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質人行道磚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2:47:41
專利名稱:輕質人行道磚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磚塊,尤其是一種輕質人行道磚。
背景技術:
傳統的人行道磚(俗稱荷蘭磚)是以水泥、石屑、粉煤灰為原料混合壓制而成的磚 塊,它笨重、吸水性差,而且與墊層沙漿結合不牢固(容易鬆動),當它與墊層沙漿之間的結 合發生是鬆動以後,磚塊邊緣容易崩裂,降低使用壽命,而且製作成本也較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質量較輕、製作成本 較小、與墊層沙漿之間的結合更加牢固的輕質人行道磚。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輕質人行道磚,包括磚體底段與一體連接 於磚體底段上表面的磚體頂段,磚體頂段的側壁傾斜,在磚體底段下表面開設有上凹的凹 陷。 所述凹陷為點狀凹陷或者槽狀凹陷。所述凹陷為槽狀,且凹陷貫穿磚體底段的側
壁。所述凹陷斷面為半圓底端連接長方形的形狀。 所述磚體底段為長方體形。所述磚體頂段為四稜台形。 本實用新型具有質量較輕、製作成本較小、與墊層沙漿之間的結合更加牢固等優 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該輕質人行道磚,包括磚體底段1與一體連接於磚體底段1上表面的 磚體頂段2,磚體頂段2的側壁傾斜,即磚體頂段2的上表面各邊與磚體頂段2的下表面各 邊可以通過傾斜的平面來過渡,磚體頂段2的上表面各邊與磚體頂段2的下表面各邊可以 通過傾斜的曲面來過渡,這樣可以使得鋪設在人行道上的相鄰兩磚塊之間形成"V"形的導 水渠道,方便路面排水,避免路面積水,在磚體底段1下表面開設有上凹的凹陷la,這樣,可 以使得整體重量減輕,相應地,其製造成本也會隨之而降低。凹陷la的數量可以為一條或 一條以上,凹陷la的截面形狀可以為任意的形狀,如半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多邊 形,凹陷la可以為直線槽體,也可以為曲線槽體。 所述凹陷la貫穿磚體底段1的側壁。所述凹陷la斷面為半圓底端連接長方形的形狀。所述磚體底段l為長方體形,此時,所述磚體頂段2為四稜台形,這樣便於施工。 通過改變道磚的底部形狀,在施工時,墊層砂漿會灌入凹陷la中,即增加了道磚 底部與墊層砂漿的接觸面積,使得道磚和墊層砂漿結合力的結合力增加,使道磚與墊層砂 漿結合牢固,不易鬆動。而且當墊層砂漿灌入凹陷la中並凝固以後,使得墊層砂漿與道磚 的底部形成榫接,避免了道磚的左右滑動趨勢,進一步增加道磚與墊層砂漿結合牢固度。
權利要求一種輕質人行道磚,包括磚體底段(1)與一體連接於磚體底段(1)上表面的磚體頂段(2),磚體頂段(2)的側壁傾斜,其特徵是在磚體底段(1)下表面開設有上凹的凹陷(1a)。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輕質人行道磚,其特徵是所述凹陷(la)為點狀凹陷或者槽狀 凹陷。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輕質人行道磚,其特徵是所述凹陷(la)為槽狀,且凹陷(la) 貫穿磚體底段(1)的側壁。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輕質人行道磚,其特徵是所述凹陷(la)斷面為半圓底端連接 長方形的形狀。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質人行道磚,其特徵是所述磚體底段(1)為長方體形。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質人行道磚,其特徵是所述磚體頂段(2)為四稜台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磚塊,尤其是一種輕質人行道磚,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輕質人行道磚,包括磚體底段與一體連接於磚體底段上表面的磚體頂段,磚體頂段的側壁傾斜,在磚體底段下表面開設有上凹的凹陷。本實用新型具有質量較輕、製作成本較小、與墊層沙漿之間的結合更加牢固等優點。
文檔編號E01C15/00GK201473854SQ20092023326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30日
發明者呂志剛, 許宗 申請人:江蘇江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