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牽引復位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4:35:16 3
專利名稱:四肢骨折牽引復位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是醫療器械中的一種牽引裝置。
現有技術四肢骨折的牽引復位裝置,由骨折的近、遠端肢體固定部分和動力牽開部分組成。常用的有臺式和可攜式兩種。臺式由於體積大、重量重、造價高所以不易推廣。例如《LCT-B型骨折牽引復位機》中華骨科雜誌1987年第七卷第3期。《多功能復位牽引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號88211626.6。可攜式有《一種多功能四肢骨折脫位整復裝置》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號89207038.2。該裝置託架易旋轉,調節距離短而且廢時廢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輕便簡單、適用範圍廣、造價低,容易推廣的四肢骨折牽引復位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動力調節杆的近端裝有託架和固定板,遠端通過橫杆裝有指套和足板。其中動力調節杆由外管、帶有內螺紋的中管、內管和帶有手柄的絲杆組成,託架由軟墊、託板和園管組成。固定板由定板和活動板組成。使用時託架放於骨折肢體的近端,固定板固定整個器械。如上肢或足趾骨折則把指套套於指或趾上,如下肢骨折則把足固定在足板上。抽出中管,抽不動時用螺釘固定住。然後旋轉絲杆手柄,使內管伸出,作動力牽引,達到骨折端牽開復位的目的。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使用方便省力,適用範圍廣,肢體近、遠端固定部分接觸面大、壓力均勻,避免了疼痛和損傷。重量輕、造價低、便於推廣。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構造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構造圖。
圖3是實施例的動力調節杆的縱剖面構造圖。
圖4是實施例的託架的縱剖面構造圖。
圖5是實施例的手指固定部分的主視構造圖。
圖6是實施例的手指固定部分的左視構造圖。
圖中1、軟墊 2、託板 3、園管 4、定板 5、活動板6、活動板固定螺釘 7、外管 8、中管 9、內管、10、絲杆 11、園管固定螺釘 12、中管固定螺釘13、橫杆 14、螺母 15、絲杆 16、螺母 17、橫板18、絲杆 19、指套 20、螺母 21、絲杆 22、足板在
圖1所示實施例中,動力調節杆的近端裝有託架和固定板,遠端通過橫杆裝有手指固定部分和足固定部分。其中託架有軟墊(1)託板(2)和園管(3)組成,軟墊可避免支撐部損傷,園管中部有一圈帶有四個孔的槽,插入外管(7)的近端後螺釘(6)且好插入槽中,在託架四個常用位置上螺釘則進入孔中,固定方便可靠。動力調節杆有外管(7)中管(8)內管(9)和絲杆(10)組成,外管中管作距離的粗調節作用,螺釘(12)可固定中管,中管有內螺紋,絲杆近端有外螺紋遠端有手柄,這樣調節絲杆,絲杆上升套在絲杆中部的內管也上升,起到動力牽引的作用和距離微調的作用。內管(9)遠端有一橫杆(13),橫杆中間有一條槽,絲杆(15)(21)可在槽中上、下移動並通過螺母(14)(20)固定住。手指固定部分有指套(19)通過絲杆(18)螺母(16)固定在橫板(17)上,橫板再通過絲杆(15)螺母(14)固定於橫杆(13)上,五個手指插入指套後旋轉螺母(16)調節絲杆(18)長度,使五個手指受力均勻。足板(22)通過繃帶固定患肢足部。固定板有分別帶有四個孔的定板(4)和活動板(5)組成。調節螺釘(6)可固定或卸下活動板。
使用方法1、按放器械時可把本器械平放於床、臺、地面上或卸下活動板(5)夾於床邊、擔架、側杆上等。2、把託架按放於患肢的近端,例上肢放於腋部、下肢放於會陰部等。3、如上肢、足趾骨折則把指套(19)套於指、趾上,如下肢骨折則把足固定在足板(22)上。4、撥出中管(8),撥不動時擰緊螺釘(12)固定中管。旋動絲杆(10)牽開骨折斷端,達到牽引復位的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四肢骨折牽引復位器,是按骨折肢體的近端固定部分、牽開部分和肢體遠固定部分的順序連接的;其特徵是託架與動力調節杆的近端連接,動力調節杆的遠端通過橫杆與手指固定部分和足板連接,而動力調節杆的近段還有固定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骨折牽引復位器,其特徵是託架由軟墊、託板和在託板一端的帶有一圈槽及4個孔的園管組成;固定板由分別有四個孔的定板和活動板組成,其中活動板上還有一固定螺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骨折牽引復位器,其特徵是動力調節杆由近端、遠端各有一個固定螺釘的外管和在外管內的有內螺紋的中管和在中管內套在絲杆上的遠端有橫杆的內管以及近端有外螺紋遠端有手柄的絲杆組成;手指固定部分是5個指套通過5個絲杆和螺母與橫板相連,橫板再通過一個絲杆和螺母固定在橫杆上的。
專利摘要四肢骨折牽引復位器是醫療器械中的一種牽引裝置。是按骨折肢體的近端固定部分、牽開部分和肢體遠固定部分的順序連接的,其特點是託架與動力調節杆的近端連接,動力調節杆的遠端通過橫杆與手指固定部分和足板連接,而動力調節杆的近段還有固定板。本器械結構簡單、牢固,不易損傷,造價低,攜帶方便,可在大、中、小醫院及野外使用。
文檔編號A61F5/04GK2100200SQ9121313
公開日1992年4月1日 申請日期1991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1991年1月25日
發明者汪心毅 申請人:汪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