替流經前、後排U型發卡管,即先流經前排,再流至後排,再流回前排,再流至後排,最後至總出管9。三彎頭7採用模具一次成型,不需要二次加工,而且結構比較緊湊。
[0022]總出管9位於後排冷凝器2的倒數第二根管處,使得相對位於最底部的總出管的溫度提高一些,解決制熱除霜不乾淨的問題。
[0023]當然,根據本發明提供的兩路分流的方式,還可以擴展為3路及以上的分流方式。
[0024]本發明的分流方式也不僅僅適用於雙排冷凝器,同樣適用於三排冷凝器。
[0025]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空調器室外機,該室外機採用上述的兩路分流冷凝器。
[0026]下表為採用目前的分流方式和本發明的分流方式,對空調的冷凍能力及能效做了實驗對比:
【權利要求】
1.一種兩路分流冷凝器,該冷凝器為雙排,包括穿設在翅片上的多根U形發卡管以及總進管和總出管,總進管分成相鄰設置的上、下進氣管,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進氣管依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後排若干U型發卡管,然後再由跳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構成上流路,所述下進氣管連通前排若干U型發卡管,再由跳管連通後排若干U型發卡管構成下流路,所述上流路和下流路在前排匯合成總流路,最後流至總出管。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兩路分流冷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流路和下流路由三彎頭匯合成總流路,所述總流路依次交替流經前、後排U型發卡管,最後至總出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兩路分流冷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總出管位於後排冷凝器的倒數第二根管處。
4.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兩路分流冷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U形發卡管包括20根,其中上流路8根,下流路8根,總流路4根。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兩路分流冷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流路由所述上進氣管依次連通前排3根U型發卡管、後排4根U型發卡管,然後再由跳管連通前排I根U型發卡管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兩路分流冷凝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流路由下進氣管連通前排4根U型發卡管,再由跳管連通後排4根U型發卡管構成。
7.—種空調器室外機,其特徵在於採用上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兩路分流冷凝器。
【文檔編號】F24F1/18GK103836846SQ201210484624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6日
【發明者】呂福俊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 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