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3:32:31 2
專利名稱:光學平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學試驗設備,特別是一種光學平臺。
背景技術:
在光學試驗中,光學平臺是極其精密的重要試驗設備,它需要具有高度的抗振性能和形狀穩定性能,它是由光學平臺和支撐裝置結合而成,光學平臺置於具有隔振系統的支撐裝置之上,以減少外界振動對試驗產生的影響,同時也保持光學平臺上表面的高度水平,光學試驗元件通過螺釘固定在光學平臺上表面上形成光路系統。光學平臺本身的形狀的穩定是實現光學試驗成敗的重要環節,它受到其本身的重力和試驗元件重力影響以及環境溫度的影響產生形變,直接幹擾光學試驗的結果,因此,需要是光學平臺具有較高的結構剛度和較低的重量,較高的剛度重量比可以提高光學平臺的共振頻率,降低外界振動對試驗的幹擾,較高的剛度重量比還可以減少其自身重量和試驗元件的重量使光學平臺產生的形變,提高光學試驗的精密程度,提高系統性能。在現有技術中,光學平臺多採用鋼板焊接成十字架支撐臺面的結構,由於十字隔板結構受重量和溫度影響,各向受力不均勻,十字隔板結構在焊接中使光學平臺產生應力,影響了平臺臺面的平面度,對試驗結果產生負面影響。如何提高光學平臺的剛度重量比,選用更優化的形狀構造和材料,使光學平臺能夠在使用中保持高精度,成為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學平臺, 該平臺臺面具有較高的平面度和剛度重量比,使光學平臺能夠在使用中保持高精度。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光學平臺,具有上面板、側板、下面板、芯層,側板圍成的框中間具有芯層,側板和芯層上面和下面分別覆蓋上面板和下面板,上面板上具有陣列螺孔,其中芯層為蜂窩孔芯層;芯層與上面板和下面板由粘合劑粘合在一起。芯層蜂窩孔截面形狀為六邊形。芯層材料為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銅合金、鋅合金、不鏽鋼、低碳鋼、石材或者工程塑料。粘合劑材料為環氧樹脂、聚氨酯或者聚丙烯酸樹脂。由於採用上述方案後,本實用新型在使用過程中,採用芯層六邊形截面蜂窩孔形狀,提高了光學平臺的剛度重量比,使得光學平臺在受力情況下和溫度變化下具有各向一致性,也節約了芯層材料;選用光學平臺合適的材料構成,使得光學平臺能夠在溫度變化時對其精度影響最小;將上面板和下面版與側板、芯層採用粘合劑粘合,避免了焊接熱量對光學平臺產生的形變影響,選用合適的粘合劑,保證光學平臺的粘合強度和光學平臺的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高了光學平臺的加工質量,節省材料,提高了產品精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光學平臺的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光學平臺圖1的俯視圖,其中將上面板部分剖開以顯示內部蜂窩孔芯層。附圖中標號1.上面板,2.側板,3.下面板,4.芯層,5.陣列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光學平臺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說明。參見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光學平臺,它具有上面板1、側板2、下面板3、芯層4, 側板2圍成的框中間具有芯層4,側板2和芯層4上面和下面分別覆蓋上面板1和下面板 3,上面板1上具有陣列螺孔5,供安裝試驗光學元件。芯層4為蜂窩孔芯層,芯層4蜂窩孔截面形狀為六邊形,採用六邊形蜂窩孔材料來作為芯層4,不僅是節約芯層4材料,而且可以使芯層4與側板2之間各向受力均勻,提高了光學平臺的剛度重量比,使光學平臺形變最小,保證光學平臺的試驗精度。芯層4材料可以選用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銅合金、鋅合金、不鏽鋼、低碳鋼、石材或者工程塑料,選用合適的材料構成,使得光學平臺能夠在溫度變化時產生形變最小,對其精度影響最小。芯層4與上面板1和下面板3由粘合劑粘合在一起,避免了焊接熱量對光學平臺產生的形變影響,粘合劑材料可以選用環氧樹脂、聚氨酯或者聚丙烯酸樹脂,選用合適的粘合劑,保證光學平臺的粘合強度和光學平臺的精度。
權利要求1.光學平臺,具有上面板、側板、下面板、芯層,側板圍成的框中間具有芯層,側板和芯層上面和下面分別覆蓋上面板和下面板,上面板上具有陣列螺孔,其特徵在於芯層為蜂窩孔芯層;芯層與上面板和下面板由粘合劑粘合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平臺,其特徵在於芯層蜂窩孔截面形狀為六邊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平臺,其特徵在於芯層材料為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 銅合金、鋅合金、不鏽鋼、低碳鋼、石材或者工程塑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平臺,其特徵在於粘合劑材料為環氧樹脂、聚氨酯或者聚丙烯酸樹脂。
專利摘要光學平臺,涉及一種光學試驗設備技術領域,具有上面板、側板、下面板、芯層,側板圍成的框中間具有芯層,側板和芯層上面和下面分別覆蓋上面板和下面板,上面板上具有陣列螺孔,其中芯層為蜂窩孔芯層;芯層與上面板和下面板由粘合劑粘合在一起。芯層為蜂窩孔芯層,芯層蜂窩孔截面形狀為六邊形。提高了光學平臺的加工質量,節省材料,提高了產品精度。
文檔編號G02B7/00GK201945726SQ201120073078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8日
發明者田文杰, 陳宜洲 申請人:北京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