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禮儀教學用演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22:24:36 3

本發明屬於教學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禮儀教學用演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要板書很多知識,如果在授課時邊教學邊板書,這樣會耽誤很多時間,特別是知識點比較多的章節,就需要不斷地擦掉然後重新板書,黑板擦擦黑板往往引起粉塵飛揚,而且有的教學需要在室外進行,一般的演示裝置外形笨拙,不能移動,也不能調節高度,另外大多數投影儀是不能任意旋轉的,特別是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演示效果就更大打折扣了,這不利於不同位置的學生觀看,影響教學效果,降低了教學效率,同時還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禮儀教學用演示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禮儀教學用演示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連接有滾輪,所述底座包括操控板和杆體,所述杆體左側連接有開關上方設置有支撐杆,所述杆體和支撐杆表面均塗有防氧化防腐蝕塗層,所述開關左端連接有電源,所述支撐杆上方設有360度旋轉接頭,所述旋轉接頭通過固定支架和固定接頭連接演示板,演示板採用LED顯示屏,且表面安裝有鋼化膜,所述演示板前方設有演示窗,所述演示板內部連接有演示燈,演示燈可以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調整環境亮度,所述演示板側面設有插孔,所述演示板上端設有橫杆,所述橫杆通過立杆與演示板相連接,演示板通過掛鈎固定在橫杆上。
優選的,所述杆體和支撐杆表面均塗有防氧化防腐蝕塗層。
優選的,所述橫杆通過掛鈎與演示窗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底座下端連接有四組滾輪。
優選的,所述支撐杆通過旋轉接頭與演示窗相連。
優選的,所述操控板通過導線與演示板電性連接。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禮儀教學用演示裝置,底座的下端連接有滾輪,滾輪可以方便教學者來回移動演示裝置,所述底座包括操作板和杆體,所述杆體左側連接有開關上方設置有支撐杆,杆體和支撐杆表面均塗有防氧化防腐蝕塗層,支撐杆和杆體之間通過螺紋連接,方便調節高度,所述開關左端連接有電源,所述支撐杆上方設有360度旋轉接頭,可以讓不同位置的學生都能觀看到教學者播放的視頻,讓教學效果更顯著,旋轉接頭通過固定支架,固定接頭連接演示板,演示板內部連接有演示燈,使得演示效果更好,演示板側面設有插孔,插孔方便教學者更換插卡,方便教學者播放不同的教學視頻,演示板上端設有橫杆,橫杆通過立杆與演示板相連接,演示板通過掛鈎固定在橫杆上。該禮儀教學用演示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多角度觀看,方便教學者移動,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減輕了教學負擔,值得大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插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滾輪、3開關、4電源、5操作板、6支撐杆、7桿體、8旋轉接頭、9演示窗、10演示燈、11演示板、12插孔、13橫杆、14立杆、15掛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一種禮儀教學用演示裝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底端連接有滾輪2,滾輪2可以方便教學者來回移動演示裝置,所述底座1包括操作板5和杆體6,所述杆體6左側連接有開關3,所示杆體5頂端設置有支撐杆7,杆體6和支撐杆7表面均塗有防氧化防腐蝕塗層,所述支撐杆7和杆體6之間通過螺紋連接,方便調節高度,所述開關3左端連接有電源4,所述支撐杆7頂端設有360度旋轉接頭8,旋轉接頭8可以讓坐在不同位置的學生都能觀看到教學者播放的視頻,所述旋轉接頭8通過固定支架和固定接頭連接演示板11,所述演示板11前方設有演示窗9,所述演示窗9採用新型材料,方便擦拭和清洗,所述演示板11內部連接有演示燈10,所示演示燈10採用新型LED材料製成,減少了對觀看者眼睛的傷害,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可以打開演示燈10,使得演示效果更好,所述演示板11側面設有插孔12,插孔12方便教學者更換插卡,方便教學者播放不同的教學視頻,所述演示板11上端設有橫杆13,所述橫杆13通過立杆14與演示板11相連接,所述演示板11通過掛鈎15固定在橫杆13上,使用時,教學者打開開關3,在插孔12內插入內存卡,通過操作操控板5在演示窗9中演示所需教學內容。該禮儀教學用的演示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多角度觀看,方便教學者移動,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減輕了教學負擔,值得大力推廣。
請參閱圖1和圖2,圖2為本發明中插孔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插孔12設計了多種類型插孔,方便實用。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