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4 22:09:36 2
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包括有供患者躺臥的墊板、架設於墊板上對患者體型寬度定位的橫向調節機構、架設於橫向調節機構上並可朝向墊板往復按壓的按壓組件,按壓組件與橫向調節機構之間設有按壓組件的微調升降定位機構,所述的墊板上設有供橫向調節機構處於墊板橫向滑移定位的調節機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定位、按壓位置準確、無需人工操作的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
【專利說明】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心肺復甦又稱CPR,是針對心搏、呼吸停止所採取的搶救措施,即應用胸外按壓或其他方式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並恢復心臟自主搏動和血液循環,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並恢復自主呼吸,達到恢復甦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它能在病人心臟驟停後,使病人心、腦及全身重要器官獲得最低限度的緊急供氧,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命支持。
[0003]心肺復甦最為關鍵的步驟是為病人展開胸外按壓。進行胸外按壓操作時,應保持患者平臥於較硬的區域。施救者需採取垂直作用於患者胸骨的力量進行胸外按壓。胸外按壓時,一隻手的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下半部,兩乳頭連線中點,嬰兒位置稍下,另一隻手疊加其上,兩手手指緊緊相扣,手指儘量向上,避免觸及胸壁和肋骨,減少發生肋骨骨折的可能性。胸外按壓頻率每分鐘至少100次,胸骨下陷至少5釐米。
[0004]心肺復甦適用於因各種原因所造成的循環驟停,包括心搏驟停、心室纖顫及心搏極弱等,但對病人進行心肺復甦的時間往往由病人自身的體制和疾病進程決定。如果進行長時間的操作時,易致使醫務人員體力不支,進而易忽視胸外按壓力度及位置的微小變化,導致胸外按壓部位定位不準、姿勢變形等情況發生,從而引起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定位、按壓位置準確、無需人工操作的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供患者躺臥的墊板、架設於墊板上對患者體型寬度定位的橫向調節機構、架設於橫向調節機構上並可朝向墊板往復按壓的按壓組件,按壓組件與橫向調節機構之間設有按壓組件的微調升降定位機構,所述的墊板上設有供橫向調節機構處於墊板橫向滑移定位的調節機構。
[0007]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需要進行心肺復甦的患者放置於墊板上,然後根據患者體型的寬度調節橫向調節機構,通過橫向調節機構將患者定位於墊板上,防止患者由於外在或自身的因素處於墊板上移動而導致實施心肺復甦時預訂的按壓位置發生偏移,待對患者身體的定位完成後,由於按壓組件架設於橫向調節機構上,可通過調節機構調節橫向調節機構的位置,使按壓組件處於患者胸部的上方,然後啟動按壓組件對患者實施持續按壓,該處的按壓組件可通過驅動件實施驅動,使該心肺復甦按壓裝置無需醫護人員人工操作,避免出現由於醫護人員由於長時間按壓出現體力不支造成按壓位置不準確或按壓力度不夠的情況;微調升降定位機構的設置可根據患者身體的厚度對按壓組件實施按壓時的間距實施調節,使該裝置的使用範圍更廣,不僅可針對成年人,同時也可針對兒童或老年人實施急救。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調節機構包括設於墊板橫向兩側端面上對稱開設的滑槽,所述的橫向調節機構包括有分別安裝於該滑槽內的套管及可與套管伸縮配合的連接杆,連接杆上設有與其垂直銜接的定位杆,所述的按壓組件包括有分別與定位杆垂直銜接並通過微調升降定位機構連接的深度控制管及通過驅動件驅動處於深度控制管內移動的按壓頭,按壓頭上設有延伸至深度控制管內的高度調節操作杆,高度調節操作杆與深度控制管的內壁之間設有壓縮彈簧。
