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顯示鈣化是怎麼回事(專家說回聲)
2023-05-09 14:15:06 3
由於受疫情的影響,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熱情也是一路飆升。想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自然少不了做體檢。
各大體檢單上的種子選手當屬超聲,超聲是一種影像學檢查,無創、方便、便宜,可謂是老少皆宜。但是,面對一張充滿專業術語的超聲檢查報告單,很多人會十分懵圈,回聲、鈣化灶、邊界......這都什麼意思啊?
別怕,跟著小編一起聽聽專家們怎麼說。一張合格的超聲報告,分為三部分:圖像、描述、結論。
1.蜜汁疑惑的黑白色圖像
人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震動頻率在50-20000Hz之間,超過的20000Hz的聲波人耳無法聽到,這種聲音稱為超聲波。
和普通的聲音一樣,超聲波能向一定方向傳播,而且可以穿透物體,如果碰到障礙,就會產生回聲,不同的障礙物就會產生不同的回聲。超聲通過小小的探頭髮出和接收聲波,將不同的回聲收集並通過計算處理而顯示圖像,這就好比,有的人在買西瓜時會敲一敲,通過聲音判斷西瓜的好壞。
圖像中的黑色代表超聲穿透力較強,比如羊水、血液、尿液、卵泡液等;灰色代表超聲穿透力較弱,比如肌肉、黃體、分泌物等;白色代表超聲穿透力較差,比如骨骼、韌帶、結石、增生物等。總之,這些圖像是給超聲醫生提供圖像參考。
超聲的每一幅圖像,都是靠超聲醫生親自探查並採集,每一個患者,根據檢查部位不同,會存儲不同數量的圖像,對於比較複雜的病例,多則有幾十張。
超聲能夠透過肚皮,探測到人體內臟的情況,包括但不僅限於肝、脾、腎、胰腺、盆腔、女性的子宮卵巢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等,還可以用來檢查甲狀腺、肌肉、乳腺。而且,心臟的檢查和血管的檢查有時候也會用到超聲。
2.超聲描述中的常見術語
超聲描述類似於「看圖說話」,看到什麼,就寫什麼,描述的內容是相對客觀的,涉及部位、方位、大小、回聲、邊界與形態、血流等信息。
部位
只要認識左右兩字,咱們就能明白器官的哪一側出現問題了,比如甲狀腺左/右側,左/右腎,下圖就是網易健康的小編體檢時的超聲報告。
方位
上方、下方、內側、外側等。比如乳腺結節,除了直觀的方位名詞,還會採用一種「鐘錶」法,12點對應上方、6點對應下方、左乳2點對應左乳外上方、右乳2點對應右乳內上方,以此類推。
大小
對於結節、息肉、增生、囊腫等,醫生對其大小的描述,一般是取「長、寬、高」或「長、寬」中的最大值。網易健康經常收到網友留言,詢問長了息肉到底要不要緊。其實,醫生會對病友說「你的膽囊息肉在5mm以內,不需要手術」,指的就是這個息肉的「長、寬、高」三條線中,都沒有超過5mm。
一般來說,結節、息肉等這些「多餘的東西」越小,良性的概率越大,對身體的危害越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任不管,定期複查、密切關注其後續表現才是良策。
回聲
以結節為例,若是無回聲,說明裡面是液體,屬於囊性結節,更形象地說,就是你的某器官內長了「水泡泡」。一般情況下,小囊腫不需要治療,只需定期複查。
若有回聲存在,需要根據其他描述來判斷病變的性質,是實性、囊實性或者囊性病變,以及根據影像特徵及臨床表現判斷需要採取的治療方法。
有回聲的情況又大致分為:強回聲、高回聲、等回聲、低回聲、弱回聲。
強回聲伴有聲影,一般是對鈣化灶或結石的描述,比如肝內膽管結石、膽囊結石、肝內鈣化灶、腎結石、腎內鈣化灶、前列腺內鈣化灶、輸尿管結石、甲狀腺內鈣化、乳腺內鈣化灶等。
有人看到「鈣化灶」,就會特別緊張,這裡給劃下重點:鈣化灶也有良惡之分。
鈣化灶類似結石的鈣質沉澱,圖像顯示為白色亮斑,是人體免疫細胞與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外敵戰鬥後的戰場,好比臉上長完痘痘後留下的小坑。大多情況下,鈣化灶都是無害的,但是對於一些特定器官,如果鈣化灶小、多、聚,則要當心。比如,甲狀腺或乳腺超聲中出現「結節伴微小鈣化」這些字眼,就要高度警惕有惡性的可能。
邊界與形態
邊界,指病變和周邊的組織之間的界限。邊界清晰是指病變與周圍組織有明顯的界;邊界不清,意思是病變和周邊組織界限不顯著。形態規則,指病變呈圓形或橢圓形;形態不規則,則是指病變呈不規則形狀,可以呈蟹爪狀向周圍組織延伸。比如甲狀腺或乳腺的惡性的結節,多表現為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它們像長了蟹腳一樣,拼命地想要侵佔周圍正常組織。
血流信號
血流信號指的是彩色都卜勒血流顯像,現在我們做的超聲多數都是彩超。
彩超不是指成像是彩色的,而是在二維超聲基礎上,也就是黑白圖像上加上了彩色都卜勒血流顯像功能,可以顯示病變的血供特徵,通過不同的彩色都卜勒血流顯像表現,更好的幫助醫生診斷。
彩色都卜勒血流顯像還可以用來檢查心臟和血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彩色都卜勒血流顯像必須結合二維超聲的特徵,包括大小、邊界、結構、回聲、鈣化等進行病變性質的判斷。
3.超聲提示,醫生下結論
相對於客觀的「超聲描述」,「超聲提示」就是超聲醫生憑藉專業知識及臨床經驗對超聲成像進行主觀的總結判斷,也就是「下結論」。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能看懂檢查報告單,有助於了解自己的病情。但是也需要專業醫生的解讀,必要時還是要去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評估,不要自作主張,以免誤判。
本文來源:網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