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後橋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23:09:46 1
專利名稱:電動車後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動車後橋,屬於車軸總成及車輛動力裝置的布置技術領域。
電動車因其具有節能、環保等優點,而逐漸得到推廣。但傳統的三輪或四輪電動車,其底盤一般都與燃油車輛結構相似,電動機、變速箱、後橋三大部件相互獨立,它們之間用皮帶、鏈條或傳動軸來傳遞動力,因此結構比較複雜,動能傳遞消耗大,製造成本高,工作時各部件發出噪音大,皮帶、鏈條直接暴露於空氣,加劇磨損,不易維護,並且還需經常調整鏈條與皮帶的鬆緊度,操作十分麻煩;目前有一些電動車後橋,雖然將電動機與減速機構設計為一整體,但是在後橋上無差速器,不能解決兩後輪的差速問題,給駕駛帶來許多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克服上述缺陷、結構緊湊、簡單、製造成本低、便於維護保養、能解決後輪差速問題的電動車後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電動機、變速裝置、半軸、橋腿、輪轂和制動器,其特徵在於增設了差速器,其中電動機外殼與左、右橋腿剛性連接,構成橋殼,其電動機轉子與變速裝置的驅動端固定連接,變速裝置的輸出端與差速器固定連接,半軸分別連接於差速器與輪轂之間。
所述的電動車後橋,變速裝置包括兩個減速齒輪和一個惰輪,其中第一個減速齒輪與電動機轉子固定連接,並與惰輪齒嚙合,同時惰輪又與第二個減速齒輪齒嚙合,第二個減速齒輪與差速器外殼固定連接。
所述的電動車後橋,半軸的一端通過花鍵與差速器輸出端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輪轂剛性連接。
其工作原理為電動機輸出動力,通過變速裝置減速後,傳遞給差速器,再由差速器將動力傳遞給半軸及與其剛性連接的輪轂,從而驅動固定在輪轂上的車輪轉動,使得車輛正常行駛。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改變了傳統的電動機、變速箱、後橋三大部件相互獨立的結構,將其有機的集於一體,結構緊湊、簡單,製造成本低,便於維護保養;2、增設了差速器、解決了兩後輪的差速問題,使得車輛性能更為完善。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1、輪轂 2、制動器 3、半軸 4、橋腿 5、軸承 6、差速器 7、差速器外殼 8、減速齒輪9、惰輪10、減速齒輪11、電動機轉子12、電動機外殼13、電動機電動機外殼12與左、右橋腿4剛性連接,構成後橋橋殼,第一個減速齒輪10與電動機轉子11固定連接,並與惰輪9齒嚙合,同時惰輪9又與第二個減速齒輪8齒嚙合,第二個減速齒輪8與差速器外殼7固定連接,差速器6的兩輸出端通過花鍵與半軸3固定連接,半軸3的另一端與輪轂1剛性連接,橋腿4與差速器6之間有軸承5支撐。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車後橋,包括電動機(13)、變速裝置、半軸(3)、橋腿(4)、輪轂(1)和制動器(2),其特徵在於增設了差速器(6),其中電動機外殼(12)與左、右橋腿(4)剛性連接,構成橋殼,其電動機轉子(11)與變速裝置的驅動端固定連接,變速裝置的輸出端與差速器(6)固定連接,半軸(3)分別連接於差速器(6)與輪轂(1)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後橋,其特徵在於變速裝置包括兩個減速齒輪和一個惰輪(9),其中第一個減速齒輪(10)與電動機轉子(11)固定連接,並與惰輪(9)齒嚙合,同時惰輪(9)又與第二個減速齒輪(8)齒嚙合,第二個減速齒輪(8)與差速器外殼(7)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後橋,其特徵在於半軸(3)的一端通過花鍵與差速器(6)輸出端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輪轂(1)剛性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動車後橋,包括電動機、變速裝置、半軸、橋腿、輪轂和制動器,其特徵在於:增設了差速器,其中電動機外殼與左、右橋腿剛性連接,構成橋殼,其電動機轉子與變速裝置的驅動端固定連接,變速裝置的輸出端與差速器固定連接,半軸分別連接於差速器與輪轂之間。該裝置解決了有些電動車無差速器、後輪差速的問題,並將電動機、變速裝置、後橋有機的集於一體,結構緊湊、簡單,製造成本低,便於維護保養。
文檔編號B60K17/34GK2478838SQ01216898
公開日2002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1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15日
發明者姜衛東, 王愛傳, 丁傳傑, 李桂華, 徐建軍 申請人:姜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