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於組裝的耳塞式耳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2:42:3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外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於組裝的耳塞式耳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耳塞式耳機的聽筒包括殼體和尾套,在組裝的時候,先將尾套沾上膠水,然後插入殼體中,再進行烘乾,從而將尾套與殼體固定在一起。這種殼體與尾套的組裝方式效率低下,操作麻煩,殼體與尾套結合不穩固,容易脫落,存在改進的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便於組裝的耳塞式耳機,該耳塞式耳機在殼體的底面一體成型有熱熔膠邊,殼體與尾套插接之後通過超聲波使得熱熔膠邊熔融,從而將殼體與尾套結合在一起,這種殼體與尾套的組裝方式效率高,操作容易,殼體與尾套結合穩固,不容易脫落,實用性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便於組裝的耳塞式耳機,包括第一聽筒、第二聽筒、第一導線、第二導線、第三導線和線控器,所述第一聽筒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一尾套,所述第一殼體內設有第一驅動器,所述第一殼體的底部設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尾套插接於所述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殼體的底面一體成型有第一熱熔膠邊,通過超聲波使得所述第一熱熔膠邊熔融從而將所述第一尾套與所述第一殼體接合,所述第一導線的一端穿過所述第一尾套後與所述第一驅動器電連接,所述第二聽筒包括第二殼體和第二尾套,所述第二殼體內設有第二驅動器,所述第二殼體的底部設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尾套插接於所述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殼體的底面一體成型有第二熱熔膠邊,通過超聲波使得所述第二熱熔膠邊熔融從而將所述第二尾套與所述第二殼體接合,所述第二導線的一端穿過所述第二尾套後與所述第二驅動器電連接,所述第一導線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導線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導線的一端分別與所述線控器電連接,所述第三導線的另一端電連接有耳機接頭。
其中,所述第一殼體的下部的側壁開設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尾套一體成型有第一定位條,所述第一定位條插接於所述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殼體的下部的側壁開設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尾套一體成型有第二定位條,所述第二定位條插接於所述第二定位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條的頂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條的頂面均為斜面,兩個斜面的傾斜方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一尾套的外表面設有第一標記,所述第二尾套的外表面設有第二標記。
其中,所述第一殼體的外表面設有第一電源指示燈,所述第一電源指示燈與所述第一導線電連接,所述第二殼體的外表面設有第二電源指示燈,所述第二電源指示燈與所述第二導線電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殼體的外側面開設有第一透音孔,所述第二殼體的外側面開設有第二透音孔。
其中,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側面開設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側面開設有第二出音孔。
其中,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側面設有第一防塵網,所述第二殼體的內側面設有第二防塵網,所述第一防塵網與所述第一出音孔連通,所述第二防塵網與所述第二出音孔連通。
其中,所述第一導線、所述第二導線和所述第三導線的外表面均覆蓋有螢光層。
其中,所述線控器內設有麥克風和數據儲存器,所述線控器外表面設有數據傳輸接口,所述麥克風、所述數據儲存器和所述數據傳輸接口分別與所述線控指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於組裝的耳塞式耳機,該耳塞式耳機在殼體的底面一體成型有熱熔膠邊,殼體與尾套插接之後通過超聲波使得熱熔膠邊熔融,從而將殼體與尾套結合在一起,這種殼體與尾套的組裝方式效率高,操作容易,殼體與尾套結合穩固,不容易脫落,實用性好。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以下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第一殼體的主視圖。
