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區域劃分的溼度智能化控制方法與流程
2023-05-14 04:38:36
本發明涉及溼度分級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於區域劃分的溼度智能化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空氣相對溼度是影響生產和生活環境的關鍵因素。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對溼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當溼度管理應用到倉庫物品存儲的領域時,由於不同位置對方的物品不同,且不同物品的功能和作用不同,對溼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則需要對不同位置的溼度進行單獨的檢測和考量,使得溼度調節的結果與實際應用場景更加匹配。再如,當溼度管理應用到住宅中時,衛生間、房間、廚房、存儲間等不同位置對溼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此時若利用常規的溼度調控方法來對整個住宅進行溼度調節,不僅難以保證溼度調節的效果,而且會由於住宅面積較大、區域較多造成溼度調節速度慢、效果不理想的問題,同時也會造成資源浪費的問題。基於上述情況,現有的溼度調節方法對溼度調節的針對性不強、智能化較低,難以適應於人們生產和生活中對溼度調節的需求,無法保證人們生產和生活提供舒適的溼度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基於區域劃分的溼度智能化控制方法。
本發明提出的基於區域劃分的溼度智能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目標區域劃分為多個子區域,記為a1、a2、a3……an;
s2、採集a1、a2、a3……an區域內的溼度,記為w1、w2、w3……wn;
s3、對a1、a2、a3……an區域內的溼度w1、w2、w3……wn進行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對a1、a2、a3……an區域內的溼度進行調節。
優選地,步驟s3具體包括:
分別為多個子區域預設有適宜溼度範圍,記為[w1min,w1max]、[w2min,w2max]、[w3min,w3max]……[wnmin,wnmax];
對a1、a2、a3……an區域內的溼度w1、w2、w3……wn進行分析,當wj≤awjmin時,對aj區域啟動第一調溼模式,並對aj區域相鄰的區域ai、ak……ax啟動第二調溼模式;
當wj≥bwjmax時,對aj區域啟動第三調溼模式,並對aj區域相鄰的區域ai、ak……ax啟動第四調溼模式;
在第一調溼模式下,aj區域對應的j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操作,且j溼度調節模塊的工作功率保持為p1;在第二調溼模式下,ai、ak……ax區域對應的i、k……x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操作,且i、k……x溼度調節模塊的工作功率保持為p2;
在第三調溼模式下,aj區域對應的j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和加熱操作,且j溼度調節模塊的工作功率保持為p1;在第四調溼模式下,ai、ak……ax區域對應的i、k……x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和加熱操作,且i、k……x溼度調節模塊的工作功率保持為p2;
其中,0<a0,1≤j≤n,p1>p2。
優選地,步驟s3還包括:
分別為多個子區域預設有標準溼度範圍,記為[w10,w11]、[w20,w21]、[w30,w31]……[wn0,wn1];
當wj0≤wj≤wj1時,將aj、ai、ak……ax區域對應的j、i、k……x溼度調節模塊調整為停止工作狀態。
優選地,步驟s2具體包括:
設有n個溼度檢測模塊,n個溼度檢測模塊與a1、a2、a3……an區域一一對應,n個溼度檢測模塊分別用於採集a1、a2、a3……an區域內的溼度信息,任一個溼度檢測模塊包括多個溼度傳感器,多個溼度傳感器的安裝位置均不相同。
本發明首先對需要進行溼度調節的區域進行區域劃分,然後分別採集不同區域內的溼度信息,再將單個區域內的實際溼度信息與該區域對應的溼度範圍進行比較,最後根據比較結果為該區域制定調溼策略,提高溼度調節的針對性和效果,同時對該區域附近區域進行溼度調節,加速目標區域溼度調節的速度,進一步提高目標區域溼度調節的效果和效率。具體地:本發明為每一個單個區域設定有適宜溼度範圍,在對單個區域內的溼度進行分析時,當該區域內的溼度超過範圍時,則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調溼策略,以針對性的對目標區域進行溼度調節;同時本發明在目標區域的溼度值偏離預設範圍時對該區域附近區域同樣進行溼度調節,以期在較短時間內將目標區域內的溼度值調整至健康水平,不僅提高了溼度調節的針對性,而且保證了溼度調節的時效性。進一步地,本發明設有兩種不同的工作模式來對目標區域以及目標區域附近區域的調溼策略進行控制,通過不同的工作模式來加強對目標區域內溼度的調節效果,提高目標區域內溼度調節的精度,為用戶提供健康適宜的溼度環境。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基於區域劃分的溼度智能化控制方法的步驟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基於區域劃分的溼度智能化控制方法。
