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聯盟ms-20航天飛船駛入(3艘飛船同時亮相)
2023-05-09 13:28:32
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在太空中可謂是厄運連連,首先是在2022年12月15日早上,「聯盟」MS-22載人飛船被微流星體擊中,軌道艙太陽翼附近出現了一個直徑約為0.8毫米的小孔,導致飛船的44千克冷卻劑在3個小時內全部漏光,失去載人的能力。
聯盟MS22推進艙冷卻劑洩漏瞬間
這本來是個運氣不好,但相對簡單的問題,直接再射一艘飛船去國際空間站,接回「聯盟」MS-22的乘組就行。俄羅斯方面也是這樣想的,因此決定在2月20日發射一艘無人的「聯盟」MS-23上去接人,而讓出故障的MS-22以無人狀態返回,到地面進行「全身體檢」。
歐洲機械臂給聯盟MS22做檢查
聯盟MS22的洩漏點
然而在今年2月11日,第二起故障讓事情更加複雜起來,原來,同時在軌的「進步」MS-21貨運飛船又發生「密封失效」的問題,推進艙再次出現「冷卻劑減壓」,而國際空間站雖然動用了兩套機械臂協助檢查,卻由於無法靠近,啥也沒發現。
由於對接的『搜尋』號小型試驗模塊較長,機械臂無法接近飛船
為此,俄羅斯航天集團又推遲了「進步」MS-21貨運飛船再入大氣層的時間,讓它脫離『搜尋』號小型試驗模塊,轉體一周,企圖以太空人目視的方式進行外觀檢查,卻依然什麼都沒發現。目前,俄羅斯官方的說法是「進步」MS-21貨運飛船也遭到了微流星體的撞擊,可是要知道,「進步」MS-21和「聯盟」MS-22並不在一個相位,都被微流星體擊中,又都被擊中了推進艙,這樣的概率又多大?就連俄羅斯航天局也無法保證。
飛船開始轉體
轉體同時太空人目視檢查
沒有發現洩漏點
但俄羅斯航天集團堅持說是微星流體撞的
3艘俄羅斯飛船都不在一個相位,這得多巧才能同時撞上2艘?
因此在兩起洩漏事件之後,俄羅斯航天局推遲了救援船「聯盟」MS-23發射的時候,在地面上將它拆開,進行了全面的檢查,他們也害怕是設計問題導致飛船兩次出現同樣的事故。要知道「聯盟」載人飛船和「進步」貨運飛船不但外形高度相似,而且很多部件也是通用的。所幸,經過仔細的檢查,「聯盟」MS-23沒問題,因此又重新拼裝上,塞入聯盟2.1a運載火箭的整流罩當中,準備在24日進行發射。
正在被裝入火箭整流罩的聯盟MS23飛船
說了這麼多,其實都不是今天的重點,小編其實是被俄羅斯飛船工廠給震撼到了,生產線上齊刷刷3艘飛船都在整裝待發,其中2艘是「進步」號貨運飛船,1艘是「聯盟」號載人飛船。都說俄羅斯航天實力早已今非昔比,但如今這樣的場景,卻生動地詮釋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3艘俄羅斯飛船地面同框
不僅如此,2021年也有一組圖片顯示,在拜科努爾發射中心的總裝廠房內,同時出現了1艘「聯盟」載人飛船,2艘「進步」號貨運飛船和1個用貨運飛船推進艙改造的新「碼頭」號節點艙,而去年一年,俄羅斯就發射了6艘飛船。看來航天,特別是載人航天真不是一般國家能玩的,僅僅前面2張照片上的6艘半飛船,就是好多個億美元。
2021年也有3艘半俄羅斯飛船同框
當然,類似的大場面在中美航天總裝廠裡也不少見,比如我國就同時出現過4艘飛船的畫面,其中3艘是「神舟」載人飛船,1艘是新一代載人飛船,還有「天舟」貨運飛船沒有計算在內,我們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和俄羅斯的不一樣,不是共線生產的,如果都加起來,規模比俄羅斯的還要多。
這張照片上,我們同時由4艘載人飛船
這裡又有3艘快總裝好的神舟飛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