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軟化閥的射流器腔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21:18:26 2
本發明屬於水處理設備,特別是一種軟化水的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軟水系統對失效樹脂的常用再生方式是使用鹽溶液進行置換。常見問題有:1、國內工業自動軟化系統由於系統較大、樹脂量多、再生耗鹽量很大,一般再生用鹽都使用質量較為粗劣,價格較為便宜的普通粗鹽。此類鹽雜質很多,溶解後會隨鹽溶液一起吸入鹽管進入軟化控制閥內部。所以工業軟化系統常用方法是在吸鹽管口處增加一道濾網。而工業系統處理前的水質較為複雜,水質的濁度較高。所以控制閥本身安裝射流器的腔體內也會有濾網設置,從而將射流器的堵塞情況減小。但由於流量要求,濾網不能使用很小的孔徑,所以射流器堵塞現象還是很頻繁。且為保證射流器正常使用,定時清潔濾網成為必要的工作。2、家用的自動軟化機一般都會使用較為乾淨的專用軟化鹽,所以鹽溶液的雜質較小,由於鹽溶液的問題堵塞現象較少,而且一般使用自來水進行處理。但由於家用機型號都很小,射流器的孔徑較小,濾網的孔眼更小。而正常使用的軟化樹脂都會有一定的破碎率,隨著使用的時間越長破損的樹脂越多。同時,美國等國家普遍使用地下水源,後期的軟化處理是家用管路必須的一部分。所以,家用機的射流器腔體雖然清潔的頻率不如工業產品,但由於使用地點不一樣,清潔的必要性和方便性要求更高。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軟化閥的射流器腔體結構,用於解決軟水閥中射流器腔體拆裝不方便的技術問題。
技術方案:
一種軟化閥的射流器腔體結構,在腔體上設置流入口和流出口分別與閥體內腔聯通,其中流入口內設置有逆止閥,流出口內設置有逆止閥,且逆止閥均朝向閥體內腔一側逆止;在腔體內部設置有射流器和濾網,所述濾網設置於流入口與射流器的入口位置之間,射流器的噴出口位置位於流出口處;還包括調節杆,調節杆的一端設置在腔體外並穿過腔體側壁後調節杆的另一端對準逆止閥的堵頭,所述調節杆與腔體側壁通過螺紋配合。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中,還包括鹽閥蓋,所述鹽閥蓋通過螺釘固定在軟化控制閥上並形成上述腔體側壁。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中,所述鹽閥蓋位於腔體內部的一側上設置有一空心柱體,空心柱體的端部設置有蓋板,所述調節杆依次穿過鹽閥蓋、空心柱體內腔和蓋板後對準逆止閥的堵頭;位於空心柱體內部的調節杆上設置有臺階,所述臺階與空心柱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中,逆止閥通過倒扣固定。
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設置2個逆止閥和1個調節杆,在使用軟化閥時可以清潔射流器腔體內的所有零件,且不要停止軟化閥的工作,無需關閉管路和軟化自動控制閥的進水開關,方便維修的同時不影響供水系統;並且更換和清洗的操作方便,僅旋動調節杆就可以切換清潔和工作狀態,且兩個動作都是向兩個方向旋至盡頭,不會有操作不到位的問題,在調節杆外部做上標識後可以防止誤操作;除原配件外,兩個逆止閥都為標準的彈簧逆止閥,方便購買和更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更進一步的解釋。
如圖1所示的一種軟化閥的射流器腔體結構,在腔體3上設置有流入口8和流出口10分別與軟化控制閥14的閥體內腔聯通,其中流入口8內通過倒扣設置有逆止閥7,流出口10內通過倒扣設置有逆止閥9,且逆止閥7、9均朝向閥體內腔一側逆止;在腔體3內部設置有射流器11和濾網13,所述濾網13設置於流入口8與射流器11的入口位置之間用於擋住進入射流器11的雜質,射流器11的噴出口位置位於流出口10處,射流器11的側開口12通過吸鹽口1與鹽閥的出口聯通用於吸入鹽溶液;還包括調節杆5和鹽閥蓋2,所述鹽閥蓋2通過螺釘固定在軟化控制閥14上並形成腔體3側壁,所述鹽閥蓋3位於腔體3內部的一側上設置有一空心柱體,空心柱體的端部焊接有蓋板6,所述調節杆5依次穿過鹽閥蓋2、空心柱體內腔和蓋板6後對準逆止閥7的堵頭,所述調節杆5與鹽閥蓋2通過螺紋配合可以將調節杆5旋進或退出;位於空心柱體內部的調節杆5上設置有臺階,所述臺階與空心柱體的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4。
軟化閥正常運行時,將調節杆5向腔體3內旋到底,調節杆5的臺階會被蓋板6擋住,同時調節杆5將逆止閥7中間的堵頭向後推開。閥體內腔的液體從流入口8經過逆止閥7進入腔體3,再經過濾網13進入射流器11。液體經過射流器11的同時將鹽溶液從吸鹽口1吸入,經過射流器11的側開口12一起混合後經過逆止閥9,通過流出口10回到閥體內腔完成吸鹽動作。
需要清潔腔體3、濾網13和射流器11時,將調節杆5向閥體14外旋到底。調節杆5向外退出,逆止閥7的堵頭恢復原位。此時流出口10和流入口8分別被逆止閥9、逆止閥7止住,閥體內腔的液體不能進入腔體3。此時可以打開鹽閥蓋2,清潔腔體3、濾網13和射流器11,且不影響軟化控制閥14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