圖3是第一尾套的左視圖。
附圖標記包括:
1——第一殼體 2——第二殼體
3——第一尾套 4——第二尾套
5——第一導線 6——第二導線
7——線控器 8——第三導線
9——耳機接頭 10——第一熱熔膠邊
11——第一定位條。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便於組裝的耳塞式耳機,包括第一聽筒、第二聽筒、第一導線5、第二導線6、第三導線8和線控器7,所述第一聽筒包括第一殼體1和第一尾套3,所述第一殼體1內設有第一驅動器,所述第一殼體1的底部設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尾套3插接於所述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殼體1的底面一體成型有第一熱熔膠邊10,通過超聲波使得所述第一熱熔膠邊10熔融從而將所述第一尾套3與所述第一殼體1接合,所述第一導線5的一端穿過所述第一尾套3後與所述第一驅動器電連接,所述第二聽筒包括第二殼體2和第二尾套4,所述第二殼體2內設有第二驅動器,所述第二殼體2的底部設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尾套4插接於所述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殼體2的底面一體成型有第二熱熔膠邊,通過超聲波使得所述第二熱熔膠邊熔融從而將所述第二尾套4與所述第二殼體2接合,所述第二導線6的一端穿過所述第二尾套4後與所述第二驅動器電連接,所述第一導線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導線6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導線8的一端分別與所述線控器7電連接,所述第三導線8的另一端電連接有耳機接頭9。
該耳塞式耳機在殼體的底面一體成型有熱熔膠邊,殼體與尾套插接之後通過超聲波使得熱熔膠邊熔融,從而將殼體與尾套結合在一起,這種殼體與尾套的組裝方式效率高,操作容易,殼體與尾套結合穩固,不容易脫落,實用性好。
本實施例的第一殼體1的下部的側壁開設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尾套3一體成型有第一定位條11,所述第一定位條11插接於所述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殼體2的下部的側壁開設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尾套4一體成型有第二定位條,所述第二定位條插接於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第一定位條11和第一定位凹槽配合對第一尾套3進行限位,防止第一尾套3移位;第二定位條和第二定位凹槽配合對第二尾套4進行限位,防止第二尾套4移位。
本實施例的第一定位條11的頂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條的頂面均為斜面,兩個斜面的傾斜方向相反。對應的,第一定位凹槽的頂面也為斜面,該斜面與第一定位條11互相匹配。此外,第二定位凹槽的頂面也為斜面,該斜面與第二定位條互相匹配。該設置結構簡單,使得第一定位條11隻能插入第一定位凹槽,使得第二定位條只能插入第二定位凹槽,防止插錯,實用性好。
第一尾套3的外表面設有第一標記,所述第二尾套4的外表面設有第二標記。具體地,第一標記為「R」,第二標記為「L」,從而使得尾套與殼體能夠互相匹配,不會插錯。
本實施例的第一殼體1的外表面設有第一電源指示燈,所述第一電源指示燈與所述第一導線5電連接,所述第二殼體2的外表面設有第二電源指示燈,所述第二電源指示燈與所述第二導線6電連接。該設置結構簡單,使得用戶能夠知道聽筒是否與線控器7正常導通,實用性好。
本實施例的第一殼體1的外側面開設有第一透音孔,所述第二殼體2的外側面開設有第二透音孔。透音孔的作用是:在用戶佩戴耳機之後,外界的警示聲音(如喇叭聲)能夠通過該透音孔進入到人的耳朵裡,從而提高用戶在佩戴耳機時候的安全性。
本實施例的第一殼體1的內側面開設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殼體2的內側面開設有第二出音孔。出音孔用於傳導耳機發出的聲音。
本實施例的第一殼體1的內側面設有第一防塵網,所述第二殼體2的內側面設有第二防塵網,所述第一防塵網與所述第一出音孔連通,所述第二防塵網與所述第二出音孔連通。防塵網能夠防止灰塵進入到殼體內,保持殼體內的潔淨度。
本實施例的第一導線5、所述第二導線6和所述第三導線8的外表面均覆蓋有螢光層。該設置結構簡單,在黑夜中能夠發出螢光,便於用戶拿取耳機。
本實施例的線控器7內設有麥克風和數據儲存器,所述線控器7外表面設有數據傳輸接口,所述麥克風、所述數據儲存器和所述數據傳輸接口分別與所述線控器7電連接。該設置結構簡單,易於成型,使得耳機具有錄音和數據儲存、傳輸功能,實用性好。
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