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18 10:08:41 1
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由千斤拔、刀豆、黃芪、巴戟天、淫羊藿、山茱萸、菟絲子、川芎、龍骨、牡蠣、地龍、自然銅、木豆葉、熟地黃、炙甘草所製成,首先取所述山茱萸70~100g、川芎100~130g、菟絲子30~60g粉碎成細粉備用;另取千斤拔280~320g、刀豆180~220g、黃芪80~120g、巴戟天80~120g、淫羊藿80~120g、龍骨80~120g、牡蠣80~120g、地龍30~60g、自然銅30~60g、木豆葉80~120g、熟地黃80~120g、炙甘草20~40g。本藥具有益肝補腎,強筋健骨,舒筋祛風的作用,且藥物毒性微,適宜患者長期服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以中草藥為原料製備的一種中成藥,同時還涉及該藥物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為特徵,以致骨的脆性及骨折危險性增高的一種全身性骨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0003]中醫古籍中沒有記載骨質疏鬆這一病名,但與之相應的疾病症狀描述散見於歷代醫書中。目前中醫將該病歸為中醫的骨痿、骨痺、腎虧或腰背痛等範疇,病位在腎,與肝、脾、胃等臟腑有關。骨的生長發育、強勁、衰弱與腎精盛衰關係密切。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養而強健有力;腎精虧虛則骨髓生化無源,骨骼失養而痿弱無力。肝主藏血,且主疏洩,肝和腎關係密切,有「乙癸同源」之說,精和血之間相互滋生和轉化,且肝腎陰陽息息相通,在生理和病理上均相互影響,骨質疏鬆患者多見肝腎不足證。肝腎虧虛則骨無以充,使骨礦含量下降,骨密度降低而導致骨質疏鬆,出現骨骼疼痛,甚則骨折等症。
[0004]近年來治療骨質疏鬆臨床常用的中成藥有骨松康膠囊及骨痺丸等,該藥取得了一定療效,但長期服用有副作用發生。骨松康膠囊的成分中含有川烏和草烏,因川烏和草烏含有烏頭鹼成分,長期服用可發生神經性毒副作用。骨痺丸的處方組成中含有馬錢子成分,長期服用可發生呼吸 中樞抑制等反應。這些給骨質疏鬆患者長期用藥帶來了一定風險。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溫補腎陽,益肝補腎,強筋健骨,舒筋祛風,且藥物毒性微,適宜患者長期服用的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
[0006]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的製備方法。
[0007]本發明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的技術方案是:由千斤拔、刀豆、黃芪、巴戟天、淫羊藿、山茱萸、菟絲子、川芎、龍骨、牡蠣、地龍、自然銅、木豆葉、熟地黃、炙甘草所製成,其特徵在於,首先取山茱萸70~100g、川芎100~130g、菟絲子30~60g粉碎成細粉備用;另取千斤拔280~320g、刀豆180~220g、黃芪80~120g、巴戟天80~120g、淫羊藿80~120g、龍骨80~120g、牡蠣80~120g、地龍30~60g、自然銅30~60g、木豆葉80~120g、熟地黃80~120g、炎甘草20~40g。
[0008]本發明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最佳配比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千斤拔300g、刀豆200g、黃芪100 g、巴戟天100g、淫羊藿100g、山茱萸80 g、菟絲子50 g、川芎120g、龍骨100g、牡蠣100g、地龍50g、自然銅50g、木豆葉100g、熟地黃100g、炙甘草30g。
[0009]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千斤拔,味甘,微澀,性平,歸肝、腎、脾、胃經,具有益肝腎、強腰膝,舒筋絡,補脾胃的作用,具有很好的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健脾除溼、舒筋活絡、消炎止痛的功效,為方中主藥;刀豆味甘,性溫,歸腎、胃經,溫腎暖胃,熟地「填骨髓,長肌肉」;山茱萸味甘、酸,性溫,歸肝、腎經,補益肝腎;淫羊藿味辛、甘,歸肝、腎經,主補腎陽,強筋骨;黃芪味甘,性溫,歸脾、肺經,補氣,《日華子本草》謂「助氣,壯筋骨」;龍骨、牡蠣壯骨益髓;諸藥合用,使肝腎得以補益,骨骼得以營養,骨質得以恢復。
[0010]本發明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的製備方法是:其特徵在於由千斤拔300g、刀豆200g、黃芪100g、巴戟天100g、淫羊藿100g、山茱萸80g、菟絲子50g、川芎120g、龍骨100g、牡蠣100g、地龍50g、自然銅50g、木豆葉100g、熟地黃100g、炙甘草30g製成,首先取上述藥物中的山茱萸80g、川芎120g、菟絲子50g粉碎成細粉並經80目篩過篩,不能過篩繼續粉碎過篩備用;取千斤拔300g、刀豆200g、黃苗100g、巴戟天100g、淫羊藿100g、龍骨100g、牡蠣100g、地龍50g、自然銅50g、木豆葉100g、熟地黃100g、炙甘草30g,將藥物放入煎鍋中,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 1.0小時,合併兩次煎液濾過,將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5~1.20,溫度為60°C,噴霧乾燥,得浸膏粉,加入上述備用細粉,混勻,裝入膠囊,製成1000粒即為中成藥膠囊成品。