[0009]其中,驅動件包括有架設於深度控制管上的驅動電機,所述的驅動電機與高度調節操作杆之間通過凸輪聯動連接。
[0010]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墊板上滑槽的一方面可供橫向調節機構中的套管安裝,同時,套管可根據需要處於滑槽內實施滑動,以此調節橫向調節機構及按壓組件的工作位置,待橫向調節機構調節定位後,便可通過驅動件中的驅動電機驅動凸輪實施旋轉,凸輪上的最高點與高度調節杆實施抵壓時,抵壓力克服彈簧力,高度調節杆處於深度控制管內移動,使按壓頭朝向墊板實施移動,當凸輪的最高點解除與高度調節杆的抵壓時,則高度調節杆受到壓縮彈簧的彈簧力復位,同時按壓頭也會上移,依此循環,按壓頭不間斷的對患者的胸部實施按壓,實現心肺復甦。
[0011]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設置為:微調升降定位機構包括有開設於定位杆上的安裝長槽及透過該安裝長槽與深度控制管鎖緊的調節螺栓;所述墊板的滑槽內設有與滑槽導通的定位槽,所述的套管包括有供連接杆插設的本體及與本體銜接的定位頭,該定位頭處於墊板的定位槽內,墊板滑槽的起端或始端開設有可供套管翻轉的翻轉槽。
[0012]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微調升降定位機構為開設於定位杆上的安裝長槽及透過該安裝長槽與深度控制管鎖緊的調節螺栓,這樣設置結構簡單,調節方便。套管的定位體與滑槽的定位槽配合具有定位的功能,翻轉槽的設置則可便於套管的翻轉,使該裝置無需使用時,通過翻轉套管則促使橫向調節機構及按壓組件與墊板處於同一平面上,從而縮小該裝置的體積,便於攜帶及運輸。
[0013]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設置為:墊板縱向任意一端且朝向按壓組件的端面上開設有供患者頭部放置的缺槽。
[0014]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墊板上缺槽的設置可使患者的頭部具有最大程度的後仰,開放患者的氣道,提高心肺復甦的效果。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墊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墊板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如圖1一圖4所示的一種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包括有供患者躺臥的墊板1、架設於墊板I上對患者體型寬度定位的橫向調節機構2、架設於橫向調節機構2上並可朝向墊板往復按壓的按壓組件3,按壓組件3與橫向調節機構2之間設有按壓組件3的微調升降定位機構4,墊板I上設有供橫向調節機構2處於墊板I橫向滑移定位的調節機構5。上述方案中,將需要進行心肺復甦的患者放置於墊板I上,然後根據患者體型的寬度調節橫向調節機構2,通過橫向調節機構2將患者定位於墊板I上,防止患者由於外在或自身的因素處於墊板I上移動而導致實施心肺復甦時預訂的按壓位置發生偏移,待對患者身體的定位完成後,由於按壓組件3架設於橫向調節機構2上,可通過調節機構5調節橫向調節機構2的位置,使按壓組件3處於患者胸部的上方,然後啟動按壓組件3對患者實施持續按壓,該處的按壓組件3可通過驅動件6實施驅動,使該心肺復甦按壓裝置無需醫護人員人工操作,避免出現由於醫護人員由於長時間按壓出現體力不支造成按壓位置不準確或按壓力度不夠的情況;微調升降定位機構4的設置可根據患者身體的厚度對按壓組件3實施按壓時的間距實施調節,使該裝置的使用範圍更廣,不僅可針對成年人,同時也可針對兒童或老年人實施急救。
