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爆內胎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1:20:06 2
專利名稱:一種防爆內胎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防爆內胎涉及車輛製造領域。
以往的內胎均為一膽獨胎,一旦猝不及防地漏損或爆裂,輕則車輛趴窩不起,重則失控釀成慘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能夠在爆胎時應急自救,並可保持正常運行功能的輪胎。
本實用新型由胎體和內控裝置組成。胎體至少由兩個內膽組成,內控裝置由通氣管和通閉閥組成。各內膽上的氣嘴與制在其相應處的環形封閉通閉管上的接口密接。在通氣管中內膽與內膽之間的相應段落處密閉串聯一可控制氣流通過與否的通閉閥。通閉閥為一管狀體,由滾動塞、正位簧組成,滾動塞的直徑小於通閉閥的內腔的內徑,大於通閉閥兩端接口管的內徑;接口管內的裡側安有一帶有一定彈力的正位簧,滾動塞位於腔內兩側正位簧彈力所及的中間部位。接口管內的裡側管壁上制有一正位簧的限位稜。在通氣管任意處制有一外部壓縮氣體進入的充氣門。一旦某隻內膽出現爆裂,其壓縮空氣殆盡,而通過通氣管與其相連的通閉閥的另端的好膽壓強依然存在,致使滾動塞突破正位簧的限制頂至一端接口管內口處將其封堵,與外部常壓空氣隔絕,從而保持了大多數內膽的正常工作。
本實用新型巧妙地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打破了舊有的內胎結構,解除了長期困擾車界的不可預期又猝不及防的爆胎、漏胎的後顧之憂,具有一旦爆胎後依然可保持車輛基本運行功能的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透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通閉閥處於開通狀態的剖面工作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通閉閥處於封閉狀態的剖面工作圖;圖4是本實施例二的透視圖。
實施例一本實施例由胎體1和內控裝置組成。胎體1至少由兩個內膽2組成,內控裝置由通氣管4和通閉閥6組成。各內膽2上的氣嘴3與制在其相應處的環形封閉通氣管4上的接口5密接。在通氣管4中,內膽2與內膽2之間的相應段落處密閉串聯一可控制氣流通過與否的通閉閥6。通閉閥6為一管狀體6,由滾動塞7、正位簧8組成。滾動塞7的直徑小於通閉閥6的內腔9的內徑,大於通閉閥6兩端接口管10的內徑;接口管10內的裡側安有一帶有一定彈力的正位簧8。滾動塞7位於腔內9兩側正位簧8彈力所及的中間部位。接口管10內的裡側管壁上制有一正位簧8的限位稜11。在通氣管4任意處制有一外部壓縮氣體進入的充氣門12。
其工作原理是當外部空氣經壓縮進入通氣管4、通閉閥6直至相互串通的內膽2之後,由於氣體的膨脹和正位簧8的作用,通閉閥6中的滾動塞7基本上處在中部位置,通閉閥6處於開通狀態;而一旦有某隻內膽2發生爆裂,其內部的壓縮空氣殆盡,而與其通閉閥6另端相連的好膽2內的壓強依然存在;由於閥6內外的壓差作用,導致滾動塞7突破正位簧8的彈力限制被推至另端,將接口管10的內口封堵,與外界常壓隔絕。如此保持了其它大多數內膽6的正常工作,丟失其一不足以影響整個輪胎的基本運行功能。
實施例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通閉閥6安裝的位置,即通閉閥6的一端安在通氣管4的接口5上,另一端與內膽2氣嘴3直接相連。
出廠時只要將事先制好的通閉閥6和通氣管4與內膽2串接密封即可;使用時同樣是一孔衝放氣,修補亦方便快捷,與常法無異。
權利要求1.一種防爆內胎,它由胎體(1)和內控裝置組成,其特徵在於胎體(1)至少由兩個內膽(2)組成,內控裝置由通氣管(4)和通閉閥(6)組成,各內膽(2)上的氣嘴(3)與制在其相應處的環形封閉通氣管(4)上的接口(5)密接,在通氣管(4)中內膽(2)與內膽(2)之間的相應段落處密閉串聯一可控制氣流通過與否的通閉閥(6),通閉閥(6)為一管狀體(6),由滾動塞(7)、正位簧(8)組成,滾動塞(7)的直徑小於通閉閥(6)的內腔(9)的內徑,大於通閉閥(6)兩端接口管(10)的內徑;接口管(10)內的裡側安有一帶有一定彈力的正位簧(8),滾動塞(7)位於腔內(9)兩側正位簧(8)彈力所及的中間部位,接口管(10)內的裡側管壁上制有一正位簧(8)的限位稜(11),在通氣管(4)任意處制有一外部壓縮氣體進入的充氣門(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爆內胎,其特徵在於通閉閥(6)的一端安在通氣管(4)接口(5)上,另一端則與內膽(2)氣嘴(3)直接相連。
專利摘要一種防爆內胎,涉及車輛製造領域。它由胎體1和內控裝置組成。胎體1至少由兩個內膽2組成,內控裝置由通氣管4和通閉閥6組成。一旦某隻內膽扎漏或爆裂,其膽內壓縮空氣殆盡,而與其相連的通閉閥6的另端上的好膽2內的壓強依然存在,由於壓差作用,使通閉閥6處於關閉狀態,從而保證了其它好膽2照常工作。本實用新型有效地消除了長期困擾車界的不可預期又猝不及防的爆胎漏胎問題的隱患,具有安全可靠、換用方便的特點。
文檔編號B60C5/00GK2631793SQ0326573
公開日2004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3日
發明者田珉 申請人:田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