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治作物粘蟲的藥肥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21:50:2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化肥農藥,具體地說是一種防治作物粘蟲的藥肥。
背景技術:
粘蟲為鱗翅目,夜蛾科。遍布各地。寄主於麥、稻、粟、玉米等禾穀類糧食作物及棉花、豆類、蔬菜等16科104種以上植物。幼蟲食葉,大發生時可將作物葉片全部食光,造成嚴重損失。因其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暴食性,成為全國性重要農業害蟲。越冬幼蟲,從早春開始食害植株,到4~5月,由蛹化為成蟲,直到秋季;可以發生兩代。兩種害蟲均晝伏夜出,成蟲有趨向藍色螢光燈習性,可以用藍色螢光燈誘殺防蟲。黃地老虎,在被害作物葉背分散產卵,而小地老虎在地表附近產卵。1隻雌成蟲可產數百粒卵。初孵幼蟲及若齡幼蟲,取食葉片。大幼蟲,白天隱蔽,夜間出來取食莖基部。防治粘蟲藥劑丁硫克百鹹、辛硫磷、雙甲脒單獨防治粘蟲時防效從高到低順序為辛硫磷大於丁硫克百威大於雙甲腺。丁硫克百威與辛硫磷以1:4混配,增效作用顯著。雙甲脒與丁硫克百威及雙甲脒與辛硫磷1:1混配有增效作用。
目前防治作物粘蟲大多數停留在使用傳統農藥的階段上,傳統農藥容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害蟲抗藥性的產生導致的另一結果就是農民加大農藥的使用量,長期以往,農藥的廣泛使用不僅造成環境的嚴重汙染,同時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生物農藥應勢而生,生物農藥,係指非化學合成,來自天然的化學物質或生命體,而具有殺菌農藥和殺蟲農藥的作用。生物農藥與傳統農藥相比具有如下優點:生物農藥的毒性通常比傳統農藥低;選擇性強,它們只對目的病蟲和與其緊密相關的少數有機體起作用,而對人類、鳥類、其他昆蟲和哺乳動物無害;低殘留、高效。很少量的生物農藥即能發揮高效能作用,而且它通常能迅速分解,從總體上避免了由傳統農藥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不易產生抗藥性;生物農藥能極大地降低傳統農藥的使用,而不影響作物產量。憑藉著這個優勢,生物農藥整發展迅速,在未來的幾年內,生物農藥有很大優勢。生物農藥存在著不可替代的使用價值以及巨大的潛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低殘留、不易產生抗藥性、選擇性強的防治作物粘蟲的藥肥,在農業生產中一次施用既可施肥,又可有效防治,克服了現有技術條件下要兩次或多次使用殺蟲和肥料的做法。
技術方案:一種防治作物粘蟲的藥肥,包括以下重量份製成:濱藜提取液10-15份、苦馬豆提取液5-10份、海棠提取液5-15份、瑞香科狼毒提取液2-5份、磷酸二氫鉀15-2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10份、胺鮮酯1-3份。
優選地,濱藜提取液10份、苦馬豆提取液5份、海棠提取液5份、瑞香科狼毒提取液2份、磷酸二氫鉀15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份、胺鮮酯1份。
優選地,濱藜提取液15份、苦馬豆提取液10份、海棠提取液15份、瑞香科狼毒提取液5份、磷酸二氫鉀20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份、胺鮮酯3份。
優選地,濱藜提取液12份、苦馬豆提取液8份、海棠提取液6份、瑞香科狼毒提取液4份、磷酸二氫鉀18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7份、胺鮮酯2份。
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起到殺蟲與施肥的雙重作用,節省施藥成本。藥肥施用後,既能有效防治害蟲,同時又起到施肥的作用,節省勞動力成本。
本發明全部採用天然的植物,毒性低,藥效發揮時間短,選擇性強,對環境和人畜無害,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濱藜(學名:Atriplex patens)為莧科濱藜屬的植物。分布於西伯利亞、中亞、東歐以及中國大陸的寧夏、黑龍江、吉林、甘肅、陝西、新疆、河北、內蒙古、遼寧、青海等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2,9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海濱、輕度鹽鹼溼草地和沙土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沙漠常見植物。本發明用藥部分為全株。
苦馬豆,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苦馬豆Sphaerophysa salsula(Pall.)DC.的果實或枝葉。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等地。味微苦,性平,小毒。本發明入藥部位為枝葉。
海棠(Malusspectabilis)蘋果屬,薔薇科的灌木或小喬木,園藝變種有粉紅色重瓣者和白色重瓣者。海棠種仁含油率35.99%,出油率30%,無異味,可食並可制肥皂。果實經蒸煮後作成蜜餞;又可供藥用,有驅風、順氣、舒筋、止痛的功效。本發明入藥部分為種仁。
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狼毒,別名:斷腸草、拔蘿蔔、燕子花、饅頭花瑞香科、狼毒屬多年生草本。根入藥,主治結核類、瘡瘻癬類等,有毒。本發明根入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更清楚,下面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植物提取液的提取方法包括水煎煮法、冷漬法、浸漬法、滲漉法、改良明膠法、回流法、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和升華法等。其中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溶劑提取法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它是根據植物中各種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質,選用對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對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將所需要的活性成分從藥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一種提取方法.近年應用於植物提取分離中的高新技術有:超臨界流體萃取法、膜分離技術、超微粉碎技術、中藥絮凝分離技術、半仿生提取法、超聲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壓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樹脂吸附法、超濾法、分子蒸餾法等。
本發明的植物提取液的提取方法為:採用冷漬法,將經篩選過的植物粉碎,稱重,用5倍的浸提溶劑浸漬3d,過濾後再重複3次,合併濾液即得相應的粗提物;將提取液加到旋轉蒸發儀的克氏燒瓶中,將乙醇、氯仿、石油醚的溫度分別控制在60-70℃、50-60℃、40-50℃,減壓濃縮得到提取液。
實施例一:濱藜提取液100克、苦馬豆提取液50克、海棠提取液50克、瑞香科狼毒提取液20克、磷酸二氫鉀15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0克、胺鮮酯10克。混合均勻,使用時藥肥配水5:2,作為作物葉面肥噴施。主要用於麥、稻、粟、玉米等禾穀類糧食作物及棉花、豆類、蔬菜等植物。磷酸二氫鉀具有顯著增產增收、改量優化品質、抗倒伏、抗病蟲害、防治早衰等許多優良作用,並且具有克服作物生長後期根系老化吸收能力下降而導致的營養不足的作用。
實施例二:濱藜提取液1500克、苦馬豆提取液1000克、海棠提取液1500克、瑞香科狼毒提取液500克、磷酸二氫鉀2000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00克、胺鮮酯300克。混合均勻,使用時藥肥配水5:2,作為作物葉面肥噴施。
實施例三:濱藜提取液120克、苦馬豆提取液8克、海棠提取液6克、瑞香科狼毒提取液4克、磷酸二氫鉀18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7克、胺鮮酯2克。混合均勻,使用時藥肥配水5:2,作為作物葉面肥噴施。
將實施例二和實施例二製備的農藥以蔬菜粘蟲為試驗對象分別進行防治效果,測定結果如下:
由上表測定結果可知,本發明與傳統農藥相比,藥效發揮更快,防效更高。本發明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值得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