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維納米炭材料切短和分散處理方法
2023-05-13 23:48:36 2
專利名稱:一維納米炭材料切短和分散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納米炭材料,特別提供了一種對專利96115390.3製備出來的一維納米炭材料進行切短處理的工藝。
本發明一維納米炭材料切短和分散處理方法中,在攪拌前應首先把一維納米炭材料浸泡在去離子水中1-10小時。所述溶劑最好為苯、甲苯。一維納米炭材料在攪拌機中,在攪拌槳的作用下,就會發生斷裂,表觀呈現塊狀的一維納米炭材料變成流態狀的樣品,其中的一維納米炭材料的長度已經由原來的100μm以上,變成20μm以下,通過控制攪拌過程,可以使一維納米炭材料斷裂比較均勻,但是長度較短的納米碳纖維/納米碳管會發生團聚,而且長度越短團聚的越厲害,經過有機溶液浸泡和超聲共振處理以後,使互相纏繞、團聚在一起的一維納米炭材料發生分散。
實施例1取用專利號為96115390.3的方法製得,平均外徑約為10nm納米碳管,浸泡在去離子水中5個小時後,放入攪拌機中攪拌1個小時,接著把樣品取出,在烘箱中100℃條件下烘乾。把乾燥以後的樣品放入苯中,超聲處理一個小時,然後烘乾,就可以得到分散性良好、長度在5μm左右的納米碳管的樣品。
實施例2採用專利號96115390.3所描述的方法製得平均外徑約為10nm多壁納米碳管,浸泡在去離子水中5個小時後,放入攪拌機中攪拌1個小時,接著把樣品取出在烘箱中100℃條件下烘乾。把乾燥以後的樣品放入苯中,超聲處理一個小時,然後烘乾,就可以得到分散性良好、長度在5μm左右的納米碳管的樣品。
比較例1取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樣品,浸泡在去離子水中5個小時後,把樣品取出在烘箱中100℃條件下烘乾。把乾燥以後的樣品放入苯中,超聲處理一個小時,然後烘乾,就可以得到分散性良好,但是樣品中納米碳管的長度和未經處理樣品基本相同。
比較例2取用和實施例1相同的樣品,浸泡在去離子水中5個小時後,放入攪拌機中攪拌1個小時,接著把樣品取出在烘箱中100℃條件下烘乾。得到的樣品成塊狀,在SEM觀察樣品中的納米碳管長度在5μm左右,但是納米碳管是互相纏繞在一起。
實施例3取用專利號為96115390.3的方法製得,平均外徑約為20nm納米碳管,浸泡在去離子水中5個小時後,放入攪拌機中攪拌1個小時,接著把樣品取出在烘箱中100℃條件下烘乾。把乾燥以後的樣品放入甲苯中,超聲處理一個小時,然後烘乾,就可以得到分散性良好、長度在5μm左右的納米碳管的樣品。
實施例4取用專利號為96115390.3的方法製得,平均外徑約為100nm納米碳纖維,浸泡在去離子水中5個小時後,放入攪拌機中攪拌1個小時,接著把樣品取出在烘箱中100℃條件下烘乾。把乾燥以後的樣品放入甲苯中,超聲處理一個小時,然後烘乾,就可以得到分散性良好、長度在5μm左右的納米碳纖維的樣品。
實施例5取用專利號為96115390.3的方法製得,平均外徑約為200nm納米碳纖維,浸泡在去離子水中5個小時後,放入攪拌機中攪拌1個小時,接著把樣品取出在烘箱中100℃條件下烘乾。把乾燥以後的樣品放入甲苯中,超聲處理一個小時,然後烘乾,就可以得到分散性良好、長度在5μm左右的納米碳纖維的樣品。
實施例6取用專利號為96115390.3的方法製得,平均外徑約為500nm納米碳纖維,浸泡在去離子水中5個小時後,放入攪拌機中攪拌1個小時,接著把樣品取出在烘箱中100℃條件下烘乾。把乾燥以後的樣品放入甲苯中,超聲處理一個小時,然後烘乾,就可以得到分散性良好、長度在10μm左右的納米碳纖維的樣品。
權利要求
1.一維納米炭材料切短和分散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主要過程如下——將一維納米炭材料放入攪拌機中攪拌30-600分鐘;——將攪拌處理後一維納米炭材料放入芳香烴有機溶劑中,經過1-2個小時的超聲共振。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一維納米炭材料切短和分散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攪拌前首先把一維納米炭材料浸泡在去離子水中1-10小時。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維納米炭材料切短和分散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溶劑為苯、甲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納米炭材料,為了獲得分散性良好、長度均勻的一維納米炭材料,本發明提供了一維納米炭材料切短和分散處理方法,主要過程如下將一維納米炭材料放入攪拌機中攪拌30-600分鐘;將攪拌處理後一維納米炭材料放入芳香烴有機溶劑中,經過1-2個小時的超聲共振。
文檔編號C01B3/00GK1398774SQ0112795
公開日2003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20日
發明者成會明, 吳敏江, 李峰, 白朔, 杜金紅, 楊全紅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