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制動鉗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23:34:31 1
專利名稱:一種改進的制動鉗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改進的制動鉗生產工藝,特別是一種利用模具組件把鋼坯直接鍛造為制動鉗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制動鉗應用於鐵路行業制動裝置上,是鐵路減速器上的一個重要部件。制動鉗與制動軌安裝在一起,一般一根制動軌下安裝有八組(或若干組)制動鉗,是連接動力裝置和制動軌的結構部件。制動鉗是制動內鉗和制動外鉗的統稱。當列車制動時,動力裝置通過制動鉗抬升制動軌擠壓車輪側面,通過制動軌與車輪之間的巨大摩擦力使車輛減速。我國目前鐵路上使用的制動鉗一般是鑄鋼件,鑄鋼件的優點是剛性強,易於鑄造。但其缺點是抗拉強度差,內部易有缺陷,遇到較大外力時易斷裂。在實際的鐵路制動過程中,較長的制動軌與車輪作用產生的力不可能均勻平分到每組制動鉗,而鑄鋼件的制動鉗由於較差的抗拉強度,無法在很短時間把作用力傳導給別的制動鉗,會在此制動鉗上出現瞬時受力遠大於設計受力的情況,致使制動鉗斷裂,影響制動效果,給鐵路行車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優化和改進位動鉗的生產工藝,提高制動鉗產品的安全性是個非常緊迫的任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工藝缺陷,提出一種全新的、利用模具組件把鋼坯直接鍛造成制動鉗的工藝。該工藝有效地減少了制動鉗的內部缺陷,並使制動鉗的抗拉強度大大提高,從整體上提高了制動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該工藝的原材料鋼坯易得且質量可以得到保證。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生產工藝生產制動鉗用矩形坯或圓坯,經過功能不同的鍛造模具組件,沿厚度的中心線,按制動鉗形狀的厚度要求依次分上下模具鍛造而成。採用的矩形坯或圓坯經加熱爐加熱至iioo°c以上時送至壓力機,鍛製成十字形,然後經送入半成型模具中,經壓力機鍛製成制動鉗形狀後,送至成品模具中進行精鍛,鍛制出成品斷面,此時制動鉗溫度為800°左右。然後將制動鉗進行退火處理和外部打磨。本發明的優點一,採用模具組件直接把鋼坯鍛造為制動鉗,生產的產品具有較好的抗拉強度,在遇到較大外力衝擊時,可以迅速將作用力傳導至其它的制動鉗進而共同受力,大大降低了制動鉗斷裂的可能性。二,與鑄造制動鉗的工藝相比較,鍛造制動鉗的工藝能有效減少制動鉗中的內部缺陷,使得制動鉗整體性能均一穩定,大大提高了制動鉗的可靠性,且制動鉗線條流暢,外形美觀。三,在鍛造制動鉗的工藝中,由於所用原料是鋼坯,鋼坯中的元素含量和性能能夠控制,在這種鍛制工藝中能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和性能且節省能源,低碳環保。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並不意味著對本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制。
圖1是根據本發明提出的鍛制工藝粗鍛模具的主視圖。圖2是根據本發明提出的鍛制工藝粗鍛模具的左側視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提出的鍛制工藝中半成型模具的主視圖。圖4是根據本發明提出的鍛制工藝中半成型模具的左側視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提出的鍛制工藝精鍛後成品的左側視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提出的鍛制工藝精鍛後成品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制動鉗由矩形坯或圓坯鍛造而成,鋼坯經過功能不同的鍛造模具組件沿厚度的中心線,按制動鉗形狀的厚度要求依次鍛制,整體成型。鍛造模具組件分為粗鍛、半成型鍛和精鍛。制動鉗的鍛造方法是將矩形坯或圓坯經加熱爐加熱至1100°C以上的高溫時,送到壓力機鍛制,根據坯料的不同、鍛制能力的不同、鍛制布置形式的不同,選用不同的上下孔型模,並將孔型模配置安裝在壓力機上,根據壓力機噸位的不同可配置不同形狀的孔型模。 上下兩個模具組成一套孔型模。工作時由上面的孔型模往下作用,衝壓下面的孔型模,最終鍛造成制動鉗的形狀。鍛造過程中首先使用壓力機進行粗鍛,粗鍛模具如圖1、2所示,將矩形坯或圓坯鍛制為十字形。然後用半成型鍛造模進一步鍛制,半成型鍛造模介於粗鍛模和成型鍛模之間,所用模具如圖3、4所示。最後則使用成型鍛模的孔型進行精鍛加工,成品如圖5、6所示的合格制動鉗斷面。此時對制動鉗進行退火處理,退火溫度在800°C左右。
權利要求
1.一種改進的鐵路制動鉗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利用模具組件把鋼坯直接鍛造為制動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制動鉗鍛造的工藝特徵在於用矩形鋼坯或圓形鋼坯,經過功能不同的鍛造模具組件,沿厚度的中心線,按制動鉗形狀的厚度要求依次分上下模具鍛制而成,鍛制可分為粗鍛,半成型鍛,精鍛等過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提出一種生產鐵路車輛減速器中制動鉗的新工藝,本發明提出的新型工藝的特點在於利用模具組件直接把鋼坯鍛造為制動鉗,用矩形坯或圓坯,經過功能不同的鍛造模具組件,沿厚度的中心線,按制動鉗形狀的厚度要求依次整體鍛造。本發明提出的新工藝能大大減少制動鉗產品的內部缺陷,提高制動鉗的抗拉強度和延伸性,大大降低了制動鉗在制動過程中斷裂的可能性,保障了鐵路行車安全。
文檔編號B21K7/14GK102310156SQ201010211740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9日
發明者盧哲優, 盧哲士, 盧賢文, 許向陽, 鄭海萍 申請人:天津市精達鐵路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