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10:20:56 3
專利名稱: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
背景技術:
路面平整度的檢測裝置主要有水準儀、三米直尺儀及雷射測平裝置等等。雷射測平裝置以其檢測速度快,精度高等優點,稱為最常用的檢測工具。其原理是通過雷射位移傳感器來檢測車輛上某一位置到路面的距離,並藉助加速度計檢測車輛的振動,求出二者的差值,即可得道路惡的平整度。而目前現有的雷射測平裝置體積較大,不便拆卸,無法在低速情況下進行檢測,不適合城市道路檢測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便於拆卸、使用便捷且適合城市道路檢測的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採取下述技術方案:一種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包括與汽車連接的固定梁、數據採集模塊及設於固定梁內部的電源模塊,固定梁的前側向外延伸形成一內杆,內杆活動套接有一外杆;內杆的後端設有第一位移傳感器,內杆的後端設有至少一第二位移傳感器;外杆的前端部設有第三位移傳感器,所述第一位移傳感器、第二位移傳感器、第三位移傳感器分別與數據採集模塊和電源模塊電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外杆的側壁上設有一螺栓和螺母,螺栓穿過外杆與內杆相牴觸。進一步的,所述內杆後端部的外壁上設有與螺栓端部配合的凹槽。進一步的,所述內杆的後端並排有三個第二位移傳感器。進一步的,所述數據採集模塊設於外杆的內壁。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梁通過固定螺杆與汽車可拆卸連接。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便於拆卸,採用伸縮式結構,停止使用時可大大減小體積;在低速行駛過程中可以快速準確地檢測出路面的平整度指標,適合城市道路檢測。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包括與汽車連接的固定梁1、數據採集模塊6及設於固定梁內部的電源模塊5,固定梁I的前側向外延伸形成一內杆2,內杆2活動套接有一外杆3 ;內杆2的後端設有第一位移傳感器21,內杆2的後端並排設有3個第二位移傳感器41 ;外杆3的前端部設有第三位移傳感器31,所述第一位移傳感器21、第二位移傳感器41、第三位移傳感器31分別與數據採集模塊6和電源模塊5電連接。可選的,所述外杆3的側壁上設有一螺栓32和螺母33,螺栓32穿過外杆3與內杆2相牴觸。進一步的,所述內杆2後端部的外壁上設有與螺栓32端部配合的凹槽。為了便於布線和保護數據採集模塊,所述數據採集模塊6設於外杆3的內壁。為了便於使用,可選的,所述固定梁I通過固定螺杆11與汽車可拆卸連接。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與汽車連接的固定梁(I)、數據採集模塊(6)及設於固定梁內部的電源模塊(5),固定梁⑴的前側向外延伸形成一內杆(2),內杆(2)活動套接有一外杆(3);內杆(2)的後端設有第一位移傳感器(21),內杆(2)的後端設有至少一第二位移傳感器(41);外杆(3)的前端部設有第三位移傳感器(31),所述第一位移傳感器(21)、第二位移傳感器(41)、第三位移傳感器(31)分別與數據採集模塊(6)和電源模塊(5)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杆(3)的側壁上設有一螺栓(32)和螺母(33),螺栓(32)穿過外杆(3)與內杆(2)相牴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內杆(2)後端部的外壁上設有與螺栓(32)端部配合的凹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內杆(2)的後端並排有三個第二位移傳感器(4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數據採集模塊(6)設於外杆(3)的內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雷射式路面測 平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梁(I)通過固定螺杆(11)與汽車可拆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包括與汽車連接的固定梁、數據採集模塊及設於固定梁內部的電源模塊,固定梁的前側向外延伸形成一內杆,內杆活動套接有一外杆;內杆的後端設有第一位移傳感器,內杆的後端設有至少一第二位移傳感器;外杆的前端部設有第三位移傳感器,所述第一位移傳感器、第二位移傳感器、第三位移傳感器分別與數據採集模塊和電源模塊電連接。本實用新型雷射式路面測平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便於拆卸,採用伸縮式結構,停止使用時可大大減小體積;在低速行駛過程中可以快速準確地檢測出路面的平整度指標,適合城市道路檢測。
文檔編號G01B11/30GK203083537SQ201320045590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2日
發明者盧蘇燕 申請人:盧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