參照圖1,本發明提出的基於區域劃分的溼度智能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目標區域劃分為多個子區域,記為a1、a2、a3……an;通過將目標區域劃分為多個小區域,可以縮小溼度採集的範圍,從而提高對每一個小區域內溼度值的採集精度。
s2、採集a1、a2、a3……an區域內的溼度,記為w1、w2、w3……wn;本實施方式中,設有n個溼度檢測模塊,n個溼度檢測模塊與a1、a2、a3……an區域一一對應,n個溼度檢測模塊分別用於採集a1、a2、a3……an區域內的溼度信息,為每一個子區域設定一個溼度檢測模塊來進行溼度檢測,可以有效地保證溼度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同時,任一個溼度檢測模塊包括多個溼度傳感器,多個溼度傳感器的安裝位置均不相同,通過採集每一個小區域內不同位置的溼度值在基於上述不同位置的溼度值來對該區域內的實際溼度值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了對每一個小區域內實際溼度值採集的準確性。
s3、對a1、a2、a3……an區域內的溼度w1、w2、w3……wn進行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對a1、a2、a3……an區域內的溼度進行調節。
步驟s3具體包括:
分別為多個子區域預設有適宜溼度範圍,記為[w1min,w1max]、[w2min,w2max]、[w3min,w3max]……[wnmin,wnmax];
對a1、a2、a3……an區域內的溼度w1、w2、w3……wn進行分析,當wj≤awjmin時,表明aj區域的實際溼度值偏離了該區域預設的溼度範圍,此時對aj區域啟動第一調溼模式,即aj區域對應的j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操作,且j溼度調節模塊的工作功率保持為p1,並對aj區域相鄰的區域ai、ak……ax啟動第二調溼模式,即ai、ak……ax區域對應的i、k……x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操作,且i、k……x溼度調節模塊的工作功率保持為p2;當aj區域內實際溼度值偏低時,表明該區域內空氣較為乾燥,為對aj區域內的溼度進行調整,利用j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操作,且j溼度調節模塊的工作功率較大,著力改善aj區域內的溼度,同時,利用aj區域相鄰的ai、ak……ax區域對應的i、k……x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操作,且i、k……x溼度調節模塊使用較小的工作功率工作,一方面防止對ai、ak……ax區域內的溼度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可輔助對aj區域內的溼度進行調整,從而達到較為理想的溼度調節效果;
當wj≥bwjmax時,表明aj區域的實際溼度值偏高,為將aj區域內的實際溼度值調整至適宜範圍內,此時對aj區域啟動第三調溼模式,即aj區域對應的j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和加熱操作,且j溼度調節模塊的工作功率保持為p1,並對aj區域相鄰的區域ai、ak……ax啟動第四調溼模式,即ai、ak……ax區域對應的i、k……x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和加熱操作,且i、k……x溼度調節模塊的工作功率保持為p2;當aj區域內實際溼度值偏高時,表明該區域內空氣較為潮溼,為將該區域內的實際溼度值調整至健康水平,利用j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和加熱操作,以加快該區域內的溼度值調整效率,且j溼度調節模塊的工作功率較大,著力改善aj區域內的溼度,同時,利用aj區域相鄰的ai、ak……ax區域對應的i、k……x溼度調節模塊進行通風和加熱操作,且i、k……x溼度調節模塊使用較小的工作功率工作,可有效地輔助j溼度調節模塊對aj區域內的溼度進行調整,在加快對aj區域溼度調節速度的基礎上提高對aj區域溼度調節的效果;
其中,0<a0,1≤j≤n,p1>p2。
在溼度調節過程中,為避免工作中的溼度調節模塊持續性工作造成無用功,步驟s3還包括:
分別為多個子區域預設有標準溼度範圍,記為[w10,w11]、[w20,w21]、[w30,w31]……[wn0,wn1];
當wj0≤wj≤wj1時,表明aj區域內的實際溼度已經被調整至標準溼度範圍,此時為避免資源的浪費,將aj、ai、ak……ax區域對應的j、i、k……x溼度調節模塊調整為停止工作狀態,且該操作有利於將aj、ai、ak……ax區域內的實際溼度值保持在穩定健康的範圍之內。
本實施方式首先對需要進行溼度調節的區域進行區域劃分,然後分別採集不同區域內的溼度信息,再將單個區域內的實際溼度信息與該區域對應的溼度範圍進行比較,最後根據比較結果為該區域制定調溼策略,提高溼度調節的針對性和效果,同時對該區域附近區域進行溼度調節,加速目標區域溼度調節的速度,進一步提高目標區域溼度調節的效果和效率。具體地:本實施方式為每一個單個區域設定有適宜溼度範圍,在對單個區域內的溼度進行分析時,當該區域內的溼度超過範圍時,則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調溼策略,以針對性的對目標區域進行溼度調節;同時本實施方式在目標區域的溼度值偏離預設範圍時對該區域附近區域同樣進行溼度調節,以期在較短時間內將目標區域內的溼度值調整至健康水平,不僅提高了溼度調節的針對性,而且保證了溼度調節的時效性。進一步地,本實施方式設有兩種不同的工作模式來對目標區域以及目標區域附近區域的調溼策略進行控制,通過不同的工作模式來加強對目標區域內溼度的調節效果,提高目標區域內溼度調節的精度,為用戶提供健康適宜的溼度環境。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