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葬禮摔盆有什麼後果(喪禮出殯時為什麼要)
2023-05-13 23:50:42 1
喪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子",不過也叫"吉祥盆"。這個儀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是關係非 常近的人,如果無兒無孫,而不得不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係變 近,甚至確立財產繼承關係。
摔盆講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為按習俗,這盆是死者的鍋,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
或許現在的年輕人對喪葬禮儀了解的不多了,隨著現代喪葬禮儀的簡化,很多禮儀已經被當成繁文縟節被去掉了,但實際上喪葬禮儀並非個人獨創,而是幾千年來中華文化的一種體現和凝結,尤其是儒家文化興盛之後,歷代統治者一直在提倡忠孝節義。
那麼如何做到忠孝節義呢?古人最直接的衡量標準就是禮儀。古代老人去世後,出殯時有一個習俗或許大家非常感興趣,這個習俗就是摔盆。摔盆這個習俗必須由兒女來完成,而今天已經不常見了,那麼摔盆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舊時出殯講究「摔盆」,就是將靈前祭奠燒紙用的瓦盆摔碎,或者用棍子敲碎,當然燒紙用的瓦盆也有幾個比較顯著的特徵:它的直徑應該是四寸有餘,深寸許,底部正中央有一個圓孔,俗稱吉祥盆、陰陽盆和喪盆子等等。
老人去世後,摔盆的一般是由死者的長子長孫來完成,如果死者沒兒子,那麼就由血緣關係比較近的子侄來代替,當然請子侄摔盆也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摔盆就意味著自己變成了死者的孝子,所以死者的財產應該全部或者大部分由摔盆的子侄來繼承,如果家族沒有後人,那麼就沒人給死者摔盆,而死者就會淪為不得善終之列。這在古代是非常忌諱的。
當然,摔盆這道程序也有很多講究,不能亂摔,要根據各種因素加以區分。比如父親去世了,兒子要用左手摔盆,而母親去世了,兒子則要用右手摔盆,摔的越碎越好,意思是歲歲平安。
當然如果喪盆的質量非常好,一次沒摔碎,也不要再去摔第二次,這在家裡老人看來是非常不吉利的,要用腳將其踩碎,雖然程序複雜,但是卻寓意深刻,喪盆一摔,頓時哭聲大作,緊接著就是出殯,送死者的靈柩。
摔盆時要用磚墊,為何用磚呢?據說可以避邪鎮宅。
把磚撿回來,放在大門影壁前,任何邪魔外祟不敢侵入。如果是年高、福壽雙全的老人正常死亡,撿回摔盆用的磚,稱為「借壽磚」,意為借用死者的福壽。如果把磚墊在水蔥花盆底下,謂之「水磚長壽」。
家宅當獲福、祿、壽三星的庇護,因此說拾此磚放於門前為「吉星高照」。還有的說,用這塊磚給小男孩壓書,孩子將來一定是「一品文章錦繡成」,可望「三元及第」。
有人問,出殯為何要摔盆呢?這還得從孟婆湯談起。
按照舊時說法,人死後靈魂脫殼,懵懵懂懂地踏上了黃泉路,在那陰曹地府,諸鬼魂依次接受九殿閻羅的盤查、審訊,最後交由第十殿的轉輪王酌情發落。根據他們各自生前的善行惡舉,或墜入地獄,或投胎為人。
前去陽間投胎的一幹鬼魂,離開閻羅大殿之後,彼等便來到一個去處,名喚孟婆莊,莊裡有個孟婆店,當家的孟婆婆專司那「由陰轉陽」之事。
投胎前,她連哄帶嚇,讓每個魂靈服下一碗孟婆湯,亦稱迷魂湯,這樣便可把前生之事忘得一乾二淨。行文至此,諸公或許早已明白:喪家之所以準備帶眼兒的瓦盆,就是為了把迷魂湯漏掉,以免死者誤飲,忘掉陽間的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