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電去產能會影響物價嗎(硬把限電往)
2023-05-23 09:56:00 1
棋盤對弈。資料圖。圖/IC photo
因為在這次東北等地限電事件的評論中亂帶節奏,流行多年的「大棋論」終於引發公憤,徹底「翻車」了。不禁讓人拍手稱快!
「大棋論」思維背離我國外交原則
所謂「大棋論」,就是把各種內外政策、熱點事件與國際政治經濟胡亂攀扯,編出出一套雲山霧罩的「深刻背景」、「深謀遠慮」、「國家正在下一盤大棋」等等。
以這次東北限電為例,本來是在東北等地供電持續緊張局面下,採取的一種緊急措施,並沒有複雜的背景。可是,宣揚「大棋論」者照例是往「金融戰」、「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之爭」的套路上帶。
最為荒謬的莫過於,按照「大棋論」的「金融戰」邏輯,政府通過不讓企業、居民用電,減少產品出口,是為了「對外輸出通脹」,以贏得「金融戰」。顯然,「大棋論」的炮製者缺乏最起碼的經濟、金融常識,完全是無知讕言。
更讓人感到氣憤的是,「大棋論」宣揚的價值觀,妄論「金融戰」的背後是害人害己、與鄰為敵、幸災樂禍的仇外思維,完全背離了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向國際社會宣示的外交原則。
9月21日,國家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題為《堅定信心 共克時艱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講話,講話提到,「一國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另一國必然失敗,這個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國共同成長和進步。我們要堅持對話而不對抗、包容而不排他,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擴大利益匯合點,畫出最大同心圓。」
網際網路時代,網絡輿論無疑是國家重要的對外窗口。這些關門自嗨的「大棋論」者顯然沒有意識到,他們蹭熱點、搏眼球的輿論炒作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某些鼓吹「大棋論」的文章邏輯混亂,缺乏最起碼的經濟、金融常識,影響惡劣。
炮製者把解讀國家政策變成牟利工具
「大棋論」對外仇視、對內挑事,把緊急限電措施曲解為罔顧民生、罔顧經濟地「下大棋」,是政治理念扭曲的「低級紅、高級黑」。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央多次強調保民生、保經濟、支持中小企業經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這些「大棋論」的炮製者卻裝作看不到,打著愛國、支持政府政策旗號,夾帶的卻是與之背道而馳的個人私貨。這是極其危險的做法。
他們鼓吹為了所謂「大國博弈」的「大局」,可以置民生於不顧,可以不管經濟發展,這哪裡是愛國,分明是害國;他們把中國的民生利益、經濟發展說成是可以犧牲的「棋子」,這不是為政府分憂,而是變相否定政府「保民生、保經濟」的政策目標,變相否定了疫情以來各級政府為此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
這種「低級紅、高級黑」的論調,才是破壞社會團結和諧的幕後黑手,可謂無端製造社會矛盾。
這些搞「大棋論」的寫手,以聳人聽聞的「下大棋」方式,名為愛國、擁護政策,其實就是為了搏眼球賣流量。
國家政策可以研究、可以解讀、可以討論和批評,卻不能成為他們鼓舌生風、信口雌黃的牟利工具。
這些人在把所有政策都打包進「大棋局」的時候,也否定了政策決策的專業性。在他們的說辭中,電力政策是為了「下大棋」,經濟政策是為了「下大棋」,貿易政策是為了「下大棋」。所有政府部門決策時都在「下大棋」,還有什麼政策決策的專業性可言?
「大棋論」者表面上是在讚揚政府決策的「深謀遠慮」,實際上卻是在解構政府履行職責的專業能力,破壞民眾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信任。
然而,這些偽裝成「正能量」的「大棋論」,居然在輿論場上廣有受眾、蔚然成風,是應該認真反思的。
4分鐘看懂我國電力如何供應、為何多地限電。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深E度」欄目
「愛國生意」該黃了
在海外,把這種政府政策理解為別有用心的論調,稱之為「陰謀論」,是主流社會嗤笑的對象,被視為反智民粹的邊緣另類。
可是,滿眼陰謀詭計的「大棋論」卻在我國輿論場上風生水起,大有鳩佔鵲巢、反客為主之勢。不僅缺乏辨別能力的普通大眾、網民會被「大棋論」帶節奏,甚至一些學者專家、企業家也會「被套路」。這次限電的「大棋論」解釋就是這樣被廣泛傳播開來的。
追根溯源,一些所謂「專家」對國家政策的過度闡釋、對國際形勢的偏頗分析,啟發了那些流量自媒體作者的「創作靈感」。
「大棋論」的泛濫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對社會輿論的導向,都有嚴重的危害,不能不重視。
這次「大棋論」終於引起公憤,也提醒公眾,某些「愛國生意」,實則是「低級紅、高級黑」。他們不代表政府意見,更沒有對國家政策的解釋權。
輿論場治理的激濁揚清,任重道遠。
特約撰稿人丨關不羽(專欄作家)
編輯丨徐秋穎
實習生丨韋英姿
校對丨劉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