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型河道治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0:58:01 4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型河道治理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村鎮人口不斷集中,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城鎮汙水排放量也不斷增加,然而由於過去「重建設,輕環保」的舊觀念,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後於城鎮建設的發展,缺乏必要的汙水收集系統和汙水處理設施,汙水無序亂流,不僅直接汙染了小城鎮自身生態環境,影響了居民的生活環境,而且小河道的汙水流入河湖之中,造成了河湖水體的嚴重汙染,已成為區域性水環境的重要汙染源,對環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由此可見城鎮的河道汙染治理關係到我國環境狀況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非常有前途和極具生命力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改善小型河道水質的小型河道治理系統,以解決目前小城鎮河道汙染嚴重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小型河道治理系統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小型河道治理系統,包括用於攔截漂浮物的攔截壩及位於所述攔截壩下遊的利用微生物膜淨化水質的生物處理區;所述攔截壩上設有均勻分布的布水孔用於均勻布水,所述布水孔沿水流方向穿過所述攔截壩。
所述生物處理區包括用於形成微生物膜的生物淨化裝置;所述生物淨化裝置包括平放於河道底部的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內設有垂直於水流方向延伸的連接結構,用於形成微生物膜淨化水質的生物基帶的下端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接結構上,上部懸浮在水中,所述連接結構上間隔設置多個所述生物基帶。
所述方形框架內設有多個所述連接結構,所述連接結構沿水流方向間隔設置。
所述連接結構是尼龍繩。
所述生物淨化裝置有多個,沿水流方向間隔設置。
所述生物處理區還包括向所述生物淨化裝置提供氧氣的鼓風曝氣裝置,所述鼓風曝氣裝置包括氣源、設置於所述生物基帶下方具有微孔的布氣管道及連接所述氣源與布氣管道的曝氣管道。
所述攔截壩有兩道,包括位於上遊的第一道攔截壩和位於下遊的第二道攔截壩;所述生物處理區位於第二道所述攔截壩的下遊。
所述小型河道治理系統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道攔截壩上遊、第一道攔截壩與第二道攔截壩之間及生物處理區的土工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攔截壩可有效攔截水中的漂浮物,對水質進行初步淨化,攔截壩上的布水孔可平整水流,均勻布水,使水流進入生物處理區後能夠得到充分淨化;生物處理區內附著在微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有機汙染物,淨化水質,使水質達到相關排放標準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小型河道治理系統的實施例1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小型河道治理系統的實施例1的生物淨化裝置的示意圖;
圖3為為本實用新型的小型河道治理系統的實施例1的布氣管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小型河道治理系統的實施例1,如圖1至圖3所示。
小型河道治理系統包括位於上遊的第一道攔截壩1,壩高約1米,用於攔截水面上的漂浮物並使水中的顆粒物沉澱,離壩頂30釐米高度設有一排均勻分布的布水孔,布水孔沿水流方向穿過壩體,用於平整水流,均勻布水。第二道攔截壩2位於第一道攔截壩下遊約25米,用於進一步攔截、沉澱。第二道攔截壩2下遊為生物處理區3,為配合第二道攔截壩2後部的生物處理區3,第二道攔截壩2的布水孔高度比第一道攔截壩1略低,距壩頂40釐米,使水流從下部進入生物處理區3,充分發揮生物處理區3中微生物膜的淨化作用。此外,第一道攔截壩上遊、第一道攔截壩1與第二道攔截壩2之間及生物處理區3的河道底部鋪設有土工布防水加固,增加系統的穩定性。
生物處理區3位於第二道攔截壩2下遊,長度約30米,包括多個沿河道流向間隔設置的生物淨化裝置4,生物淨化裝置4的數量視具體的水流情況及水質狀況而定,在本實施例中,採用五道生物淨化裝置4。生物淨化裝置4包括平放設置在河道底部的長方形框架11,框架11的寬度與河道底部寬度相近,框架11內沿水流流向方向設置有多道間距相同的尼龍繩12,載有用於淨化水質的微生物的生物基帶13的下端連接在尼龍繩12上,上部懸浮在水中,可在水中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微生物膜。每道尼龍繩12上間隔設置多個生物基帶13,每道尼龍繩12上的生物基帶13可配合形成幾乎覆蓋整個河道水流截面的淨化層,設有多道尼龍繩12的生物淨化裝置4可充分淨化水質。尼龍繩12的間距及生物基帶13的密度根據實際水流情況調整。
風機房5設置在生物處理區3中段岸邊,內設作為氣源的風機或氣泵,以及電控櫃等專用配電設備。每個生物淨化裝置4的下方都對應設有的布氣管道框架21,布氣管道框架21的尺寸與生物淨化裝置4一致,一條邊設置在連接到風機房的曝氣管道6上。布氣管道框架21內對應生物基帶13的下方設有多條沿水流方向延伸的布氣管道22,布氣管道22連接到曝氣管道6上,每根布氣管道22上均設有微型曝氣孔,用於向上方的生物基帶13提供氧氣供其形成微生物膜。
兩道攔截壩可將河道中的漂浮物及顆粒物攔截在生物處理區前端,對水流初步淨化過濾,可根據情況定期人工清理,攔截壩的布水孔可使進入生物處理區的水流均勻、平緩。生物淨化裝置上經過曝氣的生物基帶會形成微生物膜,微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有機汙染物,淨化水質,生物淨化裝置上可形成多道微生物模,可充分淨化水質。經過五道生物淨化裝置的淨化後,水中的大部分汙染物會得到有效分解、淨化,使水質達到相關排放標準的要求。
在上述實施例中,攔截壩有兩道。在其它實施例中,根據水流及水質情況也可僅設一道攔截壩或者設置三道或更多攔截壩。
在上述實施例中,生物淨化裝置的連接結構是尼龍繩。在其它實施例中,連接結構也可是其它材料如圓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