[0021]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調節機構5包括設於墊板I橫向兩側端面上對稱開設的滑槽51,橫向調節機構2包括有分別安裝於該滑槽51內的套管21及可與套管21伸縮配合的連接杆22,連接杆22上設有與其垂直銜接的定位杆23,連接杆22可為多段伸縮設置,也可為一段設置,通過與滑槽51的插接深度控制其伸縮也是可行的。按壓組件3包括有分別與定位杆23垂直銜接並通過微調升降定位機構4連接的深度控制管31及通過驅動件6驅動處於深度控制管31內移動的按壓頭32,按壓頭32上設有延伸至深度控制管31內的高度調節操作杆321,高度調節操作杆321與深度控制管31的內壁之間設有壓縮彈簧33。驅動件6包括有架設於深度控制管31上的驅動電機61,驅動電機61與高度調節操作杆321之間通過凸輪62聯動連接。墊板I上滑槽51的一方面可供橫向調節機構2中的套管21安裝,同時,套管21可根據需要處於滑槽51內實施滑動,以此調節橫向調節機構2及按壓組件3的工作位置,待橫向調節機構2調節定位後,便可通過驅動件6中的驅動電機61驅動凸輪62實施旋轉,凸輪62上的最高點與高度調節杆321實施抵壓時,抵壓力克服壓縮彈簧33的彈簧力,高度調節杆321處於深度控制管31內移動,使按壓頭32朝向墊板I實施移動,當凸輪62的最高點解除與高度調節杆321的抵壓時,則高度調節杆321受到壓縮彈簧33的彈簧力復位,同時按壓頭32也會上移,依此循環,按壓頭32不間斷的對患者的胸部實施按壓,實現心肺復甦。需要說明的是,按壓的時間可通過設定驅動電機61的轉速實施控制,並且該處的驅動件6也可採用氣缸或者油缸,都是可行的。
[0022]為了便於對定位杆23實施調節及便於加工,微調升降定位機構4包括有開設於定位杆23上的安裝長槽41及透過該安裝長槽41與深度控制管31鎖緊的調節螺栓42。
[0023]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套管21處於滑槽51內即可實現滑移,滑移完成後還需實現定位,墊板I的滑槽51內設有與滑槽51導通的定位槽511,套管21包括有供連接杆22插設的本體211及與本體211銜接的定位頭212,該定位頭212處於墊板I的定位槽511內。由於橫向調節機構2及按壓組件3與墊板I配合時所佔的空間較大,為了便於對其實施攜帶及運輸,墊板I滑槽51的起端或始端開設有可供套管21翻轉的翻轉槽52。翻轉槽52的設置則可便於套管21的翻轉,使該裝置無需使用時,通過翻轉套管21則促使橫向調節機構2及按壓組件3與墊板I處於同一平面上,從而縮小該裝置的體積,便於攜帶及運輸。
[0024]為了使患者在使用該裝置時的氣道完全打開,墊板I縱向任意一端且朝向按壓組件3的端面上開設有供患者頭部放置的缺槽11。患者趟於該墊板I上後,頭部得到最大程度的後仰,達到氣道開放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供患者躺臥的墊板、架設於墊板上對患者體型寬度定位的橫向調節機構、架設於橫向調節機構上並可朝向墊板往復按壓的按壓組件,按壓組件與橫向調節機構之間設有按壓組件的微調升降定位機構,所述的墊板上設有供橫向調節機構處於墊板橫向滑移定位的調節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調節機構包括設於墊板橫向兩側端面上對稱開設的滑槽,所述的橫向調節機構包括有分別安裝於該滑槽內的套管及可與套管伸縮配合的連接杆,連接杆上設有與其垂直銜接的定位杆,所述的按壓組件包括有分別與定位杆垂直銜接並通過微調升降定位機構連接的深度控制管及通過驅動件驅動處於深度控制管內移動的按壓頭,按壓頭上設有延伸至深度控制管內的高度調節操作杆,高度調節操作杆與深度控制管的內壁之間設有壓縮彈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驅動件包括有架設於深度控制管上的驅動電機,所述的驅動電機與高度調節操作杆之間通過凸輪聯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微調升降定位機構包括有開設於定位杆上的安裝長槽及透過該安裝長槽與深度控制管鎖緊的調節螺栓;所述墊板的滑槽內設有與滑槽導通的定位槽,所述的套管包括有供連接杆插設的本體及與本體銜接的定位頭,該定位頭處於墊板的定位槽內,墊板滑槽的起端或始端開設有可供套管翻轉的翻轉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墊板縱向任意一端且朝向按壓組件的端面上開設有供患者頭部放置的缺槽。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墊板縱向任意一端且朝向按壓組件的端面上開設有供患者頭部放置的缺槽。
【文檔編號】A61H31/00GK204233412SQ201420696953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9日
【發明者】徐圓妃, 金偉瓊, 王珍妮, 周露潔, 林茜茜, 都健 申請人:溫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