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蛀靈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4:40:16
專利名稱:防蛀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於毛棉織品防蛀、防黴的衛生藥品。
現有家庭、倉庫、商店用於毛棉織品的防蛀、防黴衛生藥品是以荼或樟腦為主要成份的衛生球,對損壞羊毛織物的幕衣蛾Tineola、bisselliella、小圓皮蠹Anthrenus verbasci、黑皮蠹Attaganus piceus殺滅效果較差,其中荼會使紡織品變色、變質,對人體會直接引起一些中毒現象,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同時還存在環境汙染問題。最近我國又研製出一些以對二氯化苯為主要原料的無荼防蛀劑,雖然這些防蛀劑對蛀蟲有較好效果,但由於氣味難聞,毒性較大,同樣也存在環境汙染問題。近年來日本(JP平1-275501/1989)報導了以三聚甲醛(結構式Ⅰ)為主體的升華性防蛀劑,這些專利報導了當三聚甲醛與一些有防蛀作用的化合物以不同比率復配時,能100%殺死袋衣蛾Tinea pellionella。但經我們的生物測定表明,當三聚甲醛單獨或與其他防蛀劑復配時,僅對幕衣蛾有很好的殺滅作用,但對小圓皮蠹和黑皮蠹的效果還不理想。而這兩種蛀蟲又是中國及亞洲毛紡品、皮毛產品的主要蛀蟲。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對嚴重損壞毛棉織品的幕衣蛾、小圓皮蠹和黑皮蠹具有良好防蛀殺滅作用的高效防蛀劑。
本發明提出的防蛀靈由三聚甲醛(結構式Ⅰ)添加0.05-5%擬除蟲菊酯組成。在水浴中加熱三聚甲醛,使之熔化,加入0.05-5%的氯氣霧菊酯,待混合均勻後讓它冷卻結晶,即得本發明。為了方便使用,本發明添加輔料硅藻土、滑石粉、硬脂酸鋅壓製成片狀。其重量百分比是含擬除蟲菊酯的三聚甲醛∶硅藻土∶滑石粉∶硬脂酸鋅為50∶24∶24∶2。對加入的輔料硅藻土、滑石粉、硬脂酸鋅,加熱熔化攪拌混合均勻,冷卻成固體,磨碎成粉。將粉末在壓片機中壓製成含各種有效成份比例的片劑。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在於高效低毒,不汙染環境,製作工藝簡單,對嚴重損壞毛棉織品的幕衣蛾、小圓皮蠹和黑皮蠹顯示出良好的殺滅效果,並可根據各種需要控制不同的釋放速率,在較短時間內可釋放完畢不留痕跡。用本發明對黑麴黴、黃麴黴、桔青黴、擬青黴、變色麴黴、臘葉芽枝黴、木黴及球毛殼黴等混合黴菌作平板抑菌圈及揮發抑菌試驗表明,本發明對黴菌有抑菌效果。黑麴黴對本發明尤為敏感,0.1濃度%的抑菌圈即達5.2釐米。揮發抑菌試驗表明,在0.5克/升濃度時即有一定抗菌效果,在1克/升濃度時,有明顯的抗黴抑菌作用。本發明是一種理想的防蛀防黴劑,下面的對比試驗進一步證實了這種積極效果。
在1.3升容積的燒杯(1000ml燒杯)底部放置四片4×4cm的羊毛白坯織片上面放5條幕衣蛾幼蟲(3令)、5條小圓皮蠹幼蟲(4令)和5條黑皮蠹幼蟲(8-9令),沿燒杯壁放一個配尼西林玻璃小瓶,分成12組,在配尼西林瓶中分別放入不同重量的樟腦、荼、對、二氯化苯、三聚甲醛、氯氣霧菊酯,含1%的氯氣霧菊酯的三聚甲醛,然後用3絲聚乙烯薄膜密封燒杯口,置於25℃溫室中,觀察二周後檢查結果如下表。
從上面的生物測定可以看出三聚甲醛僅對幕衣蛾有很好的殺滅作用,對小圓皮蠹和黑皮蠹效果還不理想,微量的氯氣霧菊酯對小圓皮蠹和黑皮蠹沒有顯示出殺滅作用,而本發明在三聚甲醛中添加少量的氯氣霧菊酯時,即對幕衣蛾、小圓皮蠹、黑皮蠹顯示出良好的殺滅作用,進一步體現了本發明的積極效果。
以下的實施例將對本發明防蛀靈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防蛀靈的組分有含1%氯氣霧菊酯的三聚甲醛、硅藻土、滑石粉、硬脂酸鋅,其重量百分比為50∶24∶24∶2。
實施例2.防蛀靈組分由含0.05%溴氰菊酯(結構式Ⅲ)的三聚甲醛、硅藻土、滑石粉、硬脂酸鋅,重量百分比為75∶22∶22∶1。
實施例3.防蛀靈組分由含0.125%氯氰菊酯(結構式Ⅳ)的三聚甲醛、硅藻土、滑石粉、硬脂酸鋅,其重量百分比為75∶22∶22∶1。
實施例4.防蛀靈組分由含0.25%二氯苯醚菊酯(結構式Ⅴ)的三聚甲醛、硅藻土、滑石粉、硬脂酸鋅,其重量百分比為75∶22∶22∶1。
實施例5.防蛀靈組分由0.25%丙烯菊酯(結構式Ⅵ)的三聚甲醛、硅藻土、滑石粉、硬脂酸鋅,其重量百分比為75∶22∶22∶1。
使用上述配方測定它們對幕衣蛾、小圓皮蠹、黑皮蠹的防蛀作用發現,這幾種濃度在10天內都足以殺死這三種蛀蟲,有很好的殺滅防蛀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以三聚甲醛為主體的升華性防蛀靈,其特徵在於在三聚甲醛中添加0.05-5%擬除蟲菊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蛀靈,其特徵在於還加入硅藻土、滑石粉、硬脂酸鋅輔料製成片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用於毛棉織品防蛀、防黴防蛀靈,其主要特點是在由三聚甲醛為主體的成分中添加擬除蟲菊酯。因此,它對損壞毛棉織品的蛀蟲具有良好防蛀殺滅作用,並具有防黴作用,對毛棉織品質地無影響和對人體無危害健康的優點。
文檔編號A01N53/00GK1065377SQ9210840
公開日1992年10月21日 申請日期1992年5月7日 優先權日1992年5月7日
發明者戴小傑, 王延年, 鄭忠慶, 張泰平, 何金林, 郭培福, 符文俊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