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動終端及其射頻架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6:53:26 2
本發明涉及移動終端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移動終端的射頻架構。
背景技術:
目前手機的發展由2G到3G和4G,隨著模式的增加,頻段也增加很多,特別是對於做海外方案的項目,4G FDD頻段會很多,這對於天線來說,難度會增加很多。
另外一方面,隨著手機ID越來越趨於金屬化,而金屬化則意味著天線環境越來越差。但海外項目基本上都有多個低頻頻段,這對於信號來說,頻段越低,波長越長,天線需要的面積就越大,而多個低頻頻段意味著需要多個低頻的天線,這對於金屬天線來說,對手機ID的限制就很大。
現有手機的射頻結構,一般都是通過切換開關來實現,就是上下都有低頻天線,通過切換頻段來選擇天線,但是,增加切換開關就相當於增加器件,而增加器件就會增加損耗,有時候所增加的損耗基本抵消了天線的作用,同時天線開關的價格也比較高,對主板布局要求也較高,不適合快速設計。
因此,現有技術尚有待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射頻架構,無需增加切換開關。
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對主板布局要求低,適合快速設計。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移動終端射頻架構,由收發器、主射頻開關、分集開關、主天線和分集天線組成;收發器經由主射頻通路連通主射頻開關,收發器經由分集通路連接分集開關,band20/band17/band13低頻頻段的主集天線信號經由分集通路調試,band20/band17/band13低頻頻段的分集天線信號經由主射頻通路調試。
所述的移動終端射頻架構,其中:所述主天線的低頻頻段用於調試850/900MHz頻段。
所述的移動終端射頻架構,其中:所述分集天線的低頻頻段用於調試700/800MHz頻段。
所述的移動終端射頻架構,其中:600-850MHz低頻頻段的主集天線信號經由分集通路調試,600-850MHz低頻頻段的分集天線信號經由主射頻通路調試。
一種移動終端,包括基於天線的射頻架構,其中:所述射頻架構設置為上述中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終端射頻架構。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及其射頻架構,通過調整主集和分集的通路來實現天線的切換,既不需要增加切換開關,也不會增加損耗,同時,對主板布局要求還低,非常適合快速設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移動終端射頻架構的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圖1是本發明移動終端射頻架構的原理圖,以4G FDD頻段的手機為例,該手機的射頻構架由收發器101、主射頻開關102、分集開關103、主天線104和分集天線105組成;收發器101經由主射頻通路106連通主射頻開關102,收發器101經由分集通路108連通分集開關103。
在正常的射頻構架下,所有射頻的主集天線信號都走主射頻開關102,例如,2G頻段的低頻GSM850和GSM900,又如,4G頻段的低頻band20、band17、band13以及band5,如果所有頻段的主集天線信號都走主天線104,勢必會導致主天線104的低頻帶寬需要很寬,由此對天線環境要求就高,這樣一來就會對手機ID產生很多限制,甚至是做不出來。
實際上,任何一個4G頻段都既有主集天線又有分集天線,分集天線只是起到輔助主集天線的作用,其重要性自然不如主集天線,本發明正是利用了這一特性,為避免多個低頻都集中在主天線104上,特意將band20/band17/band13低頻頻段的主集天線信號經由分集通路108調試,而band20/band17/band13低頻頻段的分集天線信號經由主射頻通路106調試,這種由主射頻通路106走分集天線信號、分集通路走主集天線信號的做法,一方面,不用額外增加天線開關,降低成本,減少損耗,另一方面,降低了主天線104對環境的要求,對主板布局要求低,非常適合快速設計。
在本發明移動終端射頻架構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主天線104的低頻頻段用於調試850/900MHz頻段,和/或,所述分集天線105的低頻頻段用於調試700/800MHz頻段,提升了band20/band17/band13頻段的主集天線性能,保證了正常通話和上網效果。
其次,4G FDD低頻頻段並不局限於band20/band17/band13頻段,也可以是600-850MHz之間的頻段。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足以限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增減、替換、變換或改進,例如,本發明不局限於4D FDD頻段,還可以用於2G或3G頻段,而所有這些增減、替換、變換或改進後的技術方案,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