[0011]本藥物的配比和製備方法與其它技術中成藥製劑相比,具有配伍合理,並具氣微香,味微甜、澀,且加工合理,做到提取精製,又保持原藥性味不變的中成藥膠囊。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由千斤拔、刀豆、黃芪、巴戟天、淫羊藿、山茱萸、菟絲子、川芎、龍骨、牡蠣、地龍、自然銅、木豆葉、熟地黃、炙甘草所製成,其特徵在於,首先取山茱萸70~100g、川芎100~130g、菟絲子30~60g粉碎成細粉備用;另取千斤拔280~320g、刀豆180~220g、黃芪80~120g、巴戟天80~120g、淫羊藿80~120g、龍骨80~120g、牡蠣80~120g、地龍30~60g、自然銅30~60g、木豆葉80~120g、熟地黃80~120g、炙甘草20~40g。千斤拔,味甘,微澀,性平,歸肝、腎、脾、胃經,具有益肝腎、強腰膝,舒筋絡,補脾胃的作用,具有很好的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健脾除溼、舒筋活絡、消炎止痛的功效,為方中主藥;刀豆味甘,性溫,歸腎、胃經,溫腎暖胃,熟地「填骨髓,長肌肉」;山茱萸味甘、酸,性溫,歸肝、腎經,補益肝腎;淫羊藿味辛、甘,歸肝、腎經,主補腎陽,強筋骨;黃芪味甘,性溫,歸脾、肺經,補氣,《日華子本草》謂「助氣,壯筋骨」;龍骨、牡蠣壯骨益髓;諸藥合用,使肝腎得以補益,骨骼得以營養,骨質得以恢復。最佳配比為千斤拔300g、刀豆200g、黃芪100 g、巴戟天100g、淫羊藿100g、山茱萸80 g、菟絲子50 g、川芎120g、龍骨100g、牡蠣100g、地龍50g、自然銅50g、木豆葉100g、熟地黃100g、炙甘草30g。
[0013]本發明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由千斤拔300g、刀豆200g、黃芪100g,巴戟天100g、淫羊藿100g、山茱萸80 g、菟絲子50g、川芎120g、龍骨100g,牡蠣100g、地龍50g、自然銅50g、木豆葉100g、熟地黃100g、炙甘草30g製成,首先取上述藥物中的山茱萸80g、川芎120g、菟絲子50g粉碎成細粉並經80目篩過篩,不能過篩繼續粉碎過篩備用;取千斤拔300g、刀豆200g、黃苗100g、巴戟天100g、淫羊藿100g、龍骨100g、牡蠣100g、地龍50g、自然銅50g、木豆葉100g、熟地黃100g、炙甘草30g,將藥物放入煎鍋中,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1.0小時,合併兩次煎液濾過,將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5~1.20,溫度為60°C,噴霧乾燥,得浸膏粉,加入上述備用細粉,混勻,裝入膠囊,製成1000粒即為中成藥膠囊成品。
[0014]本藥物的配比和製備方法與其它中成藥製劑相比,例如骨松康膠囊及骨痺丸等,本藥具有配伍合理,並具氣微香,味微甜、澀,且加工合理,做到提取精製,又保持原藥性味不變的中成藥膠囊。成藥名稱為密骨膠囊,對76例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患者進行臨床應用。進行對照觀察,觀察組有效率92.10%,對照組有效率80%,統計學處理有顯著差異(P<0.01),無不良事件發生,證明本發明能有效地治療骨質疏鬆症所伴有的腰背疼痛、脛膝酸軟等症狀,延緩骨丟 失,本技術對臨床提供了治療骨質疏鬆症的一種新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由千斤拔、刀豆、黃芪、巴戟天、淫羊藿、山茱萸、菟絲子、川芎、龍骨、牡蠣、地龍、自然銅、木豆葉、熟地黃、炙甘草所製成,其特徵在於,首先取山茱萸70~100g、川芎100~130g、菟絲子30~60g粉碎成細粉備用;另取千斤拔280~320g、刀豆180~220g、黃芪80~120g、巴戟天80~120g、淫羊藿80~120g、龍骨80~120g、牡蠣80~120g、地龍30~60g、自然銅30~60g、木豆葉80~120g、熟地黃80~120g、炎甘草20~40g。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千斤拔300g、刀豆200g、黃芪100 g、巴戟天100g、淫羊藿100g、山茱萸80 g、菟絲子50 g、川芎120g、龍骨100g、牡蠣100g、地龍50g、自然銅50g、木豆葉100g、熟地黃100g、炙甘草30g。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由千斤拔300g、刀豆200g、黃苗100g、巴戟天100g、淫羊藿100g、山茱萸80g、英絲子50 g、川彎120g、龍骨100g、牡蠣100g、地龍50g、自然銅50g、木豆葉100g、熟地黃100g、炙甘草30g製成,首先取上述藥物中的山茱萸80g、川芎120g、菟絲子50g粉碎成細粉並經80目篩過篩,不能過篩繼續粉碎過篩備用;取千斤拔300g、刀豆200g、黃苗100g、巴戟天100g、淫羊藿100g、龍骨100g、牡蠣100g、地龍50g、自然銅50g、木豆葉100g、熟地黃100g、炙甘草30g,將藥物放入煎鍋中,加水煎 煮2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時,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1.0小時,合併兩次煎液濾過,將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5~1.20,溫度為60°C,噴霧乾燥,得浸膏粉,加入上述備用細粉,混勻,裝入膠囊,製成1000粒即為中成藥膠囊成品。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3989806SQ201410228597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8日
【發明者】方蘇亭, 孫捷, 諸葛天瑜, 禹建春 申請人:台州市博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