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1:22:51 4
專利名稱: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夠在醫生為病人做跟骨骨折復位手術時精確快捷地將骨折移位的跟骨快骨塊速復位的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屬於醫療器械製造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跟骨骨折打多因高處墜落或擠壓傷所致,在垂直暴力下,後關節面與距骨相互作用,造成跟骨壓縮、塌陷、粉碎,骨折線往往順著骨小梁排列至跟骨底部,跟骨高度減小,寬度增寬,由於跟腱附著於跟骨骨節,肌腱的向上牽拉使跟骨骨折塊向上移位,從而使貝累氏角和十字角減小。因此治療需要手術恢復貝累氏角、重建距下關節面。Sch印ers等對920 例跟骨骨折調查顯示,60%的跟骨骨折採用手術治療,對于波及距下關節的跟骨骨折,95% 的患者採用手術方法治療。可見恢復距下關節的解剖關係對術後的療效影響巨大。而手術當中的復位對手術醫生提出了巨大挑戰,以往的方法是跟骨結節牽引加撬撥復位,但在實際操作中,牽引只會加大距下關節的間隙,並不能使骨折塊復位,最終還是需要反覆撬撥, 而反覆撬撥的結果是骨折塊越撬越碎,最後不得不草草收場。[0003]公開號CN 101856258A、跟骨骨折手術用撐開復位鉗,主要包括鋼針套筒,其特徵在於所述鋼針套筒通過旋轉軸活動設置在撐臂的端部,兩個撐臂的另一端部通過銷軸活動連接;兩個撐臂之間還設置有一個螺杆,該螺杆一端通過銷軸與一個撐臂活動相連,另一端穿過另一撐臂並由羊角螺絲固定。缺點一是用於跟骨骨折復位的鋼針套筒過於靈活, 不利於固定待覆位跟骨;二是復位鉗由兩個羊角螺絲固定,調節時需對兩個羊角螺絲進行調整和定位,較為繁瑣;三是U形鉗體的設計,不貼合手型,不利於醫生手握
實用新型內容
[0004]設計目的為了避免上述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在跟骨骨折復位手術中能夠精確、快速為骨折的跟骨復位的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0005]設計方案為了實現上述設計目的。設計一種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包括鉗體,所述鉗體的兩個鉗頭呈V形且兩個鉗頭頭部分別向下延伸出與鉗體水平面垂直的針管,鉗體的兩個手柄分為固定手柄和活動手柄,其中,螺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手柄一側且與固定手柄呈嵌入式動配合,另一端穿過活動手柄尾部的螺孔與活動手柄呈螺旋動配合,固定手柄與活動手柄之間的螺杆上裝有螺母,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要設計特徵。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鉗頭呈V形設計可使骨折的跟骨能夠通過克氏針牢固的固定在V形鉗頭上,便於醫生手握跟骨骨折旋轉復位鉗的手柄對骨折的跟骨骨塊進行旋轉復位,當骨折的跟骨骨塊較小,在手術中需要調節鉗頭的距離時,由於螺杆一端與固定手柄呈嵌入式動配合,螺杆的另一端穿過活動手柄尾部的螺孔與活動手柄呈螺旋動配合,因此,只要旋轉螺杆,活動手柄尾部螺孔內的螺紋會根據螺杆旋轉的方向不同而進行調節開與合,從而控制鉗頭的距離,調節到合適位置後,只需將螺母旋至活動手柄處,即可固定手柄在螺杆上的位置,方便又快捷,極大的方便了醫生在手術中對不同跟骨骨傷的復位操作需要,同時鉗體手柄更符合人體手握工具的特點與需要,更加方便醫生手術操作。[0006]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一是鉗頭的針管為固定針管,有利於對固定的跟骨骨塊進行復位操作;二是鉗體手柄尾部通過螺杆和螺母調節固定手柄的開合,既能精確定位手術中所需的鉗頭距離,又方便醫生快捷操作,減少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三是鉗體手柄的設計更符合人體手握工具的特點,無需特殊培訓即可方便醫生進行手術操作。[0007]技術方案一種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包括鉗體,所述鉗體的兩個鉗頭呈V形且兩個鉗頭頭部分別向下延伸出與鉗體水平面垂直的針管,鉗體的兩個手柄分為固定手柄和活動手柄,其中,螺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手柄一側且與固定手柄呈嵌入式動配合,另一端穿過活動手柄尾部的螺孔與活動手柄呈螺旋動配合,固定手柄與活動手柄之間的螺杆上裝有螺母。
[0008]圖1是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的主視示意圖。[0009]圖2是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的仰視示意圖。[0010]圖3是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在旋轉跟骨骨塊前的示意圖。圖4是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在旋轉跟骨骨塊後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1 :根據附圖1-4。一種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包括鉗體,其特徵是所述鉗體的兩個鉗頭I呈V形且兩個鉗頭I頭部分別向下延伸出與鉗體水平面垂直的針管2,鉗體的兩個手柄分為固定手柄301和活動手柄302,其中,螺杆4 一端固定在固定手柄301 —側且與固定手柄301呈嵌入式動配合,另一端穿過活動手柄302尾部的螺孔與活動手柄302 呈螺旋動配合,固定手柄301與活動手柄302之間的螺杆上裝有螺母5。所述針管2的管道為克氏針孔201。所述兩個鉗頭I呈V形,且最大夾角為60度。所述固定手柄301與活動手柄302上刻有防滑凹紋。其製作工藝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闡述。[0013]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雖然對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思路作了比較簡單的文字描述,但是這些文字描述,只是對本實用新型設計思路的簡單文字描述,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設計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實用新型設計思路的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包括鉗體,其特徵是所述鉗體的兩個鉗頭(I)呈V形且兩個鉗頭(I)頭部分別向下延伸出與鉗體水平面垂直的針管(2),鉗體的兩個手柄分為固定手柄(301)和活動手柄(302),其中,螺杆(4)一端固定在固定手柄(301) —側且與固定手柄(301)呈嵌入式動配合,另一端穿過活動手柄(302)尾部的螺孔與活動手柄(302)呈螺旋動配合,固定手柄(301)與活動手柄(302)之間的螺杆上裝有螺母(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其特徵是所述針管(2)的管道為克氏針孔(20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其特徵是所述兩個鉗頭(I)呈V形, 且最大夾角為60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其特徵是所述固定手柄(301)與活動手柄(302)上刻有防滑凹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夠精確快捷地將骨折移位的跟骨骨塊快速復位的跟骨骨折旋轉復位器,包括鉗體,所述鉗體的兩個鉗頭呈V形且兩個鉗頭頭部分別向下延伸出與鉗體水平面垂直的針管,鉗體的兩個手柄分為固定手柄和活動手柄,其中,螺杆一端固定在固定手柄一側且與固定手柄呈嵌入式動配合,另一端穿過活動手柄尾部的螺孔與活動手柄呈螺旋動配合,固定手柄與活動手柄之間的螺杆上裝有螺母。優點一是有利於對固定的跟骨骨塊進行復位操作;二是鉗體手柄尾部通過螺杆和螺母調節固定手柄的開合,既能精確定位,又方便醫生快捷操作;三是鉗體手柄的設計更符合人體手握工具的特點,方便醫生進行手術操作。
文檔編號A61B17/56GK202821559SQ20122048046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0日
發明者高志朝, 王梅, 李小軍 申請人:杭州市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