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4:27:56 1
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組成:柴胡、梔子、丹皮、半夏、延胡索、鬱金各8-12克,雲苓、蒼朮、山藥各13-17克,厚樸、當歸各7-11克,膽南星4-8克,吳茱萸3-7克。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一種中藥,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於流入十二指腸的膽汁及其腸液通過幽門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而產生的炎症性病變,是胃炎中較為常見的類型。胃鏡下可見胃液較多,呈黃綠色,胃黏膜充血、水腫,或呈糜爛。其病因主要為胃大部切除胃空腸吻合術後,以及幽門功能失調和慢性膽道疾病等所致,臨床以胃脘疼痛,泛酸嘈雜,嘔吐苦水等為主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製成:柴胡、桅子、丹皮、半夏、延胡索、鬱金各8-12克,雲苓、蒼朮、山藥各13-17克,厚樸、當歸各7-11克,膽南星4-8克,吳茱萸3-7克。
[0005]優選的是所述的中藥由如下重量克數的原料製成:柴胡、桅子、丹皮、半夏、延胡索、鬱金各10克,雲苓、蒼朮、山藥各15克,厚樸、當歸各9克,膽南星6克,吳茱萸5克。
[0006]本發明中各原料藥的藥性如下:
柴胡:和解少陽,舒肝和胃,昇陽舉陷。治寒熱往來,胸滿脅痛,□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熱入血室`。
[0007]桅子: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於熱病心煩、花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傑腫痛、火毒瘡瘍、扭傷。
[0008]丹皮:清血,活血散瘀。治斑疹吐血,血滯經閉,經前發勢,癰腫瘡毒,損傷瘀血,陰虛發勢,無汗骨蒸。
[0009]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咳喘痰多,嘔吐反胃,胸脘痞滿頭痛眩暈,夜臥不安,癭瘤痰核,癰疽腫毒。
[0010]延胡索:活血,利氣,止痛。用於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跌扑腫痛。
[0011]鬱金:活血止能,行氣解鬱,清心涼血,疏肝利膽。主胸腹脅肋諸痛,婦女痛經,經閉,症瘕結塊,熱病神昏,癲狂,驚癇,吐血,衄備,血淋,砂淋,黃疸。
[0012]雲苓:益氣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溼熱,行水止洩。治氣虛勞傷、心腹脹滿、水腫、腹瀉、健忘、失眠等症。
[0013]蒼朮:健脾,燥溼,解鬱,闢穢,散寒解表。治溼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欲不振,嘔吐,洩灣,痢疾,痕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溼痺,足痿,夜盲。
[0014]山藥:清熱,解毒。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癧,痔漏。
[0015]厚樸:燥溼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溼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0016]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溼痺痛、跌扑損傷、癰疽瘡瘍。
[0017]膽南星:清熱化痰,息風定驚。用於痰熱咳嗽,咯痰黃稠,中風痰迷,癲狂驚癇。
[0018]吳茱萸:溫中,止痛,理氣,燥溼。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髒寒吐瀉,脘腹脹痛,經行腹痛,五更洩瀉,高血壓症,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溼疹,黃水瘡。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實施例1、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柴胡、桅子、丹皮、半夏、延胡索、鬱金各8克,雲苓、蒼朮、山藥各13克,厚樸、當歸各7克,膽南星4克,吳茱萸3克。
[0020]實施例2、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柴胡、桅子、丹皮、半夏、延胡索、鬱金各10克,雲苓、蒼朮、山藥各 15克,厚樸、當歸各9克,膽南星6克,吳茱萸5克。
[0021]實施例3、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柴胡、桅子、丹皮、半夏、延胡索、鬱金各12克,雲苓、蒼朮、山藥各17克,厚樸、當歸各11克,膽南星8克,吳茱萸7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製成:柴胡、桅子、丹皮、半夏、延胡索、鬱金各8-12克,雲苓、蒼朮、山藥各13-17克,厚樸、當歸各7-11克,膽南星4-8克,吳茱萸3-7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反流性胃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它的最佳優選組成:柴胡、桅子、丹皮、半夏、延胡索、鬱金各10克,雲苓、蒼朮、山藥各15克,厚樸、當歸各9克,膽南星 6克,吳茱萸5克。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3721174SQ201210387342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5日
【發明者】李順光 申請人:青島信立德